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农割胶制度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海南与云南民营胶园调查

时间:2019-08-02作者: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2017年第2期

张  良   胡 祎   许能锐


摘  要: 通过对海南琼海、白沙、琼中、儋州与云南西双版纳的实地调研,定量分析胶农割胶制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开割规模、劳动力短缺程度、橡胶树龄、费用支出程度等因素对胶农选择割胶制度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收入水平、橡胶价格等因素对胶农选择割胶制度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推动新割胶制度传播的同时,需要提升割胶制度在民营橡胶的认知度;重视割胶制度传播队伍的建设,开展“田间培训”割胶制度模式;重视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对橡胶产业的农村教育;完善以胶农需求技术为主导的推广体系。
关键词: 民营橡胶;割胶制度;行为选择;影响因素 


一、引言

理想的割胶制度可以达到提高产量、减少耗皮、提升工效、降低劳动强度、延长胶树生产期等目的。橡胶割制改革也是我国橡胶生产技术改进的重要内容,当前新割胶制度(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新割制指的是三天一刀以上的割制)已在国营农场推广30多年,推广率高达98.3%。近些年,天然橡胶价格低下,国内割胶劳动力不足与割胶成本上升趋势明显,但是民营(自营)橡胶的新割胶制度推广率不到50%,主要采用的是高频率传统割胶制度(d/2)。此法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较高的产量,但会致使胶树树皮损伤过大,甚至死皮,影响胶树排胶能力。同时,由于树皮严重损坏,会缩短胶树产胶期。因此,研究民营胶农对割胶制度选择行为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民营胶农选择不同割制的原因,为在民营天然橡胶生产过程中推广新割胶制度打下基础。

二、文献综述

关于农户对一项新技术抉择和采纳行为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①“是否采用”新技术,即农户的决策过程;②“采纳与否”影响因素,即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限制因素。 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户采用农业技术影响因素研究颇多,国内主要呈现分散多元的现象,尚未形成研究体系。按影响因素分类主要从内部(农户特征、要素禀赋)和外部(技术环境特征、社会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理论上研究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先行者主要有林毅夫(1990)从农业技术变迁入手,从农户对技术需求方面探讨,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得出新技术的成本和带来预期收益为主要影响因素[1]。高启杰(2000)和吕玲丽(2000)对农户农业技术选择行为进行研究,得出农户自身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经营能力)、要素禀赋(种植规模、资本积累等)、政府行为、社会环境、农业技术科研单位等为影响农业技术被农户选择的影响因素[2-3]

从内部因素来看,喻永红、张巨勇(2009)建立Logistic分析农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IPM技术意愿,得出结果,水稻种植户的年龄对农户采用IPM技术的接受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接受其意愿越大,其结果受到其IPM技术自身特性的影响[4]。赵肖柯、周波(2012)从种稻大户对农业新技术是否采用的影响因素经济进行探讨,得出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政府行为、企业宣传程度对农户认知程度有显著影响[5]。孔祥智(2004)从新小麦品种技术的采用情况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也证明上述观点[6]。黄季(1993)认为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农户越容易采用水稻新技术[7]。黄季等(2008)认为农户对新技术了解程度的增加会提升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意愿[8]。从 外 部 因 素 来 看 , 张 森 、 徐 志 刚 、 仇 焕 广(2012)构建新品种技术选用的理论模型,通过计量方法分析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农户对新品种技术选择行为。结果显示:面临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农户会根据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原则,积极调整新品种技术的选择行为。一方面,增加新品种的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与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增加新品种的类型,降低采用新品种技术的风险系数[9]。与此同时,杨建州等(2009)指出,教育水平、获取信息渠道数、参加培训和对农业服务的满意程度等为影响农户采纳轮作技术的重要因素[10]。庄丽娟、贺梅英(2010)认为除农户自身特征外,农业技术培训、耕作面积等因素对农户技术选择有一定影响[11]。张成宝等(2011)在分析农业技术选择行为的过程中,交通条件、农业组织化程度、获取资金的难易程度、农户培训和农技操作程度等因素与技术选择行为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条件便利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农产品的运输,因此,农户容易接受新技术;农民参加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利于采用新农业技术,究其原因是合作组织能够提供农业技术知识、技术培训,更加专业、规范;农户获取资金难度越大,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意愿越弱[12]。采用新技术需要资金支持,尤其是机械技术需要较多资金,获取资金的难度影响农户是否会采用新技术。

天然橡胶割胶制度研究综述主要内容包括割胶制度改革总结、割胶技术推广方法,未有从胶农微观角度分析割胶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上述文献总结,多数是以大宗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忽略了不同产业的产业特性。以往大量研究多以粮食等大宗作物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其他作物尤其是热带经济作物的细化研究。当前研究多以中短期作物为主,对于中长期作物研究较少;对于天然橡胶这种生产期长达30~40年的长期作物,尚未有人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对天然橡胶割胶技术研究,多数是从定性的宏观角度分析割胶技术在橡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从定量的微观角度研究胶农割胶制度选择行为,特别是对影响民营胶农割胶制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甚少。本文通过从胶农微观角度切入,利用计量方法研究胶农割胶制度的选择行为。

三、数据来源

在我国适宜种植天然橡胶的地区包括海南省、云南省、广东省及福建部分地区,其中海南省与云南省天然橡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因此,本文选择海南省与云南省内的部分民营橡胶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内容,以在2013年8月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2013年11—12月在海南的琼中县、白沙县、儋州市等地区考察为基础,天然橡胶产业经济岗位的研究人员于2014年6—8月在海南地区对民营胶农割胶制度选择行为进行深入调查,2014年11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对民营胶农割胶制度选择行为进行调研。

为避免胶农对调查问卷中问题专业说法不理解,提高问卷质量,本文调查形式主要采用“一对一”问答形式,由被调查者回答问题,调查者填写问卷,对每个问题详细询问,能够真正了解胶农天然橡胶生产情况。问卷的调查方式主要是天然橡胶种植区域聚集地挨户走访、收胶点随机抽样调查、胶园地头随机抽样调查。共填写调查问卷253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为221份,问卷有效率为87.4%。调查问卷区域分布情况见表1。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

利用微观调研数据,从农户自身特征、家庭特征、割胶制度认知特征、天然橡胶市场、基层组织环境角度的分析结果,对胶农选择割胶制度存在一定影响,本节从计量数学方法上分析民营胶农选择割胶制度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模型是线性回归逐渐发展的产物,当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中存在0/1二值品质型变量时,一般线性回归模型不能够满足回归分析,继而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本文以我国民营胶农割胶制度选择情况为因变量,影响胶农割胶制度选择的变量为自变量,二元Logistic模型适合本文研究。

根据实地调研情况 ,本文假设选择“ 3天一刀”、“多天一刀”新割胶制度的取值为“1”,选择“2天一刀”传统割胶制度的取值为“0”,P反映割胶制度选择发生的概率比(1>P>0),建立Logistic模型如下:


上式中,P
i表示第i个调查的胶农选择割胶制度发生比,Pi值越大表示选择新割胶制度的意愿越高;Xi表示为模型的因变量,是代表胶农选择割胶制度的影响因素;β0为常数项,βi(0<i)表示模型各个自变量的系数,表示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μ表示残差值。

设计问卷调查表,实地调查胶农对橡胶割制选 择行为,分别对海南儋州白沙、琼中、琼海,云南西双版纳等地选取不同植胶水平的农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具体变量说明见表2。


(二)结果分析

建立民营割胶制度选择的二元Logistic计量回归模型,分析胶农自身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割胶制度认知特征、天然橡胶市场与基层组织环境对胶农割胶制度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



表3结果反映,在自变量性别、年龄等19个中有11个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有7个变量系数为正,有4个变量系数为负,其他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的检验。另外,文化程度(X3)、配套管理技术(X14)2个变量的显著系数皆为0.107,接近显著,文化程度、配套管理技术两项都需要重视。具体分析如下:

1. 胶农自身特征与割胶制度选择相关度胶农性别、文化程度通过模型的显著性检验,接近10%显著水平。发现胶农的性别有着负影响,与实际调研结果相反。究其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大多数男性对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做决定。

此外,在负责相同橡胶树位(假设900株/人)的条件下,女性劳动承受强度较低,女性更容易选择低频割胶制度。同时,分析结果发现胶农文化水平有着正影响。即胶农文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选择新割胶制度割胶。这与实地调研结果一致。胶农文化程度高,其接受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广,接受与学习能力强,且有能力进行评估和选择,容易掌握新割胶制度的关键要领。胶农年龄、是否担任村干部有正的影响,但没有通过模型的显著检验,预期的方向相反。究其原因,通过实地调研数据,胶农的平均年龄达到43岁,年龄段在35~60岁之间,年轻的劳动力都转移到城镇去打工,从而年龄对新割胶制度选择影响不明显。对于是否为村干部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村干部在村委会上班,没有时间参与自家内的割胶活动,而是家庭内其他人割胶。

2. 胶农家庭基本特征与割胶制度选择相关度开割规模、胶工的短缺程度、橡胶树龄、家庭费用支出程度通过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分别接近5%、10%、5%及5%的显著水平。结果发现开割规模有着正的影响。说明开割规模越大,胶农选择新割胶制度
的意愿越强烈。开割规模大,胶农不愿意增加人工成本请人割胶,而是通过增加自己割胶树位,来保证所有胶树都能够开割。胶工的短缺程度有着正的影响。为了保证胶树完全开割,不得不选择“省工、高效”的新割胶制度割胶,来弥补胶工不足。橡胶树龄有着正的影响。说明橡胶树龄越大,胶农选择对新割胶制度的意愿越强烈。树龄越大,胶树才能够承受乙烯利化学药物的刺激。同时,在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胶树较多,树龄较小,为了保证所有胶树开割,选择产量较低的“三天一刀”无刺激的割胶制度。家庭费用支出有着正的影响。家庭费用支出较多,即需要用钱的地方多,如小孩上学费用支出、家庭内老人医疗费用、家庭内房屋建筑费用等,为了获得更多的橡胶收益,采取高频的割胶制度。家庭收入水平有着负的影响,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3. 割胶制度认知特征与割胶制度选择相关度

新割胶制度了解程度、新割胶制度带来的预期收益、新割胶制度学习是否增加成本、是否有合理配套的管理技术因素通过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分别接近10%、10%、5%及10%的显著水平。胶农对新割胶制度了解的越多,对其技术操作掌握的越熟悉,操作起来越容易。此外,不了解新割胶制度的胶农“跟风”割胶,技术选择具有地区趋向性。预期收益有着正的影响。说明胶农从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只要是提高收益的割胶制度,胶农就会去尝试。模型结果反映是否增加学习成本有负影响。增加成本就会降低收益,部分胶农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避免“只投入,不产出”的现象发生,部分胶农依然会选择传统的割胶制度。模型结果反映配套技术有正的影响。选择新割胶制度必须配有合理的胶园管理技术才可行,否则会降低产量。

4. 天然橡胶市场与割胶制度选择相关度

橡胶价格未能通过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但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对胶农新割胶制度选择存在一定影响。究其原因,本文只是对2014年一年内橡胶价格的数据收集,此时,橡胶价格正处于近年来的低谷,价格波动较小,因而橡胶价格因素不会影响胶农对割胶制度的选择。然而,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讲,当橡胶价格过低时,胶农为了保证生活的基本开支,需要提高割胶频率;当橡胶价格极高时,部分胶农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也会提高割胶频率;当橡胶价格恢复到正常时,根据胶农自身特征等因素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割胶制度。

5. 基层组织环境与割胶制度选择相关度

村干部的扶持力度、是否有割胶制度培训机构培训、是否有农场干部经历因素通过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分别接近5%、5%和10%的显著水平。研究发现,扶持力度具有正影响。村干部扶持力度越大越有助于新割胶制度的推广。割胶制度培训机构培训有正的影响。说明培训机构会促进胶农对新割胶制度的选择。究其原因,有培训经历的胶农对割胶操作规程、新割胶制度带来的好处等方面有详细的了解,有培训经历的胶农会选择新割胶制度。农场干部经历有正的影响。说明农场干部经历会促进胶农对新割胶制度的选择。究其原因,担任过农场干部的胶农,深知新割胶制度带来的好处,从长远利益考虑,在自身经济和胶树许可的条件下,乙烯利刺激低频割胶制度是担任过农场干部经历的首选。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研究结论

1.由表3得出,胶农性别、文化程度、开割规模、劳动力短缺程度、橡胶树龄、家庭费用支出程度、新割胶制度了解程度、新割胶制度带来预期收益、新割胶制度学习是否增加成本、是否有新割胶制度配套管理技术、村干部扶持力度、是否有割胶制度
培训机构培训、是否有农场干部经历等因素对胶农割胶制度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

2.胶农年龄、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收入水平、认为培训机构是否有必要、橡胶价格、是否有农场割胶经历等因素虽然没有通过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但是对胶农割胶制度的选择上有一定影响。

(二)政策含义

1.设计以胶农需求为主的技术推广体系。在当年12月到翌年3月停割期,可考虑在一定区域内,招募割胶技术“辅导员”,由“辅导员”组织大家学习新割胶制度操作规程、技术关键要领等,破除技术推广人员数量的限制,做好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难关。

2.加大农业推广机构投入。适当增加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需要培育本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3.提升胶农综合素质。通过定期举办天然橡胶生产技术培训班,大力宣传生产技术,提升胶农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可通过电视、手机、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介,免费向胶农提供有关天然橡胶生产技术的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