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进“七一勋章”里的心里话

时间:2021-07-26作者: 来源:《中国农垦》2021年第8期

我叫魏德友,今年81岁,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一名退休职工,也是一名在党38年的共产党员。

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当习近平总书记把金灿灿的“七一勋章”挂在我脖子上那一刻,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更觉得这是在代表兵团人接受这份至高荣誉。

7月1日,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还与国家领导人一同观礼了党的百年庆典,我热泪盈眶,心潮澎湃,这份荣耀属于咱全体九师人。

回到金碧辉煌的京西宾馆,我紧握妻子的双手说:“这是咱们莫大的荣幸和福分啊!咱这辈子活得太值了!”

(一)

我手捧“七一勋章”时联想——这辈子所做的事,到底配不配这枚闪耀的勋章?

思来想去,相比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相比那些科学家、军人,以及各行各业的功臣和模范,我做的事的确很平凡、很寻常。但我与兵团守边人一道,用“生命界碑”蹚出了“寸土不让”的国家尊严,使310平方公里“争议区”牢牢地圈进了祖国版图。

为了这一天,我们这代人从风华正茂到两鬓苍苍,不少人甚至把尸骨埋在荒蛮的西部边境了,把子孙撂在了偏远落后的边境带里。

为了这一天,九师人一代接一代地传承“兵团精神”,在艰苦卓绝、命悬一线的环境中,以“宁可前进一步死、不选后退半步生”的斗志,守护着祖国发展与繁荣。

为了这一天,在57年的时光里,我与恶劣环境抗争、与孤独寂寞抗争,为国巡边,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转了5圈,践行了来时的诺言,有幸成为9514.8万名党员中29名“七一勋章”获得者中的一员。

从这个层面上讲,兵团人的功绩早已刻进“七一勋章”里。

(二)

当我听到“魏德友——兵团精神的典型代表”,顿觉这枚勋章不仅仅承载着个人的荣耀。每每想到这的时候,我就释然了,因为我是代表一个特殊群体领受了这枚至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如果说我还有一点资格能与勋章光环相匹配,那就是庆幸自己当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兵团。准确地说,若不加入兵团行列,就没我的今天;若没有兵团屯垦戍边使命,也没我的今天。

1964年,我转业复员那年,有三条路可选择:一是留在北京工作,二是到新疆兵团保卫边疆,三是回山东临沂老家务农。部队首长反复劝我留在北京,我却毫不犹豫地谢绝了,当时就一个念想——去兵团,那里最适合我、最需要我!

于是,24岁的我与118名战友一起来到了一六一团兵二连。连长张万台说,边境出现危情期间,从萨尔布拉克草原区域,叛离祖国的边民多达3万余人。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一步就跨界越界了,是争议战略要地,为此,这道边境线说啥也不能丢,守住它就等于守住了一方国门。

听了张连长这番话,我认为自己选择了一条神圣而又光荣的人生路。

(三)

在那个年代,我们住地窝子、吃高粱面,每天执勤巡边、开荒种地、建家园,特别辛苦,但所有人卫国戍边的意志却十分坚定。

萨尔布拉克夏天高温酷热,蚊子大得出奇,叮咬人时一粘就是个大包;冬季狂风不断,遇到风吹雪犹如死里逃生;草原里狼嚎狐叫,狼群冲击羊群、牛群是常见的事。

我的同乡战友陈秀仓,在放羊巡边的时候遇到了狼袭击羊群,他在与狼搏斗中被咬伤,不幸得了狂犬病。清醒时,他拽着我的手说:“你一定要替俺守好这道边境线啊!”

秀仓哥痛苦地走了,他的遗言却老在我脑海里晃荡。我到他坟前说:“哥,你放心吧!我会一直守着你,守好这道边境线的!”

在那个年代,我们一六一团人戍卫的150余公里边境线还没有划界,人人以“活界碑”的果敢,在“争议区”放羊巡边、垦荒站岗,在牲畜转场中采用“以民对军”的方式,直接与荷枪实弹的强敌“扛膀子”,争牧道,坚定地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久而久之,边境前沿就成了我们生产生活的“习惯线”,这为后来中哈两国边境勘界、定界奠定了事实依据。

为了扎下根,我把新婚的妻子刘景好从山东老家“骗”到了荒凉的草原。当她住进地窝子,被蚊虫叮咬得满身是包,哭闹着要回老家,我又“哄骗”她:“别闹了,过两三年我带你回家。”没有想到半个世纪后才兑现了这句话。

(四)

哄好了老婆,有了大女儿,妻子也慢慢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家里是不吵不闹了,可边境线上却一直不消停。

兵二连是一个退役军人组成的武装连,是一支哪里吃紧就冲向哪里的连队。边境战备、随时迎战几乎是常态,而且一边忙生产建设,一边忙巡边执勤,重任叠加、危险重重。现在想想,若没坚定的信仰信念,若没党的领导,坚守者一定会有动摇。

在毛泽东时代,人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激情,可以说到了一种忘我的地步,危情来袭,大家义无反顾地“迎着子弹上”,这一点豪不夸张。

1969年6月10日,我们团江苏支边青年孙龙珍,为了营救被苏军绑架的放羊职工张成山,她不顾身怀六甲,与姐妹们一起英勇地冲向危险地,结果被苏军开枪击中而牺牲。

我与战友们怒火万丈地纷纷请缨,参加了由武装民兵组成的“铁牛队”,日夜兼程奔赴边境火线潜伏了三天三夜,以随时准备牺牲的抉择,抗击来犯祖国领土的侵略者。

我这辈子,最痛恨侵略行径。小时候,日本鬼子侵占了我的家乡,父亲为八路军抬担架、送装备,这事被汉奸举报了。日本兵偷袭我们村,揪出父亲等人殴打。这一幕让我刻骨铭心,怀恨难忘。

我这辈子,生在抗战时期,长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年代,亲身体会了共产党亲民为民的恩情,让穷人有了田地,当上主人,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长大后,对于没有文化的我,想报效祖国唯有参军。结果头一次体检因体格瘦小被刷掉,第二年又没能如愿,第三次才圆了梦。

(五)

那时候,在我的意识里,扛枪才能当上英雄,我苦练杀敌本领,连年被评为“五好士兵”。

转业复员时,中苏关系破裂,边境局势紧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部队招录复转军人,我认定报效祖国的时刻到了。

再有,我还知道兵团是一支脱了军装的军垦队伍。它是一支从井冈山出发,经两万五千里长征到南泥湾,创建了赫赫有名的八路军359旅,再一路西征和平解放新疆的队伍。

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就地在天山南北转业,继续发扬南泥湾精神,屯垦戍边,不仅创立了世界最大的军垦兵团,还一直沿袭着“兵”的责任和使命。若想实现参军时的愿望,就必须到兵团去,这就是我选择兵团的理由。

来到兵团后,我不仅连年被师、团党委授予先进个人,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从此,身份就与普通职工不同了,我决心立足岗位守好边防,用“我是一个兵”的责任兑现入党誓言。

有一年的冬天,我巡逻时,发现边境有架直升飞机降落,就潜伏在冰天雪地里观察了3个多小时。当飞机飞走后,发现3个人鬼鬼祟祟地想越境,我立刻策马回连汇报。连队组织民兵展开拉网式搜索,当发现三双脚印已折回苏境,我们这才安心收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连队建设与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边境事端也越来越少,这是我们感到最欣慰的事。

(六)

谁曾想,兵团先是被撤销,后再恢复编制,可我的连队却被裁撤了。

望着已是绿荫缠绕、瓜果飘香的连队,望着依然没有围栏的边境线时,我实在是想不通,就和妻子商量不走了,停薪留职养羊来维系生活,用放羊巡边的方式继续践行来时的初心。

驻地边防站连长得知我“抗命”不走了,专程到家送我一副望远镜、一件皮大衣,破例允许我在边境军事管理区一边放羊生产,一边当边境信息员。

当时,我们觉得这是“瞌睡遇到了枕头”的好事,便高兴地接受了这份义务巡边的口头协定。

从此,我的家就被边防站官兵誉为“夫妻哨所”,也成了他们巡逻执勤歇息的“家”。

随着连队一家家搬迁他连,萨尔布拉克草原只剩我一家人。我和老伴送走了一茬又一茬老兵,房前的溪水干枯了,我们就挖井继续坚守。我们住的那幢老土房快塌了,老兵复员前,利用业余时间给我们又盖了一幢土房。

官兵的称呼,从老魏哥变成老魏叔,再变为魏爷爷。那幢新建的土屋,历经风雨的冲刷也逐渐变成了危房。

每天,我赶着羊群,带着望远镜、收音机、水壶,在边境线上见着临界牲畜就挡,看见临界人员就上前劝返,不管刮风下雨和风雪来袭,天天重复着同样的一件事,在日夜轮回中渐渐变老。时间久了就成了一种习惯,不到边境线上转一圈总觉得不踏实。

(七)

我从没有想过出名,也觉得这是一件不足挂齿的事。况且巡边与放羊没大的冲突,每天不就是多走几步路和多长个心眼嘛,在我眼里,管辖段不出事就是我每天最开心的事。

为了这份开心,我家羊群遭狼害,一群羊变半群;为了这份开心,遇风吹雪几次险些丧命,女儿放寒假回家差点冻死在半路;为了这份开心,艰难时买一袋面粉都靠借钱,一年有大半年与世隔绝,进入21世纪还过着挑灯守夜,无电、无电视的日子……

2003年,中国边境围栏、界碑栽立工程竣工,从前“争议”的土地回归祖国。我抚摸着大理石中国界碑哭了。我还特意到秀仓哥坟前,告慰他这一特大喜讯,更觉得艰苦坚守很值得!

后来,儿女们一个个长大,为了不让他们继续跟着吃苦受罪,我就让他们先后回山东老家工作。我和老伴相依为命,依然重复着一件事——放羊巡边。

直到退休,战友劝我到城里买房,孩子也叫我回山东老家安享晚年。可我就是舍不得离开,总觉得这里才是我的归宿。

有的人猜疑是不是我发了大财不想走,我说没挣上钱也许没有人相信,我也不想去解释什么,做自己的事,心安就好!

可身体却不争气了,不仅患上了轻微脑梗,还得了糖尿病。住院期间,我也在想是不是该离开了,可病情稍有好转时,我又身不由己地回到了边境线。为了待下去,我不惜钱财四处购买偏方药,病情控制住了,积蓄却没了,可待下去的精神头又有了。

(八)

2014年,团里一位记者来采访,当时我就对他说,我没有做什么,你还是采访别人吧!他先后来了3趟,我才跟他说了一些与巡边有关的事,没有想到在《北疆时报》《兵团日报》刊登了。紧接着,咱农垦人的杂志《中国农垦》也对我进行了报道。这是我首次通过媒体走进大众视野。

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况且这是一件不足挂齿的事,不会有啥大的响动。

2016年,武警边防派出所领着新华社记者又来了。在新华网上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关注。紧接着南京现代快报记者以融媒体方式在网上宣传,播放量和点赞量超乎想象,让我一个古稀老头成为一名“网红”。

为此,我走进了中宣部组织的“时代楷模发布厅”,各项荣誉也不断飞来,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荣誉。

如今,师团党委不仅为我家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水、电、路通了,手机信号强了,还建造了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荣誉室、瞭望塔,房前屋后栽上了树,而且形成了一个大院,还以我的故事原型拍成了电影《守边人》。

千言万语汇成两句话:一是感谢各级党组织、领导和媒体记者,更不会辜负“七一勋章”所承载的使命;二是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就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感恩党、感恩社会。

(九)

这一路走来,让我感到最幸运、最激动的是三见总书记,这是我从没想过、也不敢想的事。当幸运降临的时候,我还有点惶恐,生怕自己做不好,做得不扎实,因为我的荣誉和形象,已不再属于我一个人。

有人说,一副望远镜、一部收音机、一根羊鞭、一群羊、一把老军壶、一位好妻子、一道边境线,成就了我迈向“七一勋章”的路。而我想补充说,一个念想、一种责任、一颗党心、一种精神,让我走上了一条幸运而光荣的人生道路。

一路走来,我这辈子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今天的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生活。

如今,我已经81岁了,还能为党做些什么呢?我觉得在交好班的同时,要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做到底,用亲身经历告诉后辈,只有时刻牢记“听党话、跟党走”,咱中国才能更富强,人民生活才能更幸福。

另外,年初与妻子商量好拿出3万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生。这件事,我要与团有关部门商议赶快落实,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会把这件事做到底。

好了,说这么多,就是想表明一句话:只要我还活着,一定会努力让自己的行动配得上“七一勋章”。

(魏德友口述 管述军整理)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