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垦在首都经济发展 新时期的使命与作用

时间:2012-06-14作者:张福平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2期

北京农垦在首都经济发展 新时期的使命与作用

文/张福平

  当前,北京农垦事业的发展正处在十分关键的时期,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又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认清北京农垦在首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使命和责任,与首都需要、社会需求、政策要求、地域特色进行有机链接,充分发挥北京农垦的功能和作用,关系到今后北京农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示范带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北京农业发展定位于都市型现代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一种融生产、生活、生态及科学、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是世界城市的特色产业、首都生态宜居的重要基础、城市高端农产品供应和应急安全的基本保障。“十二五”时期,北京农垦将继续高举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大旗,充分发挥首都资金、市场、技术和信息等优势,研究开发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示范等多种功能和综合价值,进一步健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着力推进以“智能不育”生物新技术为核心的“北京国际基因谷”项目建设,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生物籽种产业化推广基地。做好接收黑龙江双河农场工作,将其建设成为首都的商品粮供应、有机农产品生产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利用国开行提供的300亿元信用贷款,建设首都“菜篮子”保障工程。利用北京周边地区的土地资源和比较优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高端精品农业生产基地,成为展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窗口,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

二、发挥国有龙头企业在首都食品安全行动中的主导作用

  北京农垦有27家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企业,几十年来始终把消费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诚信经营,质量立市,为社会奉献绿色、安全、健康、营养的高品质农产品和食品。“十二五”期间,首农集团将进一步构筑首都安全放心食品产业链。一是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继续打造和完善“种源—养殖—加工—配送—销售”的牛奶、肉鸡、北京鸭、猪完整产业链,实现种源技术、养殖标准、加工工艺、配送冷链和终端可追溯控制,形成首农安全农产品服务品牌。二是实行专业化经营。不断加强完善集团上中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收入过50亿、利润上亿元的专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实行集约化发展。围绕“高端、高效、高辐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控制种畜禽、投入品、兽药和饲料、屠宰加工、物流配送等价值链的各关键节点,不断完善节约型、循环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集约发展模式,切实发挥国有龙头企业在食品安全行动中的主导作用。

三、充分发挥对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急保障功能

  根据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北京不仅在第一、第二产业上应能够生产和提供一定市场份额的优质农产品和安全食品,而且在第三产业上也应能够形成完备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强有力的应急保障能力和满足多样化、差异化消费需求的优质服务功能。在为首都提供应急保障方面,北京农垦具有较多的土地资源,大部分位于五环至六环之间,处于外省市农产品进京的重要通道附近,交通便利,符合北京物流产业规划“三环、五带、多中心”布局对物流配送园区和基地的要求;具有物流资源优势,现有仓储物流企业10多家,仓储面积50多万平米,配送能力达到每天870吨;集团下属食品加工企业与零售终端的超市、商场、购物中心、社区店已建立广泛联系,具有流通渠道优势。在首农集团的三大主业中,现代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属于传统产业,物产物流业属于新兴产业,是集团依托土地、物流、流通等优势,紧密结合国家和北京市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最富有成长性的朝阳产业。
“十二五”期间,首农集团将结合北京2020年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食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投资80亿元建设北京首农安全农产品现代流通及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示范工程,利用食品进京物流节点附近的近万亩国有储备用地,构建8个安全食品交易及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环五环路的安全食品交易物流配送中心圈,构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首都菜篮子基地,增强首都农产品供应和食品安全保障的能力。到2015年,直接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首都奶制品与禽肉制品市场50%以上需求;物流加工检测配送仓储运输食品(含农产品)的能力可以满足首都食用社会消费品需求的30%;依靠种业、投入品与技术服务、农产品加工、农超对接、集成物流服务,带动京郊农户增收致富,比2010年提高农业增加值50亿元;成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水平、增强首都城市承载能力的主导力量之一。

四、成为推动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力量

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首都“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农集团将带头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围绕主业加强整合优化。推动资源、资产、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退出不符合企业战略、低收益、缺乏竞争力的业务和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两轮驱动”战略,提高集团资本证券化率。深化集团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运用上市融资、并购投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方式增强投融资能力,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二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好首都相关优惠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承接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推进创新成果市场化、产品化和产业化,带动产业发展上新台阶。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型企业集团等机构的研发合作,引进培养科技骨干人才,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以支柱产业支撑、骨干企业引领、重大项目带动的企业自主创新新格局。三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首农集团“十二五”期间将投资10亿元建设低碳生态循环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推动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涵养首都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五、助推区域一体化进程和首都经济圈的形成

北京“十二五”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深入广泛开展与津冀晋蒙及环渤海地区合作,推动津冀晋蒙区域一体化进程和首都经济圈形成,进一步提高首都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北京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首农集团将围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不断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坚持内外联合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更好地服务北京。如利用兄弟垦区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加强农垦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加强与属地政府的沟通协调,加强相关政策争取和集团规划对接。完善与中关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深化与中央企业、市属国企、市区属企业、外省市企业乃至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沟通合作等等。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深化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全球化;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大开放局面,把更多的优势资源吸引到北京来,为提高首都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推进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