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时间:2015-07-03作者: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来源:《中国农垦》2015年第2期

    黑龙江垦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28万亩,林地面积1380万亩,草地面积525万亩,水面378万亩。总人口172.3万人,农业从业人员48.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党的十七大以来,黑龙江垦区按照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逐步建立了以总局、管理局、农场设立的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个体及合作经济组织兴办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一、公共服务机构基本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

    黑龙江垦区自从1985年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了“以包代管、重分轻管”和“以管代包、重管轻分”两个极端,正确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建立健全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确保家庭农场成为双层经营的生产经营主体,实现“自我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同时,强化农场“统”的功能,农场作为双层经营的资产经营主体,统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统一实施农业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统一实施农业基本制度,统一实施农业技术措施,统一提供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目前,由管理局、农场设立的公共服务机构1313个,其中良种服务机构135个、植保机构106个、农机机构184个、粮食仓储销售机构158个、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274个、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102个、农产品信息收集发布和销售机构158个、农业金融和保险服务机构196个,服务项目涵盖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体系、农业金融和保险服务体系等,贯穿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同时,对于涉及全局性的面向农户提供的服务,农垦总局发挥集团优势直接组建相应机构。1985年,垦区成立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该公司拥有各种型号农用飞机、教练机92架,年飞行能力超过2万小时,年航化作业面积达1380万亩,主要承担各种农作物施肥、防病、防虫等作业项目,并可进行增雨、增雪、防雹等抗旱减灾作业,农作物平均增产10%-20%。2005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垦区成立了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这是全国唯一一家由农垦农业企业发起设立的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该公司以传统种植业保险产品为基础,进而开发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养殖业、经济作物保险产品,逐渐拓展到财产保险、责任保险、机动车辆保险等213个险种,服务网络已覆盖黑龙江省全省。该公司还在广东省设立1个分公司、4个中心支公司、10个支公司,开展保险理赔业务。

二、专业服务机构有效弥补公共服务不足

    垦区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行政许可、土地使用、物流运输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加强行业监管,确保专业服务机构合法经营、规范运行,维护其信誉,拓宽其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垦区近年来积极推进“撤队建区”改革,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集聚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为个体民营、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社会化服务搭建了必要的平台。目前,垦区由个体民营及合作组织设立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1996个,有效地补充了单一公共服务机构存在的不足:一是专业服务机构规模较小,散布于各个生产单位,更贴近农户,可以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个体民营及合作组织根据市场的需求,可灵活设立、变更各种服务项目,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三是专业服务机构为农户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农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偏好去选择哪一家哪一类的服务,避免出现被迫接受服务,引发不稳定因素。

三、龙头企业定向为基地农户提供专门服务

    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基地、连农户,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完达山乳业公司、北大荒马铃薯产业公司为代表的垦区龙头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本着双方互利共赢的原则,向基地农户提供越来越多的社会化服务。九三集团对售粮户实行“五优一点”政策,即优先进厂、优先化验、优先过秤、优先卸车、优先结算、延期点价等政策,并配套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收购制度,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完达山乳业不断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协调各管理局、农场在养殖户买牛贴息贷款、饲料地补贴、免费配种、防疫、畜牧机械补贴、奶牛小区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奶源基地建设投资累计达120多亿元;公司不定期聘请专家对基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户、牧场提高奶牛饲养水平,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延长奶牛利用年限,提高劳动生产率;每年印刷、发放宣传简报及学习资料上万份,主要包括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乳业发展形势、奶牛饲养及疾病预防、公司奶源管理规定等内容,树立养殖户“养好牛、交好奶、卖好价”的思想,从源头上保证公司收购的鲜奶符合国家标准。北大荒马铃薯集团始终把密切联系马铃薯原料种植基地当作集团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对原料基地农户的服务力度,一是向种植户提供“高产、优质、高淀粉”的马铃薯品种;二是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并在马铃薯播种、中耕管理、防病等关键环节,请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大大提高了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技术水平;三是在马铃薯种植和管理上,马铃薯集团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如垫付种薯款、农药款等,待秋季在农户交售马铃薯原料时再从原料款扣回,大大缓解了农户的生产压力;四是所有原料做到订单生产,年初由马铃薯集团与基地农户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年底按照合同约定不低于保护收价购产品。

四、进一步完善垦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

    目前,垦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防检疫、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经费还没有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主要靠农场自筹资金建立服务机构,维持其正常运转,而各农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承包费,既增加企业的压力,又加重了农工的负担。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垦区社会化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完善物流节点和物流交易系统建设,有效整合存量资源,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尽快形成100亿斤粮食物流能力。着手组建和启动粮食银行,尽快开通运营。
    2.积极发展保险金融服务业。以阳光农业保险公司为龙头,立足政策性农业保险,大力拓展商业性保险;积极发展融资担保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跨越式增长。
    3.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放宽市场准入,营造良好环境,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建立农场、企业与居民组织在平等的基础上共享信息、技术和资源,通过沟通媒介连接而成的组织体系,突破条块分割和体制界限,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4.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做到目标、任务、人员、责任“四落实”;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经营性服务组织通过产品购销合同、保护价订单等与服务对象结成可信赖的利益联盟,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三是建立经营机制。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探索社会化服务组织向技术经济实体转变的机制,增强自身发展实力;四是建立内部管理机制。理顺服务组织内部的经营决策、财务管理、收益分配、提留积累等关系,促进服务组织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