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标准化助推粮食增产农场增效

时间:2014-09-25作者:苏志富 何彦平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3期

    201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的江苏农垦黄海农场,大力开展以农机服务体系与专业队伍建设、农机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机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农机标准化工作,初步形成了适应粘土地麦稻两熟轮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的新机具、新农艺、新品种和新作业模式。2013年,全场麦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农机总动力达5.2万千瓦,农机装备新度系数达0.75,农机作业质量合格率达98%。

一、农机服务体系和专业队伍建设标准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

    1.完善农机管理体制,健全三级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为强化农机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农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总经理任组长,相关部门与生产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机工作的副总经理具体负责。农场下设农机水利管理中心、农机服务总站,每个生产区设分管农机的副主任,并配备1名专职农机水利管理员。形成农场、机关业务管理部门与生产区三级农机管理服务网络,负责全场农机管理、安全监理、农忙农机作业组织调度、农机作业质量与价格标准制度、农机作业检查验收、纠纷仲裁、农田水利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从而使农场农机标准化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创新多元化服务组织,健全三级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农场建立了以国有农机为引领,以民营农机为基础,以农机协会(或合作社)为纽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同时农场组建了国有农机服务总站,按区域布局下设三个农机作业服务队,分别承担每个区域(约5万亩)的关键与特种农机作业服务,主要经营装备较为先进、价值较高、民营不愿投入或投不起、而农场农业生产需要的特种农机装备,形成农场引领示范与作业保障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各生产区成立农机协会(约1~1.5万亩为一个生产作业区),由民营农机合作社或若干个农机联户组成, 主要经营常规农机作业,由生产区农机管理员统一管理调度,为生产区各大队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形成基层民营农机服务体系。2013年农场国有农机站实现农机作业收入1050万元,民营农机实现农机作业收入6900万元。
    3.强化专业队伍建设,规范和提高农机人员素质。为提高农机人员素质,农场强化人员招聘、上岗培训与持证上岗标准化管理,规定农机水利管理中心招聘标准为农机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生产区农机管理员为农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机驾人员为高中以上人员,并经岗前考核与培训且获监理证或驾驶证方能上岗。农机专业队伍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农机队伍素质。

二、农机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物质保障

    1.围绕农时农艺要求,加大农机装备投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一是科学选型,制定统一农机装备购置标准。围绕粘土地麦稻轮作生产特点,按照大马力、高性能、先进程度适中,经济实用、水旱兼顾,统一选型、集中采购的原则,农场制定了拖拉机选型标准以80~130马力四轮驱动重负荷作业为主,50~70马力四轮驱动轻负荷作业为辅;收割机选型以迪尔C230系列以上稻麦兼收为主,带自动卸粮半喂入为辅;插秧机选型以8~9行高速机,25~30厘米两用、配套硬塑秧盘为主;农机具以宽幅多功能复式作业机为主,鼓励购置GPS导航仪、激光控制平地机等先进实用农机具,限制购置不符合农场选型标准、性能落后与淘汰的农机具。农机装备选型购置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使农机装备达到了结构优化合理、先进经济实用的良性格局。二是加大投入,加快农机装备更新步伐。为适应农场农业体制改革推行土地集体联合承包,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与标准化生产的需要,近几年,农场不断加大农机投入,平均每年投资近3000万元,三年累计投资近1个亿,新购置了一大批先进实用农机具。三是农机总量逐年提升。到2013年末,全场共拥有80~130马力四轮驱动轮式拖拉机300台;约翰迪尔3518/C230联合收割机70台;洋马、井关8~9行高速乘座式插秧机152台;配套育秧流水线65台,育秧硬塑盘300万只;反旋灭茬多功能播种机109台,25米宽幅喷雾机30台;阿玛松宽幅撒肥机29台;旋耕、埋茬起浆机440台;水田平地机148台;单圆盘开沟机117台;悬挂犁177台;秸杆粉碎机73台及GPS导航仪、激光控制水旱平地机等先进农机具。
    2.强化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大力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科研示范推广工作。近几年,为加快麦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农场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围绕机械化难题,农机农业部门联合攻关,农艺出题目、农机做文章,先后研发出反旋灭茬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水田激光平地机、大型收割机横置双轴流脱粒分离装置改造技术、水旱兼用高地隙自走式宽幅喷雾撒肥两用机等先进适用农机具,共获国家专利35项,江苏农垦科技进步奖15项。江淮稻区节能减排机械化种植模式研究项目实施以来,黄海农场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粘土地麦稻两熟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新农艺、新品种、新机具与新作业模式。有多项科研成果与新机具、新作业模式,已在江苏与兄弟垦区农场及周边农村大面积推广使用。
    目前,黄海麦稻秸秆机械化还田100%、稻茬麦100%反旋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水稻机插100%硬塑盘育秧、三麦植保100%机械化作业。另外,晚茬稻窄行机插技术、水田机械化植保施肥技术、水田筑埂技术,水田激光平地技术、GPS导航开沟播种与监控调度管理技术、机械化拌种技术、水稻钵苗摆栽技术等先进机具,已在黄海大面积示范推广,充分发挥了农场现代农业排头兵的示范带动作用。
    3.加大农机库场建设力度,全面恢复农机集中停放管理标准化。为迅速恢复农机集中停放管理,提高农机设备管理水平与使用寿命,经过统一规划,黄海投入近1000万元,改、扩建了三个国有农机集中停放点,维修整理了6个生产区农机协会(合作社)集中停放点。共新建维修收割库70间、拖拉机库310间,农具棚160间,水泥农具场9000平方米。目前,黄海国营农机入库率达100%,民营农机入库率达90%。
    农机装备水平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场农忙生产的农时保障,在2013年夏秋两季农忙生产中,实现了三超历史的好成绩。一是夏收夏种进度超历史,夏收抢在6月16日完成了15.5万亩大小麦抢收任务,较往年提前3~4天,夏种抢在6月26日完成任务,较往年提前4天;二是秋收秋种进度超历史,秋收15.5万亩水稻抢在11月5日前收获结束,较往年提前4天,秋种15.5万亩大小麦抢在11月8日前播种结束,较往年提前7天。三是三夏三秋农机作业质量超历史,达到垦区一流水平。

三、农机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为农机作业提供了安全与技术保障

    1.规范和科学制定农机标准化体系。一是科学制定技术标准:包括农机推广与采购技术标准;设备、设施技术和建设标准;农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作业质量检测方法;农机作业操作规范;安全操作规程;油库(罐)安全技术规程;职业健康标准。二是规范制定管理标准:包括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准;农机作业市场管理标准;合同管理标准;技术培训管理标准;财务与统计管理标准;农机作业组织管理标准;作业许可管理;农机作业质量管理;机务区管理规范;维修保养管理标准;物资管理标准;安全教育管理标准;职业健康管理标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标准。三是细化制定工作标准:包括队伍建设标准;农场农机管理负责人工作标准;农场农机管理人员工作标准;农机站站长工作标准;农机技术人员工作标准;农机维修人员工作标准;会计、统计人员工作标准;保管人员工作标准;安全人员工作标准;机车组长工作标准;驾驶员工作标准;农机辅助操作人员工作标准;门卫人员工作标准。四是在上述标准体系建的基础上,农场还创新制定了“五统一、三许可、两检查、两追溯、一培训”的农机管理制度 ,规范了农机作业服务,提升了从业人员素质。“五统一”: 统一机具安全技术标准与集中管理、统一作业合同签订与安排调度、统一作业时间与机具配套标准、统一作业质量与验收标准、统一作业价格标准与结算。“三许可”:机具购置更新淘汰许可制度、作业许可证制度、操作许可制度。“两检查”:推行农忙前农机标准化检查与农忙期间农机作业质量及安全技术巡回检查制度。“两追溯”:机组作业质量追溯制、管理人员作业质量责任追究制。“一培训”:农忙前农机作业质量培训。
    2.强化农机标准化体系的贯彻应用,提高农田作业质量标准。实施农机标准化创建工作后,制定了完善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化体系、田间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办法、作业质量与作业价格挂勾方法,全面推行机组作业质量追溯制和管理人员农机作业质量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农忙前农机作业质量培训与农机标准化检查,并将农机检查与作业质量管理办法推进到位。建立常态化的农忙专职农机作业质量与安全技术检查小组,每天进行巡回检查,通报检查情况,督促各单位做好作业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各生产区组织专职质量与安全检查小组,人员以技术员、农水管理员为主,重点查收割质量与机插秧及整地播种质量,发现问题强化整改与处罚,并签订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单,作为作业费结算依据。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达到机手、农户与管理人员“三满意”,农机作业质量合格率达98%,服务用户满意率达98%。
    3.实施农机技术与管理标准化,强化了农忙生产安全管理。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农场由农机水利中心与各生产区农机管理员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各生产区由农机管理员与各农机户及机手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推行辖区农机安全生产领导责任追究制。
2013年农场实现麦稻产量效益双丰收,平均亩增粮食100斤,亩增效150元,农业产量效益提升2325万元,全年实现农业利润9700万元。

(作者单位:江苏农垦黄海农场)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