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城镇群 领跑城乡一体化

时间:2014-11-13作者:王 萍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5期

城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红兴隆管理局城镇建设最早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规划很粗略,城镇建设一直处于零敲碎打。发展最快时期是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2009年提出“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后,红兴隆管理局集中财力,大力开展了城镇建设三年会战,使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按照“拉大城市框架,培育城市灵气,塑造城市灵魂,创建三优文明城市”的总体思路,全方位实施城镇建设精品工程,打造具有北方生态园林特色的农垦红兴隆城镇群。
    5年来,红兴隆管理局累计融资89.6亿元用于城镇化建设,建设楼房面积5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00万平方米,是建局60年楼房住宅建设面积总和的3.6倍。五年共搬迁居民点268个,拆除泥草房35万平方米,有30300户、7.5万人口转移到局场城镇,复垦耕地9961亩。完成安全饮水工程109个,让6.5万人受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入户4000户,管理区人居环境达标率100%。到2012年末,全局城镇化率达到85.3%,比2005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1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13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3%。5年累计建设三级、四级通畅通达公路1415公里,实现了白色硬化道路场场通、区区通和55%作业站道路通畅。新建改建客运中心、客运站(点)124个。

以新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

    红兴隆管理局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精品城镇,在“强化精品理念、体现精品内涵、追求精品风范”的理念下,全力建设红兴隆局直“十万人口”农垦城和12个“万人城镇”。管理局副局长李宁介绍,随着红兴隆管理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带动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聚集,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管局职工家庭2012年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随着职工群众收入的不断增加,物质生活必然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必然发生大的变化。追求精神文明,追求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就成为职工群众的第一需要。
    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城镇发展正是顺应了职工群众对提高文明程度、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基于此,2013年管理局以提高城镇品位为重点,建设住宅48万平方米,拆迁居民点21个,建设市政道路44公里,给排水管线127公里,实施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11个、清洁能源项目1个,城镇化率达到85.5%,道路硬化率达到43%,绿化覆盖率达到35%。

工业化带动城乡一体化

    红兴隆管理局按照“发挥自然优势,彰显田园特色,突出城市个性”的思路,实施以局直中心城镇带动农场的卫星城镇建设模式,即:一个中心城市、七个重点城镇、四个一般城镇,实现了“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的目标。
    管理局把城镇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红兴隆管理局作为三江平原中部农垦城市,依据自身区域及交通优势,明确提出城镇发展必须按照“以工促城,以城带工”的思路。局长王贵分析,现在,农产品加工、建材、造纸、绿色食品加工、电器生产、饲料加工、机械修理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体系逐渐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物流和销售网络业形成规模,农场与局直地区的区域联动效应使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迅速提升。2013年,全局已投资1.2亿元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友谊东北大自然粮油企业和五九七物流中心等上亿元的大项目3个。五九七农场工业园区引进落地项目4个,所有项目开工后将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年可实现利润近2亿元。目前江川、五九七工业园区正在积极申报总局级工业园区,局直工业园区正在申报省级工业园区,成功后将进一步促进小城镇发展。
    工业化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红兴隆依据大农业的建设特点,科学规划城镇建设模式,着力打造的集居住、观赏、旅游、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精品建筑群和地标性建筑文化景观魅力四射,已经形成了“城在田中、田中有城”的自然和谐景象,展现了农垦人现代城镇新生活风貌。

特色旅游带动新兴城镇发展

    近年来,红兴隆特有的自然景观和湿地风光不仅推动了以旅游业为主的区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而且以特色旅游业带动了新型城镇发展和城镇经济全面繁荣,也为打造精品城镇提供了动力。
    管理局以“融田兴城”为主题,集现代化大农业、商业、物流、文化、养生休闲、疗养度假设施于一体,形成以体现北国生态特色、彰显生态文明和北大荒文化的北国绿色田园城。同时将全局12个农场和局直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东区(饶河、红旗岭、八五三)重点建设具有北大荒特色的生态湿地观光城;中区(八五二、五九七、友谊、双鸭山、局直)重点建设具有北大荒特色的全产业链综合配套区;西区(北兴、江川、宝山、曙光、二九一)重点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综合物流加工集散中心。
目前在旅游文化建设中,红兴隆再度创新建设模式,划分为红色记忆、历史丰碑、精神家园和跨越发展四个版块,全力打造观光农业、湿地风情、现代城镇和民众文化四条旅游线路。友谊农场依托原苏联援助建场和满族发祥地的历史资源,规划建设了北大荒农机博览园与满族风情园。八五二农场的军垦历史、北兴的乒乓球发展历史、江川农场辽金时期的历史等等,都成为城镇建设和特色旅游的重要元素,融合在城镇发展中。
    全局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1个,建成3A景区3个、大型广场14个、公园10个、活动中心13个、博物馆2个、田园生态观光区26个、农耕文化景观长廊3条、采摘园7个,构建4条精品旅游路线。举办了以“畅游红兴隆农业公园,尽显北大荒神奇风采”为主题的“黑龙江垦区首届红兴隆北大荒文化旅游节”;2011年红旗岭千鸟湖湿地被授予中国最美湿地称号;2012年8月,以红兴隆新城镇群为代表的黑龙江垦区,被亚太环境保护协会授予世界农都——2012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被中国村社促进会授予全国首个以现代化大农业景观特色为背景的中国农业公园。千鸟湖和雁窝岛湿地被评为2012年中华十大生态亲水美景。2013年红兴隆正式成为全国第22个、农垦唯一的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这些荣誉的获得,全面提升了红兴隆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也为红兴隆城镇化发展增添了动力,加快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垦区先后建成了局直香槟水岸住宅小区、邑上铭都小区、友谊农场友谊嘉园小区、饶河、八五二、五九七、二九一的高标准住宅小区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功能齐全的住宅楼群;构建出友谊农场满族风情园、五九七农场果都家园、八五二蛤蟆通滨水小镇等。高标准建设了雁窝岛新码头、千鸟湖景区等一批旅游精品工程,完善了城镇功能,提升了城镇品位。
    仅看友谊农场,便能“窥一斑而知全豹”。“田中有城,城中有家”,是友谊农场12万职工群众的迫切愿望。近几年,通过实施“抓城”战略,友谊农场相继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生态园林式住宅小区。农场以满族风情园、华瑞园、水韵居、友谊嘉园、北大荒农机博览园为依托,形成具有友谊特色的旅游资源,打造了现代农业之旅、民族风情之旅、农机文化之旅等17处旅游景点和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年共接待参观人员达6万人次。
    锦绣魅力城镇,彰显和谐风范。目前,局直农垦城被列为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十一五”与“十二五”无障碍城市建设先进单位、省“园林城市”、“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授予垦区“十佳宜居农垦城”。省委书记王宪魁视察红兴隆垦区时高兴地说,北大荒不仅能把粮食种出世界水平,还能把生态建设发展到国家水平。

幼儿园:以小见大的民生工程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园是城镇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红兴隆垦区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城镇建设过程中,把幼儿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组成部分,列入城镇建设的规划之中,加大力度切实落实,不仅解决了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推动建设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而且为打造精品城镇托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统计,管理局已建立不同类型的幼儿园13个,培养教师350余名。管理局局直第二幼儿园作为局重点民生工程,于2012年8月全面竣工,同年9月正式开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042平方米,建筑面积4398平方米,工程总投资近2000万元。古堡式的建筑风格、乐园式的文化布设,成为区域内建设的典范。园内建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室12间,可容纳360名幼儿生活及学习。设有图书室、阅览室、钢琴室、舞蹈室等现代化保教用房,淘气堡及其它宽敞的活动场所吸引着广大儿童。幼儿园还安装了全方位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语音系统。优美环境和优良条件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游乐并不断成长的乐园。

一所老有所养的示范基地

    老龄化已成为中国不可忽视的现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础。红兴隆对全垦区离退休的300多名老年职工群体给予极大的关注,管理局老年公寓就是三江平原盛开的一朵奇葩。
    管局老年公寓始建于2006年4月,同年11月投入使用。总投资1800万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3643.6平方米。公寓楼主体为三层欧式建筑,布局合理、装修典雅、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这里,从设施建设的配套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服务,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理念。有电梯,有能容纳300多人举行活动的多功能厅、接待室、阅览室、休闲室、医务室、健身房等。室外有6000平米的休闲健身广场,有120平米太阳能集热板,可全天24小时为老人提供热水,有供老人集中就餐的大、小餐厅4个,可为不便的老人送饭到床头。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专门为老人提供全天候的医疗服务。房间内生活设施齐全,有独立卫生间,床头和卫生间都安装了全天候服务的呼叫系统。
    2009年管理局又先后投入2500万元建设了二期5栋面积为6880平方米的欧式老年公寓和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环境清幽、绿草如茵、鲜花锦簇、树木繁茂,令人心旷神怡。二期工程的硬件标准提高了,但收费标准在原有基础上仅略有提高。老年公寓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让入住这里的老年人尽享天伦,颐养天年。2010年红兴隆老年公寓被授予全省“十佳养老机构”称号。

(作者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原主席)

编者注:本文摘编自作者考察红兴隆垦区的长篇通讯《农业现代化领跑者——红兴隆》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