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转型升级之路上

时间:2020-01-03作者:陆书鑫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6期

春风又绿北大荒。

耕地总控面积15.45万亩的江川农场有限公司,确定种植优良稻种5.4万亩、绿色水稻3.2万亩、食味稻米6.85万亩,产品100%实现订单销售,同时对职工打造的13个稻米品牌进行整合,全部纳入“江川”品牌旗下,与深圳“深彤鑫”集团签订8万吨粳米订购合同。

据悉,拥有730余万亩耕地、管辖12个农场有限公司的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今年订单种植面积达到220万亩。

在垦区集团化、农场公司化改革背景下,分公司将工作重心转向打造新型粮商,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环节转型升级。

国策市场转向需求市场

春到大荒风景异,万象更新画中赏。

去年,曙光农场有限公司实现贫困摘帽,年增收超过5000万元,三年资产负债下降均超过3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2万元。今年春节刚过,非洲科特迪瓦派出考察团到公司洽谈农业合作项目;北京医筋堂与公司签订3500吨富硒米订购合同。

“我们公司以打造新型粮商为目标,打破依靠国策市场调整产业结构的传统观念,转向需求市场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建设四个农业功能区,将水稻、玉米、豆类种植稳定调整为6万亩、5.5万亩、6.9万亩的三三制结构,实现了市场多元供给。”曙光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副总经理耿庆利说。

按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是粮商持续健康发展基石。分公司在改革前一直依托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生产的基本都是国储粮和临储粮,受国策变化的影响种植结构总是“一面倒”,导致粮食进库房不进市场的问题,效益波动很大。

公司化改革运营后,分公司提出粮食供给由国策市场转向需求市场,明确了“坚持合理轮作基础上,由种植低价值产品向高价值产品方向调,减少低端市场供给,拓展高端市场供给”的思路,并以“稳粮、优经、扩饲”为原则,确定“2233”种植结构调整模式,即水、旱田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玉米、大豆和杂粮杂豆、经济作物及饲草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旱田的三分之一,形成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按照新的调整模式,去年整个分公司粮食总产达到86.7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进入市场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

北兴农场有限公司将大豆种植调增为28.9万亩,100%进入市场流通,亩效益最高达580元。八五二农场有限公司4000余亩鲜食玉米以每两穗15元的价格打进广州、东莞、珠海沿海城市超市。

今年,分公司调整思路,开始将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专调特,进一步提升市场有效供给能力。依托曙光农场有限公司东三省最大乌驴养殖基地和八五二农场有限公司、二九一农场有限公司的两个千头奶牛养殖基地,新增10万亩畜禽饲料转化基地。二九一农场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绿色有机水稻基地优势,与厦门粮食局达成意向,建起20.4万吨粳米专业生产基地。

分公司已建成30万亩畜禽饲料转化专业生产基地,带动起现代化奶牛、肉牛、生猪、乌驴、大鹅等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全年可保证畜禽存栏167余万头(只)。

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冰凌花玉中报春,挠力河冰溶水涨。

八五三农场有限公司发展“鸭稻”和“蟹稻”。女职工李丽梅新腌制的咸鸭蛋上市,售价5元钱一枚。截至4月10日,销售过万枚。

“我用32亩水稻田搞起了鸭稻和蟹稻项目,大米卖到15元一斤。去年,共卖鸭蛋7万枚、螃蟹2000斤、大米1.2万斤,销售额达到60万元。”李丽梅高兴地说。

品质是赢得商机的关键。分公司过去一直以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为底线,坚持增产导向,生产的基本都是软质低端市场产品,加工出的米、豆油市场价格徘徊在每斤1.5元和5元左右,玉米大多用于加工饲料和制造酒精,附加值空间小,即使国家为稻米企业出台了相应补贴政策,加工积极性也不高。

分公司充分发挥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提出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整建制开展“两高一优”提质攻关活动,全面实施优质稻米工程和优质食用油大豆工程,推行专品种种植模式,初步建立起质量标准管理体系,赢得市场商机。

友谊农场分公司与“赛福瑞斯”米业有限公司签订了8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合同,每斤收购价格比市场高出0.15元。红旗岭农场有限公司与上海客商对接,签订优质水稻1万亩订购合同,每斤售价比市场高出0.11元。全局直接与客商签订订单种植面积111.8万亩。

今年,分公司为进一步提升粮食品质,深入推进农业“三减”工作,示范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要求农场有限公司示范面积占比达到55%以上;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高标准落实耕地保护、质量提升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应用水田节水控灌技术16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100万亩。产品品质升级,让北兴农场有限公司引进七台河“宝利来”豆业,投资1500万元建设大豆初加工项目,年可加工蛋白豆、芽豆2万吨;万丰牧业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建设杂粮深加工项目,年可加工豆类产品2000吨。

分公司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年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3300余吨,各农场有限公司订单种植占比达到30%,农产品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传统优势转向个性优势

人勤春来早,不负好时光。

八五二农场分公司“沃野山庄”农业合作社成员一边忙着在网上接订单,一边忙着精选大豆、红小豆、谷子、黏玉米等作物种子。

“我们合作社生产有机五谷杂粮已5年,优越的有机品质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春节以来,江苏和浙江已订购48吨杂粮,上海三家客商订购123吨杂粮。”合作社理事长徐龙泉高兴地说。

有效供给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可过去,分公司沿袭着传统组织化、规模化高的优势,种的是青一色传统大宗水稻、玉米、大豆,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出现了产能增加效益无增长问题。

为补齐大宗传统农业结构过重短板,分公司由传统优势转向个性优势,提出不求产业大而全,发挥组织化程度高和借助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优势,突出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增强产品个性,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和智慧农业“四个农业”新业态。新业态加快了绿色产品和功能产品发展步伐,去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650.15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50.4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90万亩。

二九一农场有限公司引进先进技术生产“β-葡聚糖生机米”,满足了糖尿病患者群体急需喝米粥需求,产品销售到台湾,价格比原来提高了3.7倍。高端市场产品层出不穷,八五三农场有限公司生产高钙米每斤市场销售最高价格为50元,友谊农场有限公司和二九一农场有限公司生产的“胚胎米”市场销售价格达到每斤35元。

今年,红兴隆持续推进新业态的发展,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67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09万亩,建设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单位10个,“智慧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涌现出十八团、江川大米、五星湖、垦威、寒疆果品、森林秧歌猪等知名品牌。

“四个农业”新业态的发展不仅增加产品个性,也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区域推广生产35个绿色食品、38 个有机食品、6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6个原料标准化基地和13个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宝山农场有限公司生产的黑木耳“碗耳”每斤销售价格超过600元,友谊农场有限公司蟹稻有机米每斤卖到40元。

惟其艰难才显勇毅,惟其拼搏才见事功。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已迈开打造新型粮商新步伐,正以高昂姿态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挺进。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