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垦实现“两个率先”的路径与措施

时间:2014-09-15作者:陈少平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2期

一、广东农垦实现“两个率先”的优势和基础

    (一)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垦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效益稳定增长。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亿元,比2002年的39.89亿元增加2.68倍,10年年均增长13.9%;利润3.51亿元,比2002年的1316万元增加25.67倍,年均增长38.9%。截至2012年底,垦区企事业单位总资产达260亿元,集团净资产138亿元,集团资产负债率下降到49%,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行业优良等级。近十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4亿元,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二)现代农业建设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按照“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拓展大市场”的思路,深入推进科技兴垦战略,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垦区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1.以优势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已经形成。按照产业化、集团化经营的思路,加大了对糖、胶、乳、麻、畜牧等优势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培育了广垦橡胶、丰收糖业、广垦畜牧、燕塘乳业等四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以及东方剑麻、华海糖业、广垦进出口公司等十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广垦橡胶集团已拥有国内近70万亩,国外租赁经营、新种10多万亩、规划发展到150万亩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干胶年产能力35万吨;广垦糖业集团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蔗糖生产企业,拥有全资和控股糖厂12家,蔗糖年产量近60万吨,占广东省半壁江山;燕塘乳业股份公司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鲜乳品生产企业,公司巴氏奶产销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东方剑麻集团剑麻种植面积为全国最大,叶片产量和纤维含量世界第一,加工产品畅销欧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科技和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垦区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良种工程,提高研发水平,先后建成了橡胶、对虾、甘蔗、剑麻、生猪等5大优质种苗繁育中心和广垦橡胶技术创新中心等6个研发机构。精准作业、智能控制、灾害预警、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科技得到广泛应用。胶园全面推广机械化开荒、机械化除草、绿肥生态覆盖和橡胶四割制技术,气剌微割试验、五割制推广2万多亩,岗位平均割株规模提高到1100株以上,最高达1600株;中小苗管理岗位劳均超过1800株,最高达到3500株以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90万亩,生物防治20万亩。“橡胶树主栽区割胶技术改进及应用”、“天然橡胶标准化加工研发集成及应用”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蔗机械化种植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8项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糖厂自动化卸蔗装置系统”等10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垦区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2年,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3%。
    3.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垦区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已经建成了甘蔗机械化试验示范区、农产品(菠萝)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湛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了南亚热带农业良种繁育中心和橡胶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建成了广东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湛江园区以及剑麻、菠萝、红江橙、番石榴、茶叶等5个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示范基地。丰收公司、名富果业、平岗农场、红江农场、湛垦畜牧公司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
    (三)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垦区发挥省部共管的体制优势,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走“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增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1.新型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建立了以产业为主线、资本为纽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构建了“省农垦集团公司—专业化产业集团公司—基地农场—家庭农场(承包户)”的新型组织架构。
    2.产业化、集团化经营模式已经建立。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集团控股和内部企业法人投资参股的形式,组建了橡胶、糖业、剑麻、乳业、畜牧、水产、水果等八大产业集团。产业集团以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和品牌运营为手段,实现了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精产品、做响品牌的目标,龙头带动能力日益增强。
    3.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进一步转换。积极探索大户承包、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模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模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更好地调动了农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4.社企分离改革稳步推进。2012年起,垦区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实行内部分开管理,设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为探索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进一步加强农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集团公司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走进东盟”的总体部署,按照“积极稳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确立了“低调进入、务实推进、早见成效”的方针,采取了“先投入加工业、后发展种植业;先利用现存资源、后开发未来资源”的策略,初步形成了以天然橡胶加工和种植为主,涵盖剑麻、木薯等多种热带作物种植、加工和经营领域。先后在橡胶种植条件相对优越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柬埔寨等东盟国家设立了15家海外种植、加工和销售企业,海外资产总额已达20亿元,去年集团海外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去年新签订的柬埔寨6.2万公顷橡胶综合开发项目,以及与海外企业集大国际投资集团合作开发的柬埔寨橡胶种植项目,总投资达4.25亿美元,是广东农垦进一步实施“西进南拓”战略、“海外再造新农垦”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五)民生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幸福农垦建设初见成效
    新农场建设上新台阶,职工安居、原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和农场小城镇建设“三位一体”工程成效显著。15个示范场建设和300个示范队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创建了一批“绿化、净化、美化、园林化”的农场小城镇。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有序发展,社区配套服务不断完善,职工收入以年均15.5%的速度增长,2012年达32581元,垦区社会和谐稳定,职工安居乐业。

二、广东农垦实现“两个率先”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尽合理,抗风险能力较弱
    虽然近年来垦区的橡胶、糖业、剑麻、乳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发展较快,实力逐步增强,但是与一些先进垦区相比,我们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产权结构较为单一,内生活力不足
    广东农垦属于中央直属垦区,是国有大型农业企业集群,在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也面临产权结构单一的问题,不仅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现代经济增长的要求,也不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形成监督和约束制衡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的内生活力不足。
    (三)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建成小康垦区,必须要有不同层次的人才作支撑。不仅需要懂经营、会管理的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工,也需要一批有创新思想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家,以及大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垦区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结构不合理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成为制约垦区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广东农垦实现“两个率先”的路径与措施

    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任务,要与时俱进,找准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在体制机制改革、现代农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继续努力,进一步增强垦区发展活力,为实现“两个率先”起好步,开好局。
    (一)调结构、促升级,着力建设“富裕”农垦
    充分利用垦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确保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重要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生产销售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逐步将加快发展的支撑点转移到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上来。
    一是继续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因企制宜采取股改上市、发行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对外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稳步做大广垦橡胶集团、广垦糖业集团、广垦畜牧公司等企业集团的经营规模。继续开展海外项目“内保外贷”业务,争取项目所在国银行直接融资,化解汇率风险,降低金融成本。
    二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对燕塘牛奶、“雄鸥牌”蒸青绿茶、“红江牌”红江橙、“名富牌”番石榴等已有品牌的营销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力争2~3年内再培育出三个以上名牌产品。
    三是强化监管,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将垦区养猪业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猪肉质量安全,为广垦畜牧公司上市创造良好的口碑。
    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挖掘垦区的生态环境和产业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积极拓展第三产业,有序推进农场转型升级。抓住新型城镇化和广东省东西北地区扩容提质的机遇,充分利用垦区留用地、存量建设用地和“三旧”改造项目用地,做大做强农垦房地产集团,加快拓展以新城镇建设与运营为特色的房地产业。
    (二)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农垦
    一是继续优化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根据农场土地规模,重新核定农场职工人数,控制农业一线新增员工数量,不断扩大农业岗位经营规模。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模拟股份体、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产业化公司同步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方向发展。
    二是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发展战略、投资与风险、人力资源与薪酬管理,深化专业化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革,推进燕塘乳业股改上市进程,规范重组橡胶集团和畜牧公司,争取早日上市。
    三是继续稳步推进社企分离改革。缩短管理链条、精简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节约管理成本,为进一步加强农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基础。
    (三)强化科技进步,着力建设“智慧”农垦
    认真贯彻《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文件精神,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把垦区建设成为广东省和国家热区现代农业的亮点。
    一是强化垦区的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加强胶园生物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甘蔗健康种苗及高糖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的推广。联合科研院校开展橡胶新品种选育、高效低频新割制和剑麻抗病种苗等重大技术的攻关。继续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试验,做好品种、农艺、机具等难点突破和农田基础设施及经营模式、后续加工相配套的研究。
    二是加快垦区信息化步伐。按照国家和广东省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编制完成垦区信息化发展规划,整合信息资源,搭建和运用好垦区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化办公、土地精准化管理、资金集中管理、互联网跟踪审计、农产品质量追溯等信息化平台,推进信息化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把垦区建设成国家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区。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建设“示范”农垦
    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主导产业基地。提高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继续引进、培育优良品种,加快主导产业更新步伐,加快建设橡胶、剑麻、甘蔗、奶牛、生猪种苗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重点建设好良种繁育、水肥一体化、甘蔗全程机械化、新型节水灌溉、生态型小城镇等示范项目,把示范区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热作农业示范区,更好地带动广东省和热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建设“开放”农垦
    根据中央“走出去”战略和农业部“南胶北粮”的战略部署,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和落实中央、省各项“走出去”的扶持政策,加快“走出去”步伐。重点抓好经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批准的柬埔寨热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马来西亚砂捞越州橡胶种植项目,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广垦橡胶集团的海外加工厂发展到12家,种植基地超过150万亩,年产干胶50万吨。加快推进印尼剑麻种植项目,争取加工中心早日建成。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支持有实力的公司通过兼并、重组优良资产壮大自己,构筑开放平台,通过垦地合作、选商择商、招大引强,实现互利共赢。
    (六)统筹规划好社会事业建设,着力建设“和谐”农垦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垦区,必须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垦区发展的落脚点,切实关心农垦职工的切身利益,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场。
    一是千方百计提高职工收入。通过扩大承包经营规模、增创企业效益、鼓励和引导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落实惠农政策等“多轮驱动”措施,确保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切实完善垦区社会保障体系,争取妥善解决农垦职工养老保险统筹问题。加大对粤东垦区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垦区协调发展。
    二是进一步提升垦区的城镇化水平。抓好职工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整合利用一事一议等财政资金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公共设施,加强后期管护,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垦区的城镇化水平,努力建设美丽农垦。
    三是推进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优化农垦中小学布局,控制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完善垦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农场试点创办养老院,使农场退休职工老有所养。

(作者系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