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邱湖农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安徽省方邱湖农场始建于1950年3月,农场距蚌埠市17公里、距凤阳县城3公里,属典型的城郊型农场。农场现有耕地1.2万亩,职工350人,年营业收入1.2亿元,年实现利润420万元。
方邱湖农场是以农业为主的农场,历史上主要进行小麦、大豆和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同时发展农作物种子生产。随着职工社会保险费等支出的不断增长,单一的常规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农场发展的需要。2010年以来,农场进一步扩大小麦种子生产,新增水稻、大豆等种子生产,实现年销售种子1.3万吨,年销售收入5800万元,年实现种子经营利润210万元;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瓜果等生产,大棚面积已达到560亩,成立了由农场和职工共同参股的高效农业公司,围绕采摘、观光的现代旅游农业初具规模,较好地带动了职工增收。农场成立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公司,“公司+合作社”的全程农业生产社会化体系已初具雏形,较好地为职工家庭农场和部分农户开展了服务,农业生产保姆式服务正在探索之中。农场采取股份制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或联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外出流转土地已达5500亩,并取得较好的效益。
农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当地农业发展中也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与国家对国有农场发展的要求,与农场现有有利条件的充分利用和职工致富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离现代农业标杆企业还差距很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场总体规模较小,职工人数较多,人员大多集中在土地上。农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劳动效率较高,但人均土地资源较少,难以发挥规模经营优势,人均土地规模远低于最佳规模经济效益。
二是高效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多以个人和合作社生产经营为主,只进行普通产品生产,公司的龙头作用发挥不足,缺乏应有的产品加工储藏设施,产业化产品品牌尚未形成,高端产品生产还在探索之中。畜牧业和高效农业之间联系不紧密。
三是种业发展受到局限,农场种子繁育基地不足,外出流转土地进展不快,影响种业发展的速度。
四是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产业刚刚起步,目前在种子供应、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部分农机作业服务和产品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整合农机力量、生产资料供应、以及全程社会化服务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二、方邱湖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的构想
方邱湖农场区位优势与山东济宁南阳湖农场相类似,发展现代农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应当对照现代农业标杆企业,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促进农业发展、农场增效、农工增收。
(一)发挥近郊农场的优势。
发挥好区位优势,有利于农场发挥示范引领和服务带动作用。一是发挥市场和物流优势,大力提升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二是利用近郊区农民务工多、土地流转快的优势,结合流转土地进一步扩大种子产业;利用农户之间流转土地或企业、合作社等组织流转土地,推进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产业。三是利用农场在外流转土地的机会,实现场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提升高效农业。
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以高效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生产体验和旅游观光为发展方向,制定好农场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以自我发展、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为支撑,快速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协调推进:一是与安徽省农垦农产品公司形成紧密的利益联合体。依托农垦农产品公司市场开发,发展好农场高效安全优质的高端农产品基地。二是依托城市资源发展基地。通过建立销售网点、产品配送、网上销售等渠道开拓市场,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三是以自己的品牌为优势,以订单形式在周边扩大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四是依托城市发展农业旅游观光、四季采摘、农业知识普及、农业生产体验等新型旅游项目。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场规划4000亩耕地作为高效农业区,其中1000亩作为高端安全优质农产品基地(其他产品基地以订单形式在周边发展),3000亩地作为旅游观光、四季采摘、农业知识普及、农业生产体验等新型旅游区。围绕总体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内项目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六是加强高效农业设施建设。以现有大棚为基础,开设农业知识普及馆、农业观光温室、农业生产体验园、观光区长廊、种苗生产温室,以及产品质量追溯、网上农场和远程控制相结合的物联网系统、自动化供水系统。七是引进绿色食品生产,进而应用有机食品、无土栽培等技术和品种,与现有养猪场和养殖业结合发展生态和循环农业。八是结合销售和配送进行产品加工厂房、低温贮藏和配送系统建设。
(三)加快发展规模农业。
对农场内部现有土地,规划适宜的生产单元规模,结合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土地流转,将农场高效农业以外的土地按适宜的规模划分,鼓励职工联合(入股)经营或大户经营,实行规模化经营。积极推行混合所有的多种经营方式。推行职业农工制度,使承包土地的农工全部精力用于农业生产,以提高种田水平和土地产出率。结合种子生产经营,提高场内土地原种产出率,进一步提高种子生产水平,提高农业总体效益。
(四)加快推行土地流转。
坚持广泛联系、科学论证、慎重选择、依法流转的原则,扩大土地流转面积。以农场持股、混合所有制经营为主,采取农场统一管理,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牵头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方式。优先就近流转周边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要经过周密论证,选择适宜的规模;在远离农场的地方流转土地要有一定的规模,要充分考查农田基本建设情况及道路、产品处理和当地民风等情况。
(五)健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农场现有农业全程服务公司为平台,首先做好场内和农场流转土地的服务。随着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农村规模化种植水平提高,对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得逐步提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村供销社的功能,就是为未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做好综合服务。农场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公司具备更好的条件,要提前谋划并分步扩大对农村的全程社会化服务,逐步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做成大产业。以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公司为中心,整合种子公司、高效农业公司、周围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力量,从生产资料、原良种和种苗供应,农机作业,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推广,产品收购和销售等环节开展服务,逐步打造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大产业。
(六)加强产业联动推进组合营销。
一是将农场的各产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充分挥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在农场种业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将农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纳入当地县级发展规划。三是将农场高效农业区确定为当地县级高效农业核心区,进行区域带动,产业化扩展。四是将农场旅游农业区作为当地旅游景点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旅游观光路线。五是以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平台,串联农场各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六是农场统一各种农产品品牌,进行统一企业形象设计,统一营销布点,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七是探索农产品电商销售新模式,增强网上交易和网下配送能力。
(作者系安徽农垦方邱湖农场场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