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的抉择

时间:2021-03-11作者:蔡朝晖 来源:《中国农垦》2021年第2期

没离开过自己家门的人,很难体会到不回去过春节的滋味。

晚上的京西北,气温骤降,室外零下20度,京城正经受着54年来极寒天气的考验。在一间农民工宿舍里暖气已开足马力,空调也设定在30度,这样才刚刚不觉得冷。

阿木,一个皮肤黝黑、五官端正、棱角分明,长得阳光帅气,但不太爱说话的彝族小伙儿。25岁的阿木,离开四川大凉山的家外出务工,在水泥制品行业打工已经快10年了,这其中换过不少的老板和单位。2017年经老乡介绍,他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北方向的首农食品集团北郊农场所属的国建龙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一干就是3年。

以前每年春节回家,70多岁的妈妈经常含着眼泪把他拉到身边问:“你在外面过得怎么样啊?受委屈了吗?”阿木总是忍着心里的酸楚,强装笑脸说:“妈,我挺好的,您别惦记了。”

这两年,老人发现阿木有了很大的变化。经常收到他寄来的钱,每次春节回家都是大包小包的,也穿上了新衣服,人显得特别精神,笑容更真实了,而且还喜欢跟妈妈讲单位的事。

“妈,我们现在是计件工资,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块钱,比单位领导挣得还多呢!虽然累点,但干劲儿可足了!

“妈,我们单位是国家的企业,大集团。领导对我们可好了,从来不打不骂,还给我们装修了新宿舍,建了娱乐活动室。领导怕我们冷,统一发了迷彩棉服,可暖和了!

“妈,您别干活儿了,先听我说。一到咱们的火把节,单位就给我们放三天假,还送来烤全羊和大家一起庆祝。去年,让我们代表单位参加了演出,唱了彝族的歌曲,还跳了舞,长这么大我第一次进录音棚,足足过了一把当歌星的瘾呢!

“妈,每次回家,单位都给我们租辆大巴车,一个人一个人地送到火车站。”

……

阿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

外面的风有七八级,嗷嗷地叫嚣,肆虐着大地。

进入2021年,疫情像是狂风,再次对北京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病例的增多,时刻提醒人们全方位做好与病毒搏击的准备。春运熙熙攘攘的人流,更加大了病毒传播的风险。政府鼓励在京的外地人员就地过春节,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表针指过十点,窗户上出现了晶莹的冰花。

阿木轻轻拉开抽屉,拿出准备送给妹妹的结婚礼物——一部崭新的手机,看了又看,想了又想,陷入沉思……

往年这个时候,车间就基本停工了。阿木从北京西站坐火车到成都,再到凉山越西县,一路上火车就得坐30个小时。 去年因为疫情,春节后厂里让工人延时返岗。当得到可以回京的消息后,阿木高兴地和老乡们一起买了飞机票。回来后暂时没活儿干,还白拿了单位好多天的工资。今年这个样,就是回去了,万一又回不来怎么办?现在单位活儿特别多,为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安河地铁上盖顶工程提供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任务要是完不成可怎么办?回不回去呢?算了,还是别回去了,给家里打个电话说一下。

阿木拿起手机,却迟迟没有拨号,想想又放回到桌上,从床边到门口来回走了三四圈儿,又将手机拿起来,紧紧地攥了半天,嘬了一下牙床子,才拨通妹妹的电话。还没等电话铃响,他又迅速把通话键给按掉了。

出来干活快10年了,每年只能回去一次啊!妈妈都这岁数了,怎么能不回去看看她呢。妹妹办喜事,也得有人张罗。再说政府也是鼓励不回去,没说必须留在北京,有特殊情况也不是不让走。还是回去吧,一路上戴好口罩应该会没事的。

好不容易做了决定的阿木,忽然又想起厂长前几天开会说的话:“要响应政府号召,希望大家春节期间减少流动、不要离京。 ”厂里对我们这么好,厂长的话怎么能不听呢?唉!

阿木点上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抬起头任烟雾四处飘散。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被大风刮得摇摇欲坠的树枝,感受着空调的温暖。阿木鼻子酸酸的,眼睛湿润了。疫情现在这么严重,路上来回跑,对别人不好,对家人也不好。厂里的活儿还要完成,特殊时期没办法,更不能给国家添乱!

阿木拿起手机,抹了一下眼角,再次拨通了2000公里外妹妹的电话……


后记:在阿木的带领下,厂里的58名外地务工人员全部表示在京过年,一个都不走。


(作者单位: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