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新使命 答好新考卷

时间:2020-01-06作者:陈国强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9期

江苏农垦新曹农场创建于国家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8月30日,新曹农场的前身“国营东风农场”宣告成立,创业者的共同心声是“向芦苇地要田,向荒碱滩要粮”。垦荒者风餐露宿,硬是在荒碱滩上开出了3万亩耕地。几经变革,几番磨炼,新曹农场发展成为场域108平方公里,拥有10万亩耕地和近2万人口的大型农场,从昔日荒凉贫瘠、人烟稀少的沿海滩涂,变成了今日田畴平整、沟渠棋布、道路纵横、喧闹繁华的黄海明珠。

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给我们的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考卷。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职责,砥砺前行。

一、牢记“经济强”使命,农业生产必须实现高质量

新曹的粮食产量和亩效益在江苏垦区名列前茅,但是,农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要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要加快推进集体规模化种植,培育新型合格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培养新型现代农业生产管理主体。不断扩大本部的集体权益面积比例,在管好现有外拓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在周边乡镇就近择优流转土地。

二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抓紧构建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相适应的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监管体系、认证体系和品牌体系,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坚持把优质“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实现提质增效。

三要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取并实施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打造升级版高标准农田。加快烘干设施与晒场的建设,稳固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智慧农业进程。

四要从实用型专业技术、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文化、农场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素养,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牢记“产业优”使命,农场转型必须实现高质量

2018年江苏农垦新一轮农垦改革后,存续农场一分为二,社区管理通过属地政府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垦区办社会职能的内部分开、管办分离;农场改制为有限公司,发展经济、提升经营绩效成为工作核心和主要任务。目前,农场公司初步构建了以林业、林下养殖业为核心,以大马士革玫瑰、木本油料、中药材等为支持的“2+N”产业体系。但是,这个产业体系还是不完备的,市场竞争力还是比较弱势的,生命力还是比较脆弱的。农场转型实现高质量,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一要建设好现有的产业体系,围绕壮大林业,落实林地平整更新、林业资源管理、林木竞价销售三项措施;围绕林下养殖,练好生态饲养、质量追溯、品牌提升三个基本功;围绕特色产业,写好“一朵花”精深加工、“两桶油”套种栽培、“林特经”立体开发三篇文章。

二要进一步丰富现有产业体系,结合农场实际,发挥比较优势,下大力气做好风电项目和光伏项目的调研论证,争取政策支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三要加强区域协作,利用南邻AAAA级黄海森林公园、北依麋鹿自然保护区、东拥世界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区位优势和三条国省干道贯穿农场的交通优势,充分挖掘移民文化、垦荒文化、农耕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大力整合现代农业田园风光、林木苗圃、棚栽花卉、特色养殖、趣味种植等元素,以多元协作方式和混合经济体制推进康养结合、农旅结合。

三、牢记“职工富”使命,职工增收必须实现高质量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场实现规模化、集体化种植后,农场人逐渐离开土地,他们的收入从哪里来?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来源。

一要着眼场内存量资源,发动职工干起来勤劳增收。我们要继续巩固“五个一”产业,加大基础设施的保障力度,最大限度通过产业发展来扩大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五个一”分别是:精心培育“一只瓜”,形成瓜农种瓜赢、打工劳务赢、物流运输赢的局面;着力打造“一片林”,实行“以耕代抚、管护分成”模式,促进集体长树和个人增收互惠互利;做优做强“一枚蛋”,带动千人服务于林下养殖的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一朵花”,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实现职工种花赢、农民劳务赢、公司加工赢;整合传统“一根丝”,综合利用人力资源,促进职工栽桑养蚕,副业增收。

二要着眼场外增量资源,鼓励职工走出去淘金致富。随着江苏沿海的不断开发和乡镇土地的不断流转,周边增量资源不断增加。我们要引导职工多方面、多渠道创业增收,比如走向城市去打工,走向沿海承包水面,走向滩涂承包耕地,走向农村流转土地,利用一技之长增收致富。

三要关心爱护困难人口和弱势群体。扎扎实实开展好精准帮扶、社会救济、民政残联等工作,加大因病因灾因残致困户的救助力度,强化落实“兜底帮扶、就医帮扶、就业帮扶、技术帮扶、用工帮扶、资金帮扶、物资帮扶、助学帮扶、思想帮扶”九大帮扶举措,深化结对帮扶考核机制,确保今年底建档立卡的困难家庭全部脱困,并想方设法促进已脱困家庭持续增收,真脱困、脱真困、不返困。

四、牢记“生态美”使命,生态环境必须实现高质量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如何实现生态新曹、美丽新曹?

一要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实行网格化保洁机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集镇美化;在完善集镇主干道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居民区内巷道硬质化,改造老旧道路,实现道路硬化;进一步增加路灯、景观灯、景观灯带等照明设施,实现夜景亮化;扎实推进公共绿地建设,做好道路植绿护绿工作,实现街道绿化;加快推进通讯、广电信号传输线缆入地改造,实现弱电无杆化;逐步拆除搬迁居民点内养殖场,实现空气净化。

二要建设亮丽河道风景,在投入100万元集中打捞河道水生杂草、河面漂浮物的基础上,落实人员做好长效保洁,实现河面整洁;积极争取环境整治项目和资金支持,利用三年时间,将中沟及南北干河疏浚一遍,实现河底清洁;严肃整治乱倒乱弃、私占私取、围垦河道等行为,实现河床简洁;在河道两边植树绿化、造景美化,实现河岸雅洁。

三要运行好污水处理站和垃圾中转站,确保场部集镇3000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全场规划区生活垃圾日积日清,零散居民点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清运。

四要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实现“农网、林网、水网、路网”四网齐绿和“园林新曹、森林农场、花园集镇”三位一体绿色全覆盖,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

五、牢记“农场兴”使命,乡村振兴必须实现高质量

新曹农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是周边发展的“高地”,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渐被周边乡镇赶超。“农场兴”是新曹人的宏大梦想,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让近2万职工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一要做好农场发展规划,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农场土地资源,全面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二要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布局,用活用好自主投资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合理开展居民点迁建,有序实施农场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开发低效用地资源,推进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

三要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将道路、绿化、垃圾、污水处理、厕所等纳入环境整治提升及小城镇建设规划,切实提升场容场貌。

四要按照“内部分开、管办分离、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的16字方针,加快推进农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场地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机制,提升场域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五要深入持久推进道德建设。举办道德讲堂、文化论坛、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引导职工群众自觉弘扬真善美、遏制假恶丑;鼓励并支持职工组织成立各类文体协会,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注重典型引领,积极推选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好事,营造崇德向善的浓郁氛围。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答好“经济强、产业优、职工富、生态美、农场兴”的新考卷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江苏农垦新曹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