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湛江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实践

时间:2020-01-03作者:杜方敏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6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广东农垦主办的一所农业高职院校,以及广东省18所“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唯一以农业为特色的优质院校,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产教融合下的服务垦区工作。近几年来,学校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充分担当起作为广东农垦重要智库的责任和使命,在服务广东农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 “走出去”发展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并结合产业开展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实施及生产技术帮扶等产教融合项目,结出了一批丰硕成果,产教融合下的湛江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就是其中成果之一。

一、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经营管理模式

湛江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园”)是由学校和湛江农垦集团公司在湛江农垦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共建的集生产、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社会培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示范园由学校和广垦糖业集团采取模拟股份制运作方式,其中学校出资440万元(占股55%),广垦糖业集团出资360万元(占股45%)。示范园种植面积5508.83亩,分成三个基地,分别是广前基地2174.48亩;丰收基地1264.94亩;华海基地2069.41亩。示范园在建设过程中,对学校师资和科研力量、广垦农机产业运作能力、农场的土地资源进行全方位资源整合,积极探索甘蔗产业全程机械化运营的新模式。

示范园采取模拟股份公司运作,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通过制定示范园管理方案、财务管理办法、物资采购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其经营活动。示范园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安排如下:

1.管理部门。成立项目领导委员会,由湛江农垦局和学校负责人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立5人的模拟股份董事会,由学校和广垦糖业各选派相关负责人组成。成立项目经营团队,设总经理1名,由广垦农机总经理陈光担任;常务副总经理1名,由学校选派相关负责人担任。总经理负责团队全面工作。

2.财务部门。成立财务部门,负责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事务。在广垦糖业农机公司开设独立帐套,进行独立核算。学校安排财务人员任财务负责人。

3.科研与技术部门。成立生产技术部门,主要由学校科研与产业服务处、热带农林学院团队人员构成。以李秀平博士为代表的“博士、教授服务团”,负责生产技术方案的制定、监控,并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农业栽培措施、耕种收农业机械操作管理与维护、甘蔗生长现场监控、数据采集、灌溉系统操作与维护和甘蔗病虫害防治等。

二、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经营管理措施

1.采取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与广垦农垦糖业集团为投资主体,共同开展示范园的运营和监督;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为经营主体,确保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蔗季开始前由学校和广垦糖业集团牵头,与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制定甘蔗成本控制方案并核定额度。

2.强化成本控制。实施过程中由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质量与成本控制,学校和广垦糖业集团监督协助落实,并对控制结果确认。对于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未能按质量完成的工作,由其负责返工完成,并承担相应的返工及农资等费用,合格后由学校方确认。

3.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为便于沟通管理,学校团队根据现有地块情况重新编号,建立评价体系。每月第1周对3个基地各地块进行跟踪记录,对地块进行建档及信息跟踪,并对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分级。学校团队根据调查结果,每月10日前发送一份评价报告给广垦糖业集团,广垦糖业集团于5个工作日内回复,并将情况通知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监督其落实。

4.三方联合会议共同解决运营问题。每季度三方组织召开一次董事会,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就项目开展情况作汇报,三方共同商议解决项目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5.共享关键信息。关键工序开展前,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需提前告知学校团队,如:补种,破垄施肥,除草,砍蔗等工序。

6.设立常规农资采购流程。对于常规农资采购(如地膜、肥料、农药、除草剂等),需由三方联合制定采购需求和质量参数,走广垦物流统一采购流程,共同监控农资质量。

7.设立紧急农资采购通道。根据病虫害等紧急情况,设立紧急农资采购通道:1万元以下,由学校和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共同选购相关农资;10万元以下,经请示董事会后,由学校和广垦糖业共同选购相关农资;10万元以上,上报董事会走流程。

8.农资管理。农资需设置单独库房存放,做好出入库登记,明确责任人,双方每月清点。

9.学校根据项目进度按季度支付款项。

三、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经营状况分析

(一)示范园经营成本分析

由于示范园经营团队优化了甘蔗机械化种植工序,大力推进良种良法,对化肥施用采用减量增效,严格控制生产成本,示范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7年,示范园总面积为5812.49亩,实际种植面积5508.83亩,其中新植面积4418.41亩,宿根面积1090.42亩,总产量23151.443吨。示范园的收入总计1046.29万元,其中原料蔗收入金额1017.05万元,经营成本是1032.68万元,平均亩成本为1874.58元/亩,其中新植蔗成本为1981.16元/亩,宿根甘蔗成本1442.65元/亩。与当地的新植蔗平均成本2212.15元/亩相比,示范园每亩成本降低约230元。

(二)项目经营盈利分析

示范园的总收入1046.29万元,其中原料蔗收入金额1017.05万元,甘蔗自然灾害保险29.24万元,示范园经营成本1032.68万元,盈利13.61万元。

1.示范园生产成本明显降低。目前示范园平均生产成本为1874.58元/亩,比当地的2106.94元/亩要低230元/亩左右。其原因是:示范园优化甘蔗全程机械化工序,不断探索飞防、施用药肥、增施钾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等现代农业技术;在整体成本降低的同时,大力推进良种良法,比如示范园的蔗种成本为435元/亩,而当地的蔗种成本为301.77元/亩,示范园引种成本比当地高133.23元/亩。即使如此,由于示范园的其他成本(肥料地膜、机械作业、辅助工费用)比当地低363.23元/亩,使得整体上示范园成本明显低于当地同类种植成本;此外,甘蔗品种的差异直接影响甘蔗宿根性、产量、含糖率等,引种成本虽然高,但从长远来更有利。

2.示范园生产效益明显增加。示范园加大引种力度,优化全程机械化工序,提高了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与同区域同规模种植基地相比,示范园产量平均要高0.79吨/亩,增收产值约340元/亩,平均生产成本降低230元/亩,直接生产效益达570元/亩,降本增收效果明显。此外,通过甘蔗生产机械化,可节约大量人力资源,从而节约职工社保的开支,大大减轻了农场的成本压力。

3.优化湛江蔗区甘蔗品种结构。示范园积极推进垦区甘蔗品种的引进与淘汰工作,种植品系共有26个,其中新引进双高品种8个:桂糖-08/120、桂糖-07/108、桂糖-08/1180、海蔗22、桂糖-49、柳城-05/136、粤糖-61、桂糖-46。经过实践,发现前6个为适合机械化种植推广的品种。另外,还更新淘汰不适宜品种4个。上述成果将极大优化湛江雷州半岛甘蔗品种结构。

四、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社会效益明显

示范园的建设,是以加快垦区企业化改革并探索可供示范推广的农业生产经营改革模式为中心,以全新农机农艺技术相匹配的全程机械化为手段,以示范推广适应垦区种植的高产高糖高抗良种为核心,以提升全程机械化生产经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为打造垦区糖业全新产业链提供示范和经验。

1.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为湛江农垦甘蔗全程机械化推广提供示范。示范园依托广垦农机公司的农机资源优势、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主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努力完善农机操作工序,并将农机农艺技术有效集成组合,逐渐摸索出适合全程机械化的种植规格,坚持深松整地和蔗叶粉碎回田,改善土壤结构,不断提升甘蔗生产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目前,湛江农垦依托示范园大力推进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进程,2017年推广面积1.7万亩,平均含糖量高达14.33%,比往年平均含糖量9.3%提高了5.03个百分点,产生经济效益1654万元;由于采用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技术,节省人工成本731万元,全年合计产生经济效益2385万元。2018年湛江农垦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面积达7万亩,预计产生经济效益高达近亿元。

2.全程机械化运营成本为垦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标杆。示范园在甘蔗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不断完善,对全程机械化各个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把控与成本监控,制定出了垦区全程机械化的质量监督与完整的成本控制方案,并第一次完整系统地获得了垦区甘蔗全程机械化运营成本。此前每个农场独立运营,不同农场甘蔗全程机械化成本差异较大,而示范园区域分布涵盖了湛江甘蔗主产区且统一经营,使得其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本具有很强参考性,为湛江垦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标杆和榜样。

3. 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利用示范园的生产资源,在示范园实施现场教学。学校博士教授团队、农场专家、企业能工巧匠现场指导,学生直接参加示范园的生产过程,边学边做,从而使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农业企业岗位群技能要求实现无缝对接。2017-2018年共培养了250人次的“工学结合”的毕业生,为广东农垦输送了懂理论、会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示范园从启建开始,就主动扛起垦区产业改革的大旗,一直坚持立足垦区、服务垦区的职责,不断加大培训保障、优化培训内容。一年以来,参加示范园培训的垦区职工近400人次。

4.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和影响力。依托示范园,学校于2017年获广东省科技厅立项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精准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南亚热带休闲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农作物良种良法项目1项(40万元),广东省教育厅科技重点科研项目立项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篇。更可喜的是,依托示范园,2019年1月,广东省职业院校的第一个省级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农垦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获得了立项,这将大大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在广东农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攻坚时期,在服务垦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等方面,学校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还可以“大有所为”。面对新要求和新形势,要勇于探索,积极谋划,不断形成新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下一步,学校要牢牢把握机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农垦改革发展政策理论学习研究,在转变集团公司职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创新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农业经营机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办社会职能改革、建设美丽农场等事关农垦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支持上有所突破,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为广东农垦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