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阡陌 寻味广垦

时间:2019-05-20作者:王盼盼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1期

近年来,广东农垦加快打造国际化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垦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12月初,《中国农垦》编辑部记者走进广东农垦旗下的燕塘乳业、广垦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火星农场、幸福农场、广前公司、红湖农场、红江农场,探访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倾听农场人的声音,采撷改革的鲜活经验,见证发展的丰硕成果。

燕塘乳业旗舰工厂:

智能高效 节能环保 行业示范

来到燕塘乳业广州开发区生产基地,一座整洁、大气、宽敞的现代化工厂映入眼帘。基地以“智能高效、节能环保、行业示范”为建造理念打造,2018年5月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超过6亿元,年产能可达25万吨。整厂包括综合楼、常温奶车间、巴氏奶车间、公用工程间、水质净化中心等,是国内首家多层式乳品生产基地,也是国内单位面积设计产值最高的生产基地。

燕塘乳业总工程师余保宁向我们介绍,新工厂引进了世界领先的生产工艺、制造设备及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全链条智能化管理。

从工厂巨大的玻璃窗看过去,自动化流水线正在有序运转,宽敞的车间里只有零星几名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另一边,燕塘立体仓库堪比科幻大片的作业场景呈现在眼前。一排排组合式高层货架巍然屹立,智能穿梭车、机器人码垛系统、托盘输送系统正在不知疲倦地运行。立体仓库高达二十多米,有8000个货位,多品种、多规格的乳品存放实现标准化,乳品出入库实现全自动化,进出仓效率极大提升。

基地注重节能环保,工作人员介绍,燕塘新工厂所处的永和开发区对污水处理的要求是三级排放标准,燕塘自主提高到一级标准。屋顶安装了近2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系统,功率达1.5兆瓦,所发的电可以供向基地部分生产车间及办公区域。

从牧场到餐桌,好牛奶依赖好奶源。据了解,燕塘乳业从90年代开始就率先推行“公司+牧场”的特色原奶供应模式,一方面,着力建设自有高端奶源基地,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打造现代化的国家级示范牧场,目前已拥有红五月、澳新及新奥三个奶源示范基地;另一方面,与广东省内外十多个规模化大中型牧场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自有示范牧场的示范效应,带动战略合作牧场全面提升。

“研发这块我们还是挺给力的!”余保宁介绍,2018年,燕塘乳业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通过国家优质乳工程验收。“全国仅有光明、三元、燕塘等十几家乳企通过了优质乳工程认证。这应该是目前全国最领先的一个标准,标志着我们国家真正从有奶喝到喝好奶!”

火星农场:探索垦区留用地开发的新路径

12月初的火星农场,场部大楼还保留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朴素样貌,一旁的紫荆花却开得正是芬芳。这个因天然橡胶而生的农场,随着企业化改革和城市建设的步伐,迎来了新的发展。

近年来,胶价低迷,人工成本上升,农场率先推行了6天一刀的橡胶割制改革。“过去每人割管500株,现在每人割管2500株。新割制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效率。人均产胶量从2.5吨提高到现在的6吨。”农场书记陈江海介绍。为强化企业定位,农场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荔枝、龙眼、香蕉,养了猪、鸡,直接对接市场。

在农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奇石展馆内,各种奇石灵秀神奇,令人耳目一新。原来,农场辖区内大小河流众多,奇石资源丰富,职工觅石、养石、赏石、藏石蔚然成风。农场积极推动将奇石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起奇石展馆,这也为农场未来拓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内涵和载体。

夜色已至,距离火车站几公里之遥的广垦华府施工现场仍然灯火通明。这里是农场与广东农垦旗下的广垦置业公司合作开发留用地的项目施工现场。

广东省农垦集团宣传处处长王元介绍,广东垦区与地方政府在推进农垦土地开发利用方面加强合作,部分农场被征用的国有土地除获得货币补偿外,还能够获得一定比例的留用地。

火星农场正是如此。农场距离高州市区仅3.5公里,随着城区东扩,火星农场部分国有土地被征用。农场通过加强与高州市人民政府及市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获得的15%留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以项目土地折价入股,与广垦置业合作开发,把留用地的价值转换为了未来可长期持有经营的物业收益。

陈江海介绍,“火星农场的项目在茂名地区甚至广东垦区尚属首例,农垦自留地转性拍卖的项目,是农垦改革政策下的一种新尝试。”

国家热带农业公园:

以农旅融合绘就山水画卷

远处群山积翠、层峦叠嶂,近处山花烂漫、翠湖飞鸟,这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就是广垦国家热带农业公园。

公园前身是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暨茂名市广垦名富果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5000亩,分为中心区、科普体验区、主题农业园区、主题酒店区、游乐区等五大板块,以热带农业为主题,以热带水果文化为特色,融山水风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2018年,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花开正艳的杜鹃园、鸡蛋花园,生机盎然的热带农业展示馆,曾举办过割胶技能大赛的橡胶剧场,为珍稀奇树而建的缅茄广场,近200种热带、亚热带珍稀水果……真是花和果的世界,绿色植物的海洋!

“蔬之物语”“瓜样年华”“灵草秘境”3大主题景观区将种植展示与景观设计有机融合为一体,诠释和展示不一样的农艺景观及现代农业种植科技,可游览、可观赏、可体验、可互动。工作人员介绍,园区还有番石榴园、杨桃园、青枣园、菠萝蜜园、龙眼园、荔枝园、火龙果园,既是国家级的水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也是国家级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还是农业农村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第一批建设单位。

在缅茄广场,一棵大树如众星捧月般伫立在广场中央。公园运营部经理王飞瑶告诉我们,它叫缅茄树,是国家一级保护树木。缅茄种子坚硬,黄色蜡头可以雕刻制成珍贵的工艺品。缅茄的繁育很艰难,就算种活也不一定能开花,开花也不一定能结果,结果也不一定有蜡头,没有蜡头种子就没有繁殖功能。公园里的这棵缅茄树已经有六十多年的树龄,移植于此多年,2018年可喜地结出了带蜡头的果实。经过十多年精心培育,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终于扎根、开花、结果,这让农业公园更添了一分保护和传承的厚重。

幸福农场:创新农业经营的多种模式

幸福农场创建于1952年,土地总面积12万亩,以甘蔗、剑麻、橡胶为主产业。

场长赖强介绍,除了传统产业,近年来农场还瞄准企业增收、职工增收的目标,创新经营模式,发展了新兴产业示范园区、模拟股份制机耕队、新型农业经营联合体(合作社)和黄牛养殖基地。

“这批凤梨是2017年11月2号种下去的,使用产期精准催花技术,能够实现周年产果。”在幸福农场果蔬园区的凤梨标准化基地,为我们做出详细介绍的,正是获得2017年农业部“风鹏行动 新型职业农民”称号的陈远。他被农场聘为园区职业经理人,示范带动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民种植果蔬上万亩,2017年带领园区实现利润二百余万元。

农场书记叶振介绍,新兴产业果蔬园区由农场投资50%、职工投资50%,采用“农场控股、干部职工参股,农场委派种植能手为职业经理人的‘经理收益风险制’”经营模式,园区发展活力被大大激发。

“但现在,职工种出来的香蕉、辣椒、菠萝等的销售还是成问题,等着老板来地头收购,价格上没什么主动权。”叶振坦言,“企业化改革的目的就是企业增收,职工增收。依托市场,打造品牌,带领职工进一步打开产品销售渠道,这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与果蔬产品部分面临卖难的情况不同,作为广东农垦的传统产业,农场的甘蔗和剑麻已经探索出了降低市场风险的出路。农场与广垦糖业、东方剑麻集团有效对接,努力探索组建产业发展联盟,与产业集团结成利益共同体,将农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2018年,农场依托广垦糖业集团产业技术支撑,推进大农场经营,建设大农场甘蔗生产基地3781亩。2018年-2020年,农场又规划建设剑麻产业园核心区6000亩,其中东方剑麻集团种植剑麻4500亩。预计2021年,农场剑麻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0亩。

广前公司:“50+5”撬动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

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于1994年11月由前进农场和广丰糖厂合并组建而成,“广丰”“前进”各取一个字,构成了“广前”的名字。公司是国家甘蔗机械化生产试验基地,有蔗园面积7万多亩,年产糖蔗40多万吨。

从广前的田头望过去,除了蔗园,还有一片片火龙果。广前公司总经理吴登孟介绍,广前公司推出了“30+3”(30亩甘蔗加3亩自营经济地)的经营模式。职工因地制宜,面向市场,发展三高作物,涌现出了一批香蕉、火龙果、花卉林木、蔬菜等专业种植户,形成了规模效应和产业特色,绝大部分专业种植户实现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2017年开始,公司职工岗位经营规模又由30亩提到50亩,并提供5亩的自营经济地,经营模式实现了从“30+3”向“50+5”的升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总体水平再次得到提升。

“这种经营模式主要是为了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职工种蔗的积极性。用少量的自营经济地,带动家庭农场甘蔗的规模化种植。”吴登孟说。

公司重视党建,农科所党支部就是广前公司评选出来的星级党支部。农科所党支部书记陈梅珠介绍,所里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和党员一帮一活动,党员带头推广甘蔗良种良法,并安排困难职工到农科所做季节工,党建和业务工作得到同步推进。

“这就是赤眼蜂。成虫把卵产在害虫卵内,卵变成幼虫,吸食掉害虫卵内的营养,破坏其生长,实现‘以虫治虫’。”陈梅珠拿起形似水杯的培养皿,指着里面个头只有针尖大小的小虫向我们介绍。“赤眼蜂对防治甘蔗螟虫很有效果,用赤眼蜂来防治甘蔗螟虫可以减少部分农药施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农业科技的试验与示范,为广前的7万亩蔗园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进行时,除基础教育基本移交、医院纳入垦区医疗公司外,社区管理目前仍由广前公司承担。而过渡时期社区管理的水平,不仅关系到将来的顺利移交,更与当下的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为此,广前公司在社区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职能内部分开的基础上,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建立完善社区管理体系,还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把社工服务引进社区,通过专业工作手法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福祉。

红湖农场:鹤地红湖 美丽乡村

红湖农场是1958年国家修建鹤地水库时,为就地安置库区移民而兴办的国有农场。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今天的红湖农场风景秀美、四季果香,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湛江城市后花园。

“户籍总人口超过两万,其中98%以上为水库移民,可耕地面积只有2.17万亩。平均每个家庭农场只有7亩地,红湖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农场。”农场党委书记罗培欢介绍。

建场以来,农场种过柑桔、橡胶等农作物,办过场办工厂,因效益不佳都没能坚持下来。“那时可不像现在这样。2001、2002年的时候,农场工资发不出、社保医保没落实,职工居民住的是旧瓦房、吃的是番薯……”湛江农垦集团宣传处副处长傅学军回忆道。

2003年,是农场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农场抓住毗邻鹤地水库的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立体生态的农业生产架构。“山上种果,树下养鸡,水里养鱼,塘边养猪,发展多种经营。”罗培欢介绍,当时,立体农业一经推广,效果立刻显现,职工收入大幅提升。

同一年,湛江农垦被列入广东省人大水库移民议案资金扶持范围,此后,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在红湖逐步落实。目前,农场职工住房已达3000多栋,其中95%是两层以上的砖混楼房,职工居住环境面积大大改善。

2014年,随着鹤地水库周边环境整治,红湖农场农业结构迎来再次优化和转型。农场积极配合,拆除靠近水库的猪舍,同时对既有鱼塘进行整治,改变养殖鱼种与方式,确保水质达标。种植荔枝8000余亩,番石榴4000余亩,全场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如今,红湖农场种植的妃子笑荔枝、四季番石榴等优质农产品受到各地客商和游客的欢迎。农场风景秀美,成为影视界拍照、摄影的取景区,和旅游观光、避暑、垂钓、休闲度假之好去处。2015年,红湖一队被列入了农业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夕阳西下,漫步在场部周边,视野宽阔,水天相接。湖心公园、人工沙滩、观湖长廊、办公楼和职工住宅掩映山水之间,水岸旁“守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和谐又亮眼。

红江农场:寻访“国宴佳果”的唯一产地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一千年之前的这句咏冬的诗,在如今的红江农场最是应景。走进橙园,抬眼望去,片片橙林挂上粒粒硕果,垂枝压叶,一派动人景象。这里是正宗红江橙的唯一产地。

曾获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屡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等殊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作为钓鱼台国宾馆指定水果,用来招待、馈赠外国贵宾,远销国外及港澳地区……肉色红润、口感柔嫩、多汁化渣、风味浓郁,一颗水果被这么多美誉加身,让人不禁赞叹!

“农业新品种的发现,有偶然性、也有科技人员的功劳。”谈起红江橙的起源,红江农场副场长陈树华介绍,1971年,红江农场职工管理的橙园中发现一株桔红色果肉自然变异株。翌年春,从此树上截取芽条进行嫁接繁殖了700多株亩木,建设了农场第一代红江橙园。几年后,橙园开始初产,充分显示出优良特性。经专家鉴定,认为红江橙是嵌合体变异株,是一个优良的柑橙新品种。农场指定科技人员和工人进一步进行筛选、纯化繁殖,经过13年4代定向培育,终获成功。

在红江橙分选加工中心,农场引进的国内先进的橙类筛选分级生产线正在运转,一筐筐新鲜采摘的红江橙送上传输带,经过小箱卸果机、杀菌水池、提升机、清洗机、热保鲜水池、预干机、精选台、预排列处理、视觉识别系统等工序,一个个红江橙就像“长了眼睛”似的按照颜色、大小、有无瑕疵等标准自动“滚”到属于自己的格子里。再通过分级定价,充分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不仅如此,农场还拓展营销渠道,推进“互联网红江橙”营销模式,建立天猫、京东等品牌旗舰网店,通过全国各大农产品展览会进行推广,提高红江橙品牌知名度。

但红江橙的发展之路却并不平坦。陈树华为我们回忆了几代红江橙园的命途多舛:“1993年,黄龙病蔓延,两万多亩橙树全部毁灭。1997年种了300多亩,2003、2004年又开始不行了……红江人不死心啊,从来没有放弃过!”

陈树华所说的黄龙病,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是世界柑橙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黄龙病虽不可治,但是可防可控。”陈树华介绍。

培育无病毒种苗、育苗后1年内在大棚里集中管理、通过成立合作社规范职工防治病害的意识和行动……为把一颗“国宴佳果”继续种好,红江人不停探索,一腔执念。

“我们就是要做中高端品牌。把红江橙继续做好,红江才有希望。”陈树华如是说。


【后记】

广东农垦从新中国的橡胶垦殖事业走来,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行走阡陌,我们所见的胶园、蔗田、剑麻、乳业、果蔬、公园……正是广东农垦国家战略资源、城市安全食品两大主业板块和支持板块在垦区的具体体现。产业集团和农场基地结成利益共同体,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的改革,正在以“省农垦集团-产业集团和区域集团-子公司及农场基地公司”的组织形式在广东农垦大地上连成一条线,拧成一股劲。

责任编辑:蔡基松

近年来,广东农垦加快打造国际化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垦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12月初,《中国农垦》编辑部记者走进广东农垦旗下的燕塘乳业、广垦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火星农场、幸福农场、广前公司、红湖农场、红江农场,探访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倾听农场人的声音,采撷改革的鲜活经验,见证发展的丰硕成果。近年来,广东农垦加快打造国际化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垦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12月初,《中国农垦》编辑部记者走进广东农垦旗下的燕塘乳业、广垦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火星农场、幸福农场、广前公司、红湖农场、红江农场,探访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倾听农场人的声音,采撷改革的鲜活经验,见证发展的丰硕成果。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