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安胶园,作证!

时间:2016-10-13作者:王昌龙 王健强 来源:《中国农垦》2016年第3期

    海南琼海市国营东太农场境内三洲河旁的双峰岭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橡胶林,这里就是已有百年历史的琼安胶园。六合沟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自九架山缓缓流下,穿过胶林中,又蜿蜓曲折地流入万泉河。
    走进这片古老的胶园,我们在寻找胶园的魂,我们在触摸胶园的根,我们在收录中国百年橡胶史的明证……
华侨昨日橡胶梦
    在三代同堂的琼安胶园里,当年的生产队长陈建华一眼就认出了一株约有二三十米高的挺拔胶树——现存百年老树中的“树王”,树身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在树身三四米处,开始不断地分出三两支或是四五支的枝桠,顶部更是枝繁叶茂,像是一把撑开的大大的绿伞,阵阵微风吹动的是橡胶叶、寄生叶和鸟儿啁啾的交响。我们三个人,手拉手恰好抱拢“树王”,我们怀抱的,恐怕也是那厚重无比的静止又跳跃的历史。 
    “树王”一定还记得,1904年,17岁便漂洋过海的何麟书,回到了阔别25年的故土。人到中年,他割舍了马来亚胶园业务经理的优厚待遇,穿梭林海,勘地选址,在琼海会山三洲河旁的双峰岭写下了中国橡胶史册的第一页。已经泛黄甚至有些模糊的琼安胶园股份簿上,记载着何麟书当年创业的艰难和辛酸:从马来亚采购回的种子,在苗床上让人望眼欲穿,可一连三趟都没有萌甲。“转种其它热带作物又不起色,原集之本伍仟元(大洋)化为乌有。”面临倾家荡产的何麟书矢志不渝,在华侨中再募股本15000大洋,把在马来亚培育发芽的4000株种苗运回琼安胶园栽培……
    “树王”一定还记得。在1915年开春后的一天,在黎明前“吱吱吱”的声声鸟鸣中,琼安胶园的胶农虔诚地第一次下刀开割,那乳白色的胶乳沿着树身上的割线点点滴滴流淌到胶杯里,何麟书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双峰岭上第一次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当年采胶250公斤,此后产量连年攀升,最高时达9000公斤,所产烟胶片出口新加坡。海南岛,自此进入橡胶垦殖的热潮。至抗战前夕,全岛共有94家大小胶园、万余亩胶树。
    “树王”一定还记得,琼安胶园成为海南解放后第一批4个国营橡胶垦殖场之一的南太(现东太)农场。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橡胶为重要战略物资”的研判,让老胶园如沐和风细雨。“必须争取橡胶自给”的一声令下,华南垦殖局和海南、高雷、广西3个垦殖分局相继成立,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序列上第一次出现的特种林业工程部队参与华南垦殖。集结号声中,一支支意志风发的天然橡胶垦殖大军,开进了海南岛荒无人烟的高山峻岭,开进了雷州半岛的茂密丛林,开进了广西云雾蒸腾的十万大山……
    “树王”一定还记得,发展民族橡胶梦的华侨,在何麟书老人之后层出不穷。1955年11月7日,一艘从马来亚开出的“海后”号客轮在海口秀英港抛下了锚链。华侨雷贤钟带着一家老小11人和其他回国植胶的技术人员站在甲板上,十几天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禁不住热泪盈眶。海上的颠簸不过是一时劳累,而他身后所带的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木箱,却关系着他全家的性命——RRIM600、PB86、PR107等18种橡胶良种共100多斤胶籽,此外还有300多株芽接桩、200多米长的芽条。那是他变卖了在马来亚的全部家产换来的,那是他冒着凡将橡胶产品或种苗带出境者将被马来亚当局处死刑的极大风险偷运来的……
    在雷贤钟的记忆里珍藏着一个个难忘的情景——国家侨委主任专程从北京赶来海南欢迎他归来时的亲切问候;1956年初他特邀赴京参加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在掌声中当选为全国侨联委员的激动泪花;周恩来总理请他做客,小轿车开到中南海时是周总理亲自为他打开车门的温馨瞬间;农垦部部长王震在全聚德请他品尝北京烤鸭的唇齿留香;国务院授予他锦旗上写的“开荒垦殖,热爱祖国”八个大字是多么大的让他激动万分……
    岁月无言,前行有声。在中国天然橡胶的史册上,永远跳跃着怀抱赤子之心的海外华侨、归侨的炽热身影,永远铭记着他们为我国天然橡胶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何麟书、雷贤钟,他们仅仅是成千上万的华侨、归侨发展民族橡胶事业的一个缩影,他们与华南地区几百万亩翠绿的胶园同在……

一粒种子一两黄金

    1950年12月的一天,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白宫的草坪上趾高气扬地宣布:根据美国安全委员会“68号IVSC-G8决议案”,决定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全面禁运……橡胶,在杜勒斯开列的禁运清单中。随后,西方国家成立国际统筹委员会,把禁运作为共同行动。一些东南亚国家在美、英两国操控下,针对橡胶制订苛严法律:成品橡胶以及胶果、橡胶芽条偷运中国的,将被逮捕、监禁或杀头……
    面对封锁、禁运,党中央高瞻远瞩:“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全国植胶770万亩,任务下达各省:广东200万亩,广西300万亩,云南200万亩,还有四川、福建……
    大面积垦殖橡胶,胶籽十万火急。中共中央要求华南垦殖局要“大力增产种子”,这一艰巨重任交给了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1952年 8月5日,林一师党委《关于开展采集橡胶种子立功运动的决定》,吹响了采种立功的号角,打响了林一师组建后第一场规模宏大的采种战役。来自原驻广西宾阳地区152师机关和直属队以及海南军区独立第26、27、28团合并组成的林一师,7612名官兵走上了新的战场。显然,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洗去十万大山剿匪的征尘,还没有恢复准备赴朝参战和解放台湾大练兵的疲惫……
    采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1952年6月,林一师二团(原海南军区独立27团)官兵火速从三亚的榆林要塞移师琼海,对琼安胶园等老胶园进行保护和杂草灌木的清理。胶园旁搭起了简易茅草房,随地而铺的油布或是芭蕉叶便是床,炊事班在胶园边垒起了锅灶。两个月后,誓师大会上“一粒种子一两黄金”的口号,掷地有声,响彻琼安胶园的上空。中南局书记兼华南垦殖局局长叶剑英“这口号好”的亲切鼓励,更是激发了林一师官兵的无比激情……一个个树位,就是各连、排的一个个阵地。一个班的“武器”是3盏马灯,3把雨伞,人手一把锄头,日夜蹲守,风雨无阻,连一日三餐也轮流“守株待兔”。橡胶树梢上的胶果,一旦熟透便会随风而落。果荚落地,那“啪啪”的爆裂声便是“敌情”,便是命令。循声而去,幸运的,随手拣起,装入箩筐。胶籽要是落到蛇洞、蚁巢、鼠穴或是兽窿,只好刨地三尺,抓不到“俘虏”决不收兵……林一师政委、老红军王昌虎带着秘书、警卫员3人悄悄地进入胶园,任务是每人拣一篮。日过晌午时,随后赶来的副教导员谢福正一再劝着先吃午饭,王昌虎一句“等任务完成”便是回答……同样的采种战斗,林一师各团同时在海南岛各地打响。石壁的南兴,那大的侨兴、侨植、联昌、兢业、生生,蓝洋的茂山、南歧,加赖园的茂兴,铁炉港的农发利,都成了一个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捷报频传……
    琼安胶园不会忘记,有多少可歌可泣的采种故事。发高烧躺在床上的战士符亚福,听到胶果的爆裂声后出去寻找,体力不支昏倒在胶树下……夜里提着小马灯寻胶籽的营长被毒蛇咬伤后昏迷倒地,战士们找到他时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粒胶籽……一颗胶果掉到林段旁的河里,四连一个18岁的小战士立即跳下河去捞,而他却是忘了自己不会游泳,也不知河道是深是浅……也许,今天会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壮举,也不难看出一箩筐胶籽和一个年轻生命价值的孰轻孰重。而在我国发展橡胶的历史天平上,那一把把、一筐筐的胶籽,分量却是如此沉甸甸的。
    琼安胶园不会忘记祝捷大会雷动的掌声。1952年11月9日,林一师为出色完成采种任务,在海口戏院召开庆功大会。披红戴花的565名功臣和6个先进班、3个模范排、1个模范连受到表彰。陈金照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林一师追授为一等功勋,华南垦殖局和林业部追授为一等劳动模范……海南老胶园的80万斤橡胶种子,水路军舰拉,空中专机送,日夜兼程,急运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它们在高山峻岭、平原坡地的广阔沃土上繁衍着“子孙”,在中国橡胶发展的史册上留下了精彩的开篇……
    奉献无言,精神有声。60多年过去了,“一粒种子一两黄金”已成为华南垦区代代传颂的“红色故事”“红色经典”,已成为新中国橡胶发展历史上一句最经典的台词……

植胶禁区铸丰碑

    橡胶树种植的区域似乎早有公论。《大英百科全书》曾权威认定:“橡胶树仅仅生长在界线分明的热带地区——大约是赤道南或北10度以内,超越这一地区,则是禁区。”印度橡胶局的会议结论更像是板上钉钉:世界上重要的橡胶树种植地区限于赤道以南10度到赤道以北15度之间的热带雨林地区。
    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其纬度均远远地超出了国际上认可的橡胶种植的范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天然橡胶史上第一个胶园——琼安胶园,便是对世界权威的挑战,更是中国橡胶史上的一个创举,更是为我国华南地区发展天然橡胶提供了最有力的科学依据。
    也许,何麟书先生当年并不知道国际权威的断言,他仅仅知道海南的故土与马来亚橡胶生产的环境多有相似。
    也许,何麟书先生当年已经知道国际权威的断言,但他不认这个理。他要趟趟这条河,想知道它的深浅,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琼安胶园终于看到了,我国华南地区突破了植胶禁区,大面积种植取得成功,世界橡胶史册上种植的区域从此改写——
1958年,美国的人造卫星回传了令美国人疑惑的图像:在他们曾经认定不可能生长橡胶树的华南地区,不仅种植了橡胶树,而且产出了第一批胶乳……
    请记住这一天,1982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农垦局举行特别记者招待会,赵凡局长那洪亮的声音振聋发聩——被世界橡胶界公认为在北半球只适宜在北纬17度线以南生长的巴西三叶橡胶树,已经在我国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最高纬度到达北纬24度。这是世界橡胶种植史上的奇迹。这项成果将由国家授予科学发明一等奖。
    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何康部长办公桌上的电话机响起,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声音传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原华南垦殖局第一任局长叶剑英,对橡胶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表示祝贺。双方的话筒里,是一片“哈哈哈”的朗朗笑声……何康部长的思绪从刚刚放下的话筒里又回到了1951年11月粤西山区的高州。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杂草丛生的胶园里,3株胶树显得形只影单。叶剑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挽起袖子,摸了又摸胶树身上的疙瘩,大笑了起来,“这三株橡胶树说明,从这里开始,一直向南,都可以种橡胶!”
    1984年8月,在法国召开的国际橡胶采胶生理及育种学术讨论会上,海南农垦局高级工程师徐广泽,向来自10多个国家的50多名专家慷慨激昂地讲述了中国橡胶事业突破禁区之路的探索和希望……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徐广泽缓步沿着红地毯走下讲台。走着,走着,徐广泽仿佛从红地毯的尽头看见了一条曲曲折折的熟悉小路——那是他的科研之路,是为了大面积种植橡胶而选择高产良种的探索之路。中山大学安逸舒适的生活,他放弃了。去马来西亚继承父亲的遗产,他也放弃了。徐广泽选择了海南农垦,选择了胶种、胶苗和胶树的天然橡胶事业……从20多米高的授粉架上摔下,跌进路边的深沟,摸黑爬起来,赶回苗圃地时天边已露出霞光。不盲从苏联专家的意见,敢于直抒己见,敢于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探索适合华南地区环境气候的新品种——47个抗风、耐寒、高产的橡胶良种,是他一生的执着追求。《橡胶选育种繁育》是他领导的“六·五”“七·五”国家重点攻关课题。1986年,他病倒在全国橡胶优良品种汇评会上,为中国天然橡胶的选育种孜孜以求地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琼安胶园终于看到了,中国天然橡胶事业从小到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金江农场九队135号胶园记住了这一天,1986年10月6日上午10时。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原农垦部首任部长王震拄着一根拐杖,第6次来到这里。这是他1959年12月建立的橡胶高产试验田。王震一边走,一边看,然后在一株胶树旁停下,那是他当年亲自种植的胶树。轻轻地抚摸着20年不见的胶树,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年近八旬的王震喃喃自语:“这次可能是最后一次来看试验田了,我再给胶树施一次肥……”施过肥,他从胶树的胶杯架上取下一杯胶水,高高地端了起来,大声地说:“为我们取得大面积种植橡胶的成功,干杯!”王震的话音刚落,胶园里响起一片“干杯!”“干杯!”的欢呼声和掌声……今天的135号胶园里,立着一块“王震同志橡胶试验田”的石碑。碑上,记下了农垦部老部长王震对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满满深情……
金江农场的胶园也记住了这一天,1989年3月27日。曾经为农垦的橡胶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原林一师政委王昌虎又“回来”了,他的骨灰撒在五指山南麓金江农场的胶园里。各级领导来了,老战友、老同事和农场的工人来了,人们脸上淌着的一串串泪珠寄托着无限的哀思,连胶树流淌的胶水也像是哀悼的泪水,胶园里的落叶随风轻轻飘起,又轻轻地落到树头下……3月7日,已经离休的原海南垦殖局第四任局长王昌虎在广州突发疾病,离去时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临终前,他艰难地抬起右手,颤抖地遥指南方。家属明白了他还来不及说出的心里话,他是要回来再看看海南的胶园,要为海南的胶园再施最后一次肥,要与海南的胶园永远在一起……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它是中国橡胶跨越发展最有力的证明。在华南农垦人时间的台历上,一页页地记着——
     中国是世界唯一在北纬18—24这一纬度范围内大面积植胶成功的国家。
    2014年,中国橡胶种植面积达到1700多万亩,占世界第3位,橡胶总产量达到85.5万吨,居世界第5位。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橡胶树优良无性系引进试验与良种选育应用技术,使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提前30年实现良种化。
    海南、广东、云南紧锣密鼓拓展海外天然橡胶种植。云南30多家企业已在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种植橡胶140多万亩。
    2011年1月7日,海南橡胶集团公司成功鸣锣登陆中国国内A股市场,实现了传统农业企业向现代企业的华丽转身。
    2014年云南全省橡胶平均亩产干胶超过100公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云南西双版纳垦区110万亩胶园,曾创造了连续9年干胶亩产超过121公斤的世界记录。
    “儋州立业,宝岛生根。”这是周恩来总理对在华南大面积种植橡胶中发挥了科研先行军作用的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的勉励和褒奖……
    琼安胶园终于看到了,中国天然橡胶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了新的飞跃——
    2008年12月29日,海胶集团“天然橡胶标准化加工技术研发集成及应用”项目被授予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年2月8日,海南农垦集团和海南橡胶集团联合并购了全球最大的橡胶贸易公司之一的新加坡R1公司,收购了R1公司75%的股权。
    2012年11月4日,海南橡胶林产集团锯材产品在第五届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015年7月8日,海南橡胶集团与中橡集团共同建立的“空军航空橡胶科研生产中心”自主研发的军用航空轮胎通过鉴定,替代了进口的1号烟片胶,标志着我国的军用航空轮胎材料全面实现国产化,军用航空轮胎等高端用胶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将一去不再复返……

    作证,琼安胶园!你是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源头,你见证了中国天然橡胶百余年发展的风风雨雨,你是中国天然橡胶发展的一个缩影……
    琼安胶园,作证!万泉河畔,五指山下,莽莽胶林,滔滔绿海,一个个林段,一片片胶园,就是一个个方阵。方阵中的胶树,一行行,一排排,俨然是中国天然橡胶“国家队”的队伍,在新一轮农垦改革中整装进发……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总局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 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