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池 新跨越

时间:2015-04-14作者:黄智敏 李学良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11期

革创新·激荡雷池
龙感湖,古称“雷池”。

    龙感湖人虽身处雷池,但却不为雷池禁锢,敢越雷池,勇于创新,善谋发展。
    2013年,注定是龙感湖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元年。
    这一年,黄冈市委重新选优配强了龙感湖管理区(农场)党委领导班子。
    这一年,黄冈市委为激发龙感湖发展活力,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龙感湖加快发展的意见》,市政府成立了“黄冈市支持龙感湖创新发展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龙感湖更是上呼下应,积极作为,努力打造改革发展的“落地版”、“操作版”,“创新版”。由此拉开了龙感湖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大幕,吹响了改革创新的进军号角。
    2014年3月,中信信托与黄冈市人民政府就共建龙感湖土地信托化改革试验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信信托与龙感湖管理区(农场)共同出资成立的信惠雷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为国有农场土地流转探索突破之策,突围之路。
    2014年4月,国网湖北电力龙感湖区供电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历时多年的龙感湖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许多动议既久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的规划正式启动。《龙感湖“四区”建设总体规划》、《龙感湖城乡全域总体规划》、《龙感湖管理区交通运输综合规划》、《龙感湖小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如笋破土,相继出台,一举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目标不明、建设混乱、管理无序的乱象。
    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也取得突破。今年第一季度,龙感湖就办理了60多宗项目建设土地使用证……
改革创新为发展扫清了障碍,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了活力。龙感湖管理区(农场)新班子打开了新局面,营造了新气象,带来了新希望。

双强双兴·跨越雷池

    改革是手段,发展是要务、是目的,在龙感湖管理区(农场)党委看来,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管理区(农场)区域面积小,环境承载能力十分有限,又毗邻龙感湖湿地保护区,要求管理区(农场)创新发展路径,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为此,管理区(农场)紧紧抓住“双强双兴”、“三大行动”发展重点,结合市委市政府为龙感湖量身定制的“打造循环经济样板田”的差异性发展定位,坚持“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水乡”的发展理念,营造出前所未有的强劲气场,工业农业齐头并进、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创辉煌,龙感湖进入建场以来发展最好最快时期。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管理区实现GDP17.05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产值38.6亿元,同比增长5.7%,全口径财政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同比增长30.7%;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5.9亿元,同比增长13.5%。2013年,引进项目29个,引资总额58.84亿元,已有22个项目落户工业园区。特色纺织、农产品加工、新型能源、现代制造和生物医药五大产业工业总产值10.9亿元。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4家,成长型企业35家,税收过百万以上企业9家。

着力发展绿色产业
发展经济,工业是龙头,项目是支撑。

    在招商引资中工作中,龙感湖一改过去“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招商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好中选优,优先发展优势产业,优先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无环境污染、投资回报高的项目落户。
    2013年全区共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合同资金达10亿元。新上马污水处理厂1个,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近9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2%。先后启动了8个生产队的环境整治和24个养殖小区的综合治理,实施了以湖改江排污工程项目和以水污染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关闭了7家耗能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因环保不过关而拒绝的亿元项目3个。
    坚持“企业集群、行业集中、产业聚集”的思路。重点发展特色纺织、农产品加工、新型能源、现代制造和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集群。
    纺织是龙感湖传统优势产业,以龙感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为契机,努力建成华中力兴棉花交易中心,收储棉花18万吨,形成区域专业物流市场。以力达纺织、霞客环保、卓尔雪龙、双迅纺织等企业为龙头,形成50万锭纺织规模。加快建设吴江·龙感湖织布园和佛山·龙感湖织布园,逐步形成织布机5000台套产能。实施裕龙印染小区升级改造项目,实现日印染能力3万米。延伸壮大从原棉加工、收储、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到贸易物流的全产业链,打造纺织服装业升级版。预计1-2年内,龙感湖纺织产业园生产规模将达到100万锭、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龙感湖正在加快构建以绿色制造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的绿色产业体系。湖北艺石坊科技石材有限公司合成石材生产基地项目、澳雕门业二期工程、上海威世霸、琅琊电器等五金机电项目正在赶工期、赶进度,2014年底前将竣工投产。

着力发展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是龙感湖重点发展的新型产业。在龙感湖不足100平方里的区域内,分布着沼气发电、平原风电、秸秆发电三家电厂。光伏发电项目现已列入全省“十二五”重点项目,正在与商家洽谈。沼气发电项目和秸秆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
    新能源建设生态效益好。在节约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每年可消化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16万吨、作物秸秆14万吨。沼渣、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有效循环利用。2013年龙感湖投资4000万元建成2000亩高效大棚蔬菜,建成“猪-粪-气-肥-菜”的循环农业产业园区。

着力发展绿色农业

    龙感湖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连续迈年来,龙感湖大力推进“两转四用”,发展现代农业。先后对6万亩农田进行农田整治,形成4万亩有机稻种植、4万亩黄籽油菜、1万亩瓜果蔬、30万头生猪、2万亩精养鱼池等五大农业种养基地,建设青泥湖万亩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和芦柴湖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园。龙感湖现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1家,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8家。现有5个绿色产品,1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油菜、小麦、水稻机收率分别达到95%、100%、100%。
    连续几年,龙感湖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以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支柱,发展壮大具有农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擦亮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片,创建龙感湖农副产品品牌。天丰科技实现15万吨粮食收储、5万吨粮食加工及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认证;翔达油脂实现10万吨色拉油加工能力;伟望科技、东兴食品实现万吨水产品加工能力。

着力建设绿色水乡

    按照“绿色水乡,宜居小城”的发展目标,编制了《龙感湖城乡总体规划方案》和《龙感湖城区和办事处建设详细规划》。以龙感湖一二级公路为主线,将城区、园区与芦柴湖、塞湖办事处两个中心集镇串成“珍珠链”,基本形成“一主两翼”的发展格局,城区面积由原来的一条茅屋街扩大到6平方公里,园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3%。
    加快完善主城区配套服务设施功能建设,全面实施老城区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成排水管网和主干街道刷黑工程。加快龙感湖二级公路升级改造、廉租房安居工程、商业步行街及四星级酒店、文体中心、图书馆等设施建设,实现了主干公路网、通村公路网、供排水管网、天然气管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和城乡一体化全覆盖,带动商贸、物流、房地产等产业迅猛发展。
    加快推进“一园五区”建设,现已形成纺织服装、五金机电、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新型能源五大支柱产业,成为城区扩张增容的强劲支撑。园区规模企业达到24家,吸纳近万名城乡居民到园区就业。
    “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实现城乡共荣,居民乐享改革发展成果。”管理区主任李学良心中的愿景一天天变成现实。
    目前,该区全员进入社保,新农合、居民医保、职工医保覆盖率达100%,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扩面调标,做到应保尽保,构建起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为主体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着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是城市的名片,龙感湖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打造地方文化特色,文化品牌。自办诗刊《雷池诗词》,现已出版23期,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搜集整理《龙感湖湖畔民歌情》共三辑,共收集1000多首民歌。2013年11月,龙感湖被湖北楹联学会授予“楹联文化之区”称号。2013年12月2日,龙感湖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每天晚上七点,只要不下雨,我们左邻右舍的就要邀到一起去跳广场舞,”家住严家闸办事处桃园新村的崔七仙笑着说。广场舞成为了龙感湖夜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职工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发展。

求真务实·跨越雷池

    管理区党委书记黄智敏说:改革创新,建设“四区”,需要智慧,需要胆识,需要勇气,更需要求真务实。
    从2013年党政主职上任开始,就开展“三看一比”——看思想,看作风,看表现,比奉献——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一年来,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三大行动”。开展行政权力清理,优化办事秩序,提高服务质效,把“马上办”作为衡量党员干部作风、效率、质量的标准。牢固树立广大干部职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自觉做“马上就办、由我来办、办就办好”的表率。
    一年来,通过落实协调服务制、检查督办制、定期通报制、联审联批制、联席工作制、包保责任制的“六制”工作法,每个项目坚持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秘书、一笔资金、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责任制,做到一月一督办、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确保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一年来,通过健全和完善《管理区党委会议及决策规则》、《管理区党委会职责》等13项制度,落实“八项规定”,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堵塞制度漏洞,遏制腐败行为,重塑机关、领导、干部形象,有效矫治“软懒散庸”的机关病。
    通过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掀起学习热潮,学理论、学法规、学业务、学英模,密集学习、封闭学习、集体自学、业余自学,形成浓郁学风。以“联办事处促职工增收,联企业促质效提升,联社区促平安和谐” 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促”活动,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8起,为农工送出资金16万元,农资化肥35吨,种子2吨;共梳理企业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15起,解决12起;为全区60家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定期召开情况汇报会,及时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和困难,为企业融资、用工出谋划策,共同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日出东方,潮涌雷池。龙感湖人正迎着朝霞再次扬帆起航,直济沧海!

  (作者系:湖北省龙感湖管理区(农场)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管理区主任)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