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围绕“富民强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开源节流,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2013年实现粮食总产1758万公斤,比2010年增产133万公斤;家庭农场亩均纯效益超1200元;职工平均收入超3.5万元,比2010年增长15130元;实现国有利润404万元,比2010年增加254万元。
发挥财务服务职能,追求一个“新”字
财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既要服务,更要创新,在服务功能上必须与时俱进。近年来,农场先后进行了土地经营体制改革、外出流转土地、成立相关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尝试,加上种业上市要求规避关联交易等出现的新情况,对财务核算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务工作必须及时适应、因势应变。因为改革和经营的过程要通过健全的会计核算方法来支撑,改革和经营的成果最终要通过财务数据来反映。因此农场要求财务部门积极参与改革、服务改革,使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相适应,因事设账,因事核算,做到企业改革到哪里,会计核算必须跟进到哪里。财务部门从帐套的设置到会计科目的使用,力求满足各类经济成分的核算要求。
2013年以来,按《安徽农垦会计制度》的规定,农场对在农业改革集中流转的身份田、退耕还林田按大农业成本模式进行核算,改变以往单户家庭农场核算模式,走在全省各场的前列。从财务数据反映,因流转身份田集中统一经营,农场新增效益100多万元,因统一农资、农机服务,增加效益130多万元。
为积极配合种业上市,农场财务人员创新工作方法,克服农场因长期坚持“五统一”而带来的核算繁琐等难题,理顺了家庭农场与种业的结算关系。
发挥事前参与职能,突出一个“准”字
财务预算的核心是一个“准”字。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财务部门必须事前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对未来事项进行科学判断,未雨绸缪,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因此预算的编制过程,是超前谋划的过程,是落实责任的过程。为此,农场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把全面预算工作当作农场重要的理财事项来对待,形成了场领导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首先对过去的资料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和了解各单位各部门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分解,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论证,落实到责任单位,保证指标设置既有可行性,又具先进性。
2012年省农垦集团公司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要求各下属企业每月25日前上报月度资金预算计划;农场以此为契机,把预算工作与增收节支、透明理财、场务公开结合起来,把长期预算与短期预算结合起来,保证年度目标落到实处。现在农场每月的资金预算,都要召开例会,逐单位审查每项支出,使一些不合理、不合规的非生产性支出无法现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预算审核过程中,对工资、社会保障费、折旧费等固定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实行全额预算列支,优先予以保证;而对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等可控费用一律从严控制。
2013年,农场的管理费用较年初预算下降10 %,销售费用较年初预算下降30%,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节本增效目标。农场每年预算差异率基本控制在10%以内,在上级评比中多次获得表彰,2012、2013年荣获“资金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发挥事中控制职能,强调一个“严”字
财务管理主要是管理好企业的两个闸口,一是控制好资金“进口”,一是控制好资金的“出口”。事中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职能,主要包括成本费用控制、采购付款控制、销售收款控制、工程付款控制等。农场要求财务部门必须以岗位分设、相互牵制、制度管理为核心,以财务原始凭证、收据发票,合同协议各种定额为依据进行规范管理。
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要求严格按制度办事,对受理的收付款业务,严格审查真实性、合法性,由审核、稽核人审查,经单位主管签批,财务负责人总审后方可付款,一切收付款事项都注重按业务流程办事,坚持一杆笔审批。
在采购付款方面,要求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询价比价原则,做到货比三家;二是合同履约原则,从正规渠道进货。在两个龙头企业分离后,农场采购事项减少了,主要是肥料、农药、农业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采购。2013年农场合计支付农资款857万元,做到了次次有比价,回回有合同,提高了透明度,实现了阳光操作。
在销售收款方面,采取先公告,再现场竞价的方式进行。2013年农场共实现卖树收入近30万元,变卖农机具27.5万元,最好的一次竞买价高出我们设计的底价50%以上。拍卖小组由场纪委、财务、工会及职工代表组成,规范的竞价竞买活动,说情打招呼的人少了,职工与农场的心贴近了。
在支付工程造价款方面,严格按“三专四制”要求,制定了《大圹圩农场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按不相容岗位交叉分工,实现多部门、多层次联办,分管领导、主管领导联签,项目部门制单,财务部门付款的操作程序。
实践告诉我们,事中控制关键是一个“严”字,领导要严于律己,财务人员要严格把关,管好两个闸口。
发挥会计核算职能,体现一个“细”字
会计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算账,理财则要求精打细算,不能大而化之。农场会计工作特点是细化量化责任主体,与经费使用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在经费使用方面,每年场财务部门根据预算安排,下达场年度公用经费总指标,办公室则根据领导分工和部门职责,把经费细化到部门、到人。农场设置了场领导办公经费、科室包干经费、场内场外办公、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对内对外宣传费、安全经费、绿化经费、团委经费、账证费,文印费等20余项专项经费。财务部门按要求分设账户进行核算,并按月公布,这样做的好处,使职能与经费紧密挂钩,权责一致,办多少事花多少钱,做到心中有数,使年初预算层层分解,细化到人。
在生产经营核算方面,力求细致准确,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如农场农业投资中心原来以场内生资供应为主,近年来,农场通过农业改革,把流转的身份田,收回的退耕还林田都交由投资中心按模拟股份制经营,新成立的农机公司,农事合作社等经营事项也列入其管理和核算范围。为了分别反映各块的经营成果,我们要求从帐套,账户设置要能满足分别核算的要求,以便于业绩评价和兑现奖惩。再如农场家庭农场“五统一”和“帐内核算”为了准确了解家庭农场收益及负担水平,对家庭农场采取费用要素,核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年终对账公示,分配承包结余。这比简单的往来核算,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但我们可以通过各项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盈亏原因,了解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及实际收入状况。
发挥财务评价职能,落在一个“实”字
从年初预算编制开始,到过程的监督与控制,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职工收入的有效增长。单位、员工在为企业做出贡献中,有多少收益分配都要由绩效完成情况来说话,改评奖为算奖,这是农场按照财务评价职能进行绩效考核和分配的现行做法。在提奖方面,对统一经营单位,按利润完成情况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对医院、物业公司采取差额预算,农场按职能适当补贴经费,结余提奖,超支不补;对农业生产单位按家庭农场产量、效益及种子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提奖;机关按基层单位平均数提奖。
上述奖金提取后,应该发放多少,还要通过三个“百分考核”来进行,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百分考核”有一项低于80分的,不发放奖金。考核都与农场重点工作、创新工作紧密挂钩,以期通过考核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在“物质文明百分考核”中设置不同的权重,主要包括:利润实现、营业收入增长、成本费用占比、预算执行、应收帐款增减、职工收入倍增计划完成、“五统一”到位率等指标。通过量化考核,兑现奖惩,真正达到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目的,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2013年,农业单位最高的拿到了4万余元年终奖,最少的只有2万余元。
财务评价、考核与奖惩是农场可以利用的杠杆,事关员工的利益,必须要做“实”,才有说服力。农场计划在2014年对全场的考核奖惩办法进行重新设计,重点放在企业新增效益、职工增收、对种子工作的贡献上来。
(作者单位: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