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好中求快 保持和扩大广西农垦发展良好势头

时间:2012-10-09作者:刘 刚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4期

  2011年,广西农垦以建党90周年和建垦60周年为契机,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年管区实现全社会经营总收入755.8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145.1亿元,增长23.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税总额9.28亿元;人均纯收入14775元,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2亿元,同比增长37.2%。
  2012年是广西农垦“十二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管区要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农垦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保持和扩大管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努力实现管区经营总收入增长20%以上,力争2013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等主要目标。

一、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大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2012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结合广西农垦当前实际,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体制、机制建设,大力整合农垦的科技资源,探索建立由各专业集团、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农垦现代农业产业综合技术体系,强化内部合作攻关,着力在提高单产、质 量水平以及新产品开发和农作物新品种上实现较大突破。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国家核心种猪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农 场、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示范场、糖料和畜牧高产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场等工作,开展“广西农垦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农垦内外资源,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基地和各类培训机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  从业人员培训,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职业化农工队伍。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低产农田改造,推进农田水利治理、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沃土”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沼气工程、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等,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全面规范农业标准化管理和投入品的使用,积极推进和完善农资统一供应或定点供应制度,开展覆盖全管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和评估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广西农垦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今年新增的阳圩农场、龙北总场、金光乳业、绿仙公司要切实搭建好质量追溯系统,规范生产管理。加强可追溯产品的宣传推广,突出农垦安全、绿色、优质、诚信品牌形象。
  4.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是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改革创新,探索农场内部的模拟股份制改造,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为机械化作业打下基础。二是要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农垦农机化的扶持力度,把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三是要建立农垦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各农场成立以农机大户为主要会员、农场参与经营管理的农机服务队或服务组织。四是要总结金光农场经验,加大力度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在“十二五”期末整地开行、种植、中耕培土、化学除草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作业,金光、新兴等机械化示范农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增效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推进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延伸项目建设。昌菱糠醛项目、朗姆酒项目要抓紧建设,华垦年产20万吨文化纸项目要确保上半年竣工投产。加快推进明阳生化集团年产10万吨科赛包装材料项目建设,抓好“双10”项目验收工作,实现全部达产运行。加快良圻第五期原种猪场、梧州新利原种猪场、新兴月亮塘种猪场、西江原种猪场、金光松树林种猪场建设,推进畜牧集团产业转换升级。加快推进钦州公司大型生猪屠宰厂、肉类深加工生产线配套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2.大力开展“挖潜提质增效”活动。进一步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牢固树立“以质求存”的理念,深入实施质量兴垦战略,加强质量检测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在生产组织上下功夫,在节能降耗、节本降费、挖潜提能上做好文章,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糖业集团实现经营总收入50亿元以上、利润5亿元以上。畜牧集团实现经营总收入25亿元以上、利润6000万元以上。明阳生化集团实现经营总收入20亿元以上、利润5000万元以上。
  3.积极拓展经营范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要加快第三次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物流、金融、信息和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力度,拓宽经营范围。加快推进集团公司与中石油广西分公司的经营合作。随着广西农垦大厦、钦州金港大厦等一批办公商住项目的建设,农垦物业资产不断增加,要加快组建现代物业管理公司,有序高效经营管理物业单位。
  4.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抓好糖业、木薯、畜牧、剑麻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延伸。推进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型无污染企业,开展农场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场养殖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有机肥的使用,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提高管区环境质量。
  5.加快推进以调整完善生产关系为重点的企业改革。要加强调查研究,除了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和模拟股份制等经营模式外,要探索“公司+基地”的产业联结方式,切实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场、专业合作社、农工(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发展、农场增效、农工增收,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和农民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抓好其他产业、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加快探索内部企业资产、产业重组方式,理顺职工股关系,清除各项历史遗留问题,明晰企业资产。继续深化农场社会职能内部分离工作,提高农场社会管理水平。
  6.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资产证券化是国有企业扩大直接融资的迫切要求。今年着力完成糖业集团IPO的财务整合和资产重组工作,启动明阳生化集团、永新畜牧集团、剑麻集团的财务资源和产权整理工作,拟定资产重组计划,进行上市前培育,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1 ~ 2家企业上市。

三、继续抓好项目投资工作

  1.着力抓好项目工作。今年力争完成自治区下达的2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要继续按照分层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将投资完成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到各单位。充分利用自治区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平台,组织项目单位及时报批,压缩审批时限。抓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切实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各种问题。建立重大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对一些重大项目,建立一个项目、一个推进工作组、一套具体推进方案的“三个一”机制。完善项目建设常态督查机制,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建设进度达到计划要求。加强项目的管理,切实把项目建成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
  2.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今年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亿元,增长20%。继续以招大引强作为招商工作的指导思想,强化合同投资强度,以引进大型、高端工业项目为主,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入垦。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跨国公司暨世界500强八桂行等平台,精心策划重点招商活动。明阳工业区要抓住空港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争取在商业和房地产项目招商方面有所突破。新兴工业园要加强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柳工—康明斯合资发动机项目”年底竣工投产。
  3.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抓好年度用地报批工作,加强与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民生工程和重点园区。强化投资项目用地报批,符合条件的项目要以最快速度组织报批,不符合条件的要深入企业逐个指导,协调地方政府调整规划,确保按时完成报批。建立严格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用地管理。大力推广集中建厂和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四、深化垦地合作,加快园区发展

  1.进一步完善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园区的管理体制和人、责、权关系,积极探索园区建设的新方式。着力提高各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筹资、建设、经营、开发能力,创造条件积极参与房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商贸、仓储物流的开发建设,通过持有物业等方式获取长期收益,打造园区造血功能。
  2.加强园区基础建设和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各大园区的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协调地方政府,做好供水、供电、排水、治安、环境保护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设施。加快入园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明阳工业区11个新入园项目,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13家入园项目,北部湾园区宝钢西南架构生产基地、福满国际生态城、金岸国际商贸城、农垦商贸中心、中矿研发生产基地、100万吨矿渣微粉等新入园项目,九曲湾东盟(南宁)国际汽车文化产业园,西江园区黄浦江制衣年产梭织裤300万件项目、景泰物流标准厂房,良丰科技新城玉圭园·环球名胜、文化印刷园、综合产业标准厂房等一批项目的建设。
加快推进红河、昌菱糖业循环经济集中区、九曲湾生态园区、灵山新光工业集中区、石碑坪工业集中区、旺茂工业集中区等一批园区建设,着力打造2 ~ 3个总产值超百亿元、50亿元的经济园区。
  3.正确处理好与地方政府、农场的关系。继续深化垦地合作,将地方政府宏观规划、公共服务的优势与农垦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进行有效配置,从利益上将双方结成互利共赢的紧密合作关系,推进园区发展。正确处理好园区与农场的关系,灵活运用优先用工、留地安置等方式,切实保障农场失地职工的利益,引导周边群众支持园区建设。加强调查研究,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园区使用农场土地的补偿办法。
  4.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服务管理。园区管理机构要有强烈的服务管理意识,要有与入园企业共存亡的责任、忧患意识,杜绝“只引不管”的现象。要对入园企业的资金到位情况、经营情况等内容建立信用档案,营造诚信的投资经营氛围。帮助入园企业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银行信贷支持和开展多样化金融服务创造良好条件。加大入园未建项目的清理力度,逐个梳理、检查、督促,促使其尽快实现开工建设;对无法开工建设的项目实行劝退、清退、置换,盘活存量用地。

五、稳步推进海外项目建设

  1.坚持立足东盟,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认真做好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考核验收迎检工作,继续推进合作区一期用地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招商入园工作。加快推进越南归仁木薯项目、中缅剑麻种植合作项目。进一步做好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农产品加工及物流基地的招商引资工作。认真做好糖业“走出去”发展的调研论证。
  2.要加强对境外项目的管理。推进海外项目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项目监管能力。计划筹建海外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境外金融产品推进海外农垦项目建设。要立足境外项目平台,利用广西及农垦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农副产品、化肥、建材、农机具、制糖机械设备等的进出口业务,扩大农垦进出口总额。

六、加强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1.抓好土地规划工作。抓住自治区乡镇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加强与各级国土部门的沟通协调,使农场更多土地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畴,为农垦今后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土地规划支撑。
  2.加强土地合作开发。深刻认识土地资源面临的严峻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深入推进土地合作开发。加强与钦州市的合作,加快建设钦江农场4000亩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着力抓好西江农场碧桂园、桃花源水岸、西江国际水岸项目以及十万大山公司明阳高山分场商住小区等以土地合作置换物业的一批项目建设。在依法依规、确保开发收益和价值最大化基础上,大力支持其他多种土地合作开发方式。
  3.抓好土地储备和土地整治工作。依托农垦土地储备中心,按照“先划转,再转用,后出让,再转让”以及开展联合收储的思路和办法,从试点收储入手,由小到大,由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加快探索农垦特色的土地储备模式和操作办法,对管区有升值潜力的国有土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收储,努力实现国有土地最大限度的升值和获益。抓好土地整理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争取更多农场土地列入“整村推进”及其他财政资助项目,提高新增耕地比率和土地产出率。
  4.加强土地管理。继续抓好土地侵权案件的调处和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紧密联系和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做好土地维权工作。继续抓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力争上半年形成较为成熟的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成果。

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善民生

  1.全力实施2.52万户危房改造工程。要发扬良好的工作风貌,尽快落实配套资金和用地指标,尽快制定开工建设计划,超常规抓好检查指导协调工作。继续抓好农场场部及部分分场道路建设和岩滩库区生产生活环境改造工程。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职工养老等社会保障工作,鼓励和引导非公从业人员和管区居民选择适合的参保方式,力争今年基本实现职工和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全覆盖。着力处理1.3万多名退休农工、1.2亿元养老金待遇差额问题,力争年内根本解决。抓好为企业申请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补助工作,协调解决农垦3万多名退休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
  3.研究制定农垦工效挂钩办法。认真组织开展农垦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研,研究制定新形势下更适合农垦发展实际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增加职工工资性收入。
  4.加强扶贫开发工作。以解决制约农场脱贫的关键问题为重点,优先扶持贫困农场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场一业,依靠产业脱贫。支持百色片区农场发展芒果产业,防城港片区农场发展甘蔗产业。继续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对口扶持资金要增加10%以上。
  5.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农垦公共文化事业,满足职工群众对政治生活、工作环境、学习培训等方面的需求。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厂(场)务公开,增加职工对企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和支持,广泛采纳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深入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建立更融洽的人际关系。

(作者系广西农垦工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