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化”改革主线 推进北大荒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1-12作者:任丽萍 来源:《中国农垦》2020年第11期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以下简称“两化”),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视察时,对深化农垦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因此,北大荒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全面吹响了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的“集结号”。

一、“两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历次农垦改革奠定的基础

早在1991年,《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办好国营农场报告的通知》就明确了发展企业集团的大方向。1995年,农业部提出了“逐步弱化行政职能,加快实体化进程,积极向集团化、公司化过渡”的改革思路。

黑龙江垦区各农场从农工商综合经营到实行财务包干,转为场长经理负责制,到实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各农场陆续剥离办社会职能,学校、医院、公检法等机构陆续移交到属地政府;农场回归企业属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是一次质的飞跃。

(二)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回归企业属性

加快推进垦区企业集团公司化运营,加强制度建设和资源资产整合。以“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为目标,进行集团化管理。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改组为集团,成立母公司,保留省级农垦管理机构牌子。各管理局成立子公司,设有董事会、监事会。各农牧场成立分公司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公司,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强化国有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

农牧场是垦区企业的主体,是北大荒农垦集团的基本经营管理单元。建设北大荒现代农业领域航母,农牧场就是航母的舰体,是核心战斗力生成的发动机。必须加快构建新时代农牧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确保航母在汪洋大海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三)理顺改革中各种关系,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1.处理好十二个关系。处理好公司经营和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农场社会管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处理好集团总公司与农场分公司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子公司(管理局)与农场分公司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产业公司与农场分公司之间的关系;理顺农场分公司统一经营与职工家庭经营之间的关系;理顺公司“三会一层”与职代会之间的关系;突出主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理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与集团强化管控的关系;处理好农场分公司与专业公司的关系;处理好产业公司与职工农户经营之间的关系;理顺集团化运营与民营经济的关系。

2.建立十二项制度。建立土地管理制度,坚守三条红线制度,坚持国有土地制度,用好“三权分置”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主攻方向;建立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集团化经营制度;建立产品品牌化经营制度;梳理全程共享服务制度;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推进货币资金统管;理顺资产管理制度;理顺投资管理制度;梳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理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要认清形势,胸怀全局,增强战略定力,掌握改革方法,围绕处理好十二个关系、建立十二项制度,充分发挥组织、人才、技能等优势,建立有效的治理体系,为深入推进“两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两化”改革稳步推进

构建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稳步推动所属企业的公司化改造,进行股份制改革。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转制为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营收超千亿的大型企业集团。

2019年11月22日,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哈尔滨管理局公司化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哈尔滨管理局主动与属地政府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率先向属地政府移交了哈尔滨市辖区教育行政职能和10所学校。同时,推进公安、司法、民政、编办、工商、文化等26个行政职能部门权责和12个行政管理事业单位的属地移交工作;在属地工商行政部门注册了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治理架构,明晰权责关系,提高法人治理能力,实现由传统管理方式向决策、执行、监督治理机制转变。

(二)北大荒旗下分公司向企业化转型

北大荒农垦集团在原所辖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了8个分公司;强化分公司职能设置,成立了农业生产部、发展战略部、法务内控部、财务投资部等管理部门。各分公司完善了财务预算、审批、资产、经营等管理制度。在“百日改革攻坚行动”中,分公司对社区移交属地化管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社区属地化管理移交的时间、机构、步骤,保证了社区属地化管理移交工作稳步推进。

在肯定改革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其中还存在的不足:改革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靠要”的思维方式亟需改变;对改革的指导不到位,行业功能的界定不清,缺乏垦区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意见。

三、坚持“两化”改革主线,推进北大荒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两化”改革主线,凝聚改革共识,制定改革措施,客观准确评估改革成效,重点在提高改革质量和改革效益上下功夫。

确立北大荒农垦集团“1213”发展模式,即以“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为牵引,用“双控一服务”建设大基地,用“一体两翼”建设大企业,用“三库一中心”建设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航母。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融城经济为基础,强化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能力,实现农业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和经济效益提升。

(一)扎实有效推进大企业、大产业、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项目建设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大荒农垦集团果断增加粮食播种面积,调整种植结构,创造增产8-10亿斤粮食的基础条件。

创新企业经营模式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开启粮贸公司模式,即农场通过粮贸公司对接北大荒粮食集团、北大荒商贸集团、北大荒米业集团等企业,做好粮食经营。二是展开农业服务公司模式,即树立企业思维,经营农机服务、农业投入品等。三是发展“产业公司+农场”模式,即以资本等方式联结农场和产业公司,打造利益共同体。

依靠科技创新、资本运作打造大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大企业,必须构建以加工为根本、以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为支撑的“一体两翼”模式,做强产业公司,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产业孵化能力。加快产业公司整合,对生产运营关键环节进行整体把控,对创新研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进行统一管理,打造稻米、大豆、玉米、乳品、肉类、种子产业等“产业龙头+基地”的全产业链企业集团,通过扩大经营、资本和品牌规模,降低市场风险。与雄安新区开展高水平产业合作,共同打造雄安新区农业板块。

打造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依托“三库一中心”,构建现代农业大产业,即在产地建设仓储供应库、在城市建设消费分销库、在大型物流节点建设中心物流库;同时,建设以现货为主的仓单式交易中心。打造“收储基地+中转平台+销售终端”的现代化物流产业体系。

(二)构建全产业链城郊农业、现代服务业、置地产业三大板块

整合各农场耕地、畜牧养殖资源,构建以发展全产业链城郊农业为主业,现代服务业、置地产业开发为支撑的三大产业板块。2020年5月,哈尔滨有限公司对各农场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北大荒哈尔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设庆阳、岔林河、松花江、沙河、四方山分公司。成立了北大荒哈尔滨现代服务业有限公司,下设红旗、青年分公司。成立了黑龙江雄岳置业有限公司,下设香坊、闫家岗、阿城分公司。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营销优势、人才优势、融资能力,形成以“菜篮子”蔬菜四季供应和“肉铺子”保障为主的农副产品全产业供应体系。建设哈尔滨市优质安全食品保供基地和城市休闲后花园,打造都市现代服务产业品牌运营商。建设阿城北大荒“中央厨房”博览园项目,作为农副产品深加工中心和物联网物流节点。整合构建城市分销库,形成物流节点库和仓单式交易中心,实现集团“三库一中心”模式全面落地。整合线上线下营销资源,构建完善的全产业链条。

通过营销资源整合,以北大荒哈尔滨现代服务业有限公司为运营核心,以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项目为载体,以优质北大荒产品为支撑,以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平台为手段,积极推动哈尔滨区域市场的建设和拓展。在哈尔滨地区形成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运营、统一品牌的营销体系。公司在营销平台建设上实行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配套建设蔬菜储藏库20万立方米作为储藏中心,配套建设基地储备库和初级分拣中心、检测中心。

打造北大荒文旅小镇。以农业、畜牧业产品为特色,以真正的现场体验为带动,结合商街的风情文化、酒店的民俗居住文化、北大荒特色食品博物馆的认知文化、知青情景演绎的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大型田园综合旅游目的地。培育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

(三)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推进农场改革发展向高质量目标迈进

严格企业化管理,强化节本增效。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授权管理,完善岗位责任、规范业务流程,着力加强内部规范管理与监督制约。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场务公开制度,严格机关考勤制度,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控制体系。强化财务刚性预算管理,做到事前、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审计。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压紧压实责任,切实将清欠目标分解到具体责任人。集中力量、开源节流、节本增效发展经济。

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建和农场经济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形成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党对农场经营管理的统一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坚决防止和纠正党建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切实增强履行“一岗双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牢守住党支部这个党组织建设的前沿阵地,切实把党支部基础工作做扎实,构筑起坚强的战斗堡垒,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农场发展的各个领域。

“垦地共建”谋划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把农场未来发展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以“垦地共建”谋划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推动基地建设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实现农场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确立“垦地共建”,发展“一张蓝图”,坚持“一盘棋”,同唱“一首歌”。加强垦地沟通协调、深度合作,合力推动更多项目落地生根。争取地方支持农垦大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享受与地区企业同等政策优惠待遇。建立垦地联防联控常态化机制,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展的路子,推动农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系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2020年年会征文


(作者单位:北大荒农垦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阿城农场)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