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济圩农场位于长江北岸,与铜陵市隔江相望,地跨枞阳、无为两县,土地总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6万亩,是浙江古越龙山糯米生产基地,所辖的枫沙湖和陈瑶湖是候鸟的栖身之所。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159公顷,其中水稻5081公顷,小麦4650公顷,年生产总值1.45亿元,粮豆总产6.2万吨,职均收入20905元。为倾力打造新型生态和谐农场,农场党委立足高起点,寻求新的突破口,力争使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再上新台阶。
立足现代农业,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农垦发展要求,2012年高效农业必须要有突破,身份田高效种植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效农业要列入年终考核范围,与业绩、奖惩挂钩,现有的高效农业要上规模、上档次。根据现代农业总体规划,积极打造高效农业展示区,主要包括立体养殖、蔬菜种植、垂钓休闲、观光旅游等;进一步完善高效农业实施方案,设立专项基金,规范资金管理,为推进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家禽、水产养殖和蔬菜瓜果种植;引进专业公司、专业人才和社会资金,采取集中连片、模拟股份制、土地流转的经营方式,在高效农业发展的机制上寻求突破。
继续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努力推进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制度为重点,以标准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以促进农业增产、农场增效、职工增收为主要目标,利用国家级农机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场的平台,积极打造铜陵江北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使之成为全垦区现代农业的样板区。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一步扩大作物秸秆还田面积,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农科所、各分场和管理区都要建立示范点,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力争2012年完成机插秧面积不少于20000亩。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要在提高水稻、小麦产量上下功夫,必须加快产品结构和种植方式的调整步伐,坚决克服大播量、广种薄收等粗放式管理方式,科学安排农作物播种面积,努力提高种植业亩均效益,确保在无大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实现农业丰产丰收。
充分发挥农机示范场作用。以推进提高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提高优质粮食和优质农产品主产区的农机装备水平,改善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应对自然灾害,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麦田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以及植保机械动力伞等先进农机设备已实验成功,应予大力推广。
立足资源整合,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改革
目前大农场套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要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探索农业股份制改革。农科所要率先做好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分场和管理区可以先行先试。在实行农业股份制改革中,对生产经营目标、考核指标、计分办法、考核奖惩等方面要进行量化分解。做好各项指标的考核工作,制定详细的分配与奖惩办法,建立适合农业股份发展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经营业绩考核管理体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瞻前顾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干的保守思想,树立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快发展的进取精神。
立足品牌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强“金迈”品牌建设。“金迈”米业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增加水稻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完善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要强化质量安全生产和新品种研发。要以优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契机,进一步拉升标杆,自我加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要通过“内创外引”,加大投资产品研发,加快科技转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在注重品牌宣传、维护品牌形象的同时,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和尝试品牌扩张战略。要转换经营机制,完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在产业化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打造农场、公司、种植户利益共同体。
皖垦种业铜陵分公司要加大种子繁衍和推广力度。科技兴场,良种先行。要认真做好种业市场调研工作,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不断完善操作程序,强化日常管理,并运用自身优势,通过种子外繁提升营销规模,完成皖垦种业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农业分场和管理区对种业发展必须积极配合,要按照场党委要求坚决予以落实。
立足扩大合作,积极融入皖江城市带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引进来”力度。充分利用农场的优势资源,将其转变为合作资本,通过经营合作、技术外包、农业订单、土地流转、品牌扩张等途径,提升质量,扩大基地,增强后劲,发挥龙头企业的强劲势头和潜在能力。以育种科研、新产品开发、推进高效农业发展为重点,做好“引技、引智、引资”工作,通过完善合作机制,提供政策条件,搭建合作平台,把人才、技术、资金请进来,弥补自身不足,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努力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扩大开放,积极实施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城郊型农场的区位条件和生态环境,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开拓农场转型、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加强与铜陵市或其他市县的合作,引进一些适合农场发展的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基地发展。积极招商引资,给予适当优惠政策,着力培养、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激活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场和职工双赢的局面。
努力开创二、三产业新局面。“十二五”期间,要以二、三产业为突破口,出台鼓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职工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带动广大职工从事二、三产业创业,促进农垦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更好地发挥国有农场在农业现代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农场的二三产业类大项目要寻求在“农”字上做文章,要着力发展生产、观光旅游、休闲、体验多位一体的第三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
立足以人为本,加快民生工程建设
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要根据农垦统一要求,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对建成后小区及2009年廉租房入住后的管理,统一规划,努力打造“文明农场”和“文明小区”; 加快2010年保障房工程建设进度,力争上半年全部完成主体工程,下半年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加快实施2011年廉租住房和危房改造工程实施进度。
积极开展“绿化家园”活动。充分利用春季植树造林之际,掀起绿化家园活动热潮,重点在场部、小区、广场和主要干道开展绿化,力求“栽一片成一片绿一片”。新建小区绿化要与主体建设同步到位。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政策落实进度。继续争取多方支持,努力解决农场医疗保险和低保等民生工程问题;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立足和谐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工作
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合理配置农场急需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使各类人才在实践中逐步成熟起来,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加强农场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农场改革、发展、稳定主题,深入基层,贴进群众,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农场外宣工作,及时有效地宣传农场新成就、新气象,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扩大农场社会知名度。
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要紧紧围绕发展、稳定的大局,以服务居民为重点,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以文明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完善社区综合治理组织网络,及时调解民事纠纷;探索和做好物业管理,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立足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强化基层班子管理,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在农垦新的发展时期,基层干部必须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学习理论的模范;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和道德修养,做清正廉洁的模范;必须增强工作责任心,做讲政治的模范;切实提高执行力,真正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基层领导班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基层的工作思路;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真抓实干,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营造氛围,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加强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以党的先进性教育为重点的学习教育活动,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基层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作用。各级工会要教育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只有促进农场发展,才能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维护职工合法利益,才能激发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中心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工会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重点选好基层党政工三个组织的带头人,使之成为带领职工致富、守护一方权益、维护基层稳定的主心骨。
(作者系安徽省普济圩农场场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