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垦优质农产品从“幕后”走到“台前”

时间:2019-06-04作者:胡然然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3期

美食、美景、特色活动……

2019年春节期间,农垦系统备战年货市场,以优质农垦产品保障节日供应;策划举办特色活动,搞活春节期间文化市场;打造旅游产品,提供春节旅游的“农垦目的地”……为消费者奉上了富有农垦特色的“节日大餐”。

10个月内,单月销售额从2万元增长到100万元;2019年保底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这是中垦国际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垦电商)某银行渠道运营人员赵谦的工作成绩和目标。

这位90后女孩语速飞快、思路清晰,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显而易见的激情和自豪感:“原来银行渠道对我们的农垦产品了解比较少,通过过去一年的努力,接受度大幅提高,为农垦产品提供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大了。”

2018年1月9日正式注册成立,作为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唯一授权经营中国农垦电商产业的运营主体,中垦电商这一年交出的成绩单可谓相当亮眼。成立一年来,中垦电商运营的中国农垦官方旗舰店各平台(渠道)销售量共计48.7万件,销售额1930万元,增长率近70%。北大荒的大米、杂粮,广西大明山的茶叶,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芥花油,甘肃条山的蜂蜜……来自全国21个垦区、100多个品牌的农垦优质农产品经中垦电商的网络销售渠道逐渐为消费者所熟知,在“中国农垦”公共品牌的大旗下抱团走向市场。

“农垦不缺好产品,但是一直以来市场化程度太低。”中垦电商董事长孙智超认为,成绩的背后是巨大的短板和增长空间。大多数垦区的优势集中在生产端,很多农场习惯了原粮大宗贸易,市场化的步子迈得有点慢:品牌宣传薄弱、销售渠道单一、深加工缺乏……“到垦区去走一走,就会发现农垦的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墙内开花墙外香’‘好货卖不出好价’的情况非常普遍。”孙智超说。

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目前,中垦电商已基本完成全网络布局,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和渠道开设中国农垦官方旗舰店10多家,统筹整合农垦体系内外各类资源,通过线上带动线下、线下促进线上双模式融合发展,互联网销售的“金手指”效应逐渐凸显。

2018年,中垦电商举办“智慧农垦万里行”活动走进广西农垦、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随着媒体报道热度飞升,中国农垦官方旗舰店销量大幅提高。据某电商平台数据统计,活动期间,广西农垦大明山茶和呼伦贝尔农垦芥花油的PV(浏览量)从2万增加到23万;GMV(成交额)从18.9万元增加到69万元,总量增长率达到265%。

中垦电商公共事务部总监胡湘华认为,中垦电商最大的作用是赋能。“对外,中垦电商的使命是传播农垦文化和垦区特色品牌,对各个垦区,我们也在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市场化销售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助推农垦产品建立现代化的销售体系和标准体系。”

过去一年来,中垦电商深入到各个垦区农场,在了解农场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聚合各自优势,紧密合作,精准对接,深度挖掘各垦区优质产品。通过采取直供、定制、包销等方式,扩大宣传推介,创新营销策略,提升销售额,最终实现了多方共赢。“拿品牌影响力举例来说,‘中国农垦’公共品牌和各垦区品牌在我们的销售推介过程中就形成了相互背书、相互借力的效果。”孙智超说。

布局春茶节、水果节、国庆节推广活动,踩准品牌传播时点;聚合垦区单品,开发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谋划农垦品牌会员制模式,试水平台合作定制,搭建自媒体矩阵,进一步提高产品销量和品牌曝光率……2019年,中垦电商的工作计划列得满满当当。

如同新生代“农垦人”赵谦一样,站在底蕴深厚、体量庞大的“中国农垦”这个“巨人”的肩上,中垦电商正以一种年轻人的锐气和力量践行着现在、谋划着未来。


责任编辑:张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