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中东欧农业合作示范区

时间:2019-05-07作者:天津保加利亚公司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1期

2018年7月初,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示范区在保加利亚揭牌,合作示范区以天津农垦保加利亚公司为依托,全力打造中国与中东欧16国及欧盟农业合作的典范。

一、天津农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和农业“走出去”战略

2011年5月,天津农垦积极响应国家农业“走出去”号召,在保加利亚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天津农垦集团保加利亚公司(以下简称“保加利亚公司”),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并租赁土地进行农产品种植项目。2014年1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天津食品集团再次投资,以保加利亚公司收购100%股权的形式,接收了保加利亚一农场。农场拥有自有土地5.1万亩,租赁土地8.6万亩,以及与之配套的仓储、农机和运输设备。

保加利亚地处“一带一路”沿线国,几年来,中保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对保加利亚公司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极大支持。2015年中国与保加利亚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双方“16+1”及直线的合作进展顺利,保加利亚牵头成立了“16+1”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2017年5月在两国农业部共同努力下,启动了“16+1”农业合作示范区。

天津食品集团认真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将推动“16+1”合作为己任,以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目标,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探索资源、生产、销售的全球配置,通过打造农业合作示范区,围绕“农工科贸”进行产业链布局,发挥中国与保加利亚及中东欧优质农产品互通共享的桥头堡作用。如今示范区已经聚集了20多家中保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中欧农业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枢纽作用。

二、农——引入农业生产新技术

引入水稻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单产。保加利亚的水稻种植是采取直播的方式进行,一般栽培品种选择135天成熟品种,田间管理粗放,单产较低,直接导致近几年水稻栽培面积减少。保加利亚公司针对这一情况,从国内聘请专业团队,引入了中国自主研发大棚育苗技术、旱育秧技术、水稻插秧机等机械设备,将中国的35个水稻品种在225亩水田进行了实验,通过育秧、机插秧等技术,使水稻生长期延长30-50天,极大地提高了水稻单产,吸引了周边众多农场主的参观交流,为下一步组建以保加利亚公司为龙头、其他农场主为联盟的产业创新团队,扩大水稻种植,树立中国企业水稻自主品牌奠定了基础。

引入大棚蔬菜丰富“菜篮子”。针对保加利亚蔬菜市场需求量大、种植面积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向周边国家进口的实际情况,利用保加利亚公司基地所在地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等气候特点,开展了大棚蔬菜种植项目,目前已经建成20个大棚,引入中国的大蒜、上海青、黄金菜等多个蔬菜品种进行试种,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不断丰富保加利亚人民的“菜篮子”。

引入喷灌技术解决“靠天吃饭”。保加利亚公司基地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匀。尤其是保加利亚公司基地地处保加利亚南部地区,每年11月至转年5月降水较多,在农作物生长旺季的6-9月,降水量反而较少,当地农场主几乎都是靠天吃饭。为降低自然因素对农作物影响,保加利亚公司与当地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引入喷灌设施,对农作物进行喷灌。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靠天吃饭”问题,为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工——打造农产品加工循环式经济

充分利用保加利亚农产品为非转基因的特点及玉米、小麦、葵花籽粕等农作物的价格优势,采取基地自产和收购原料的方式,结合目前天津食品集团年能量饲料用量约9.6万吨,今后年能量饲料用量将增至37万吨的需求,在保加利亚建成15万吨饲料加工厂,此后将扩建成50万至10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打造农产品循环经济,完善食品集团产业链。

目前,保加利亚公司正在积极调研论证食用油、保加利亚优质矿泉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等项目。

四、科——构建农产品科研基地

农业示范区以保加利亚公司为依托,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华大基因农业集团等20余个中保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建设,形成了农业科研基地。

打造谷子“种养加”产业链。2018年5月,保加利亚公司与华大小米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由华大小米提供种子资源、技术支持并派驻专家在保加利亚基地进行全程管理和指导,使试种与科研齐头并进,对几十个品种的谷子进行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比对,择优在保加利亚进行推广。目前已经开始试种的1800亩谷子长势良好。

下一步将在引入优良谷子品种基础上,进行谷子种业、谷子规模化种植、谷子及秸秆饲料化、小米深加工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全面发展小米“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立足保加利亚,形成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并逐步辐射到欧洲其它国家,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做出贡献。

开展蔬菜花卉多项合作。保加利亚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选育优良的蔬菜新品种,进行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种植及秸秆基质化应用,形成高效的蔬菜栽培模式,逐步辐射到欧洲其它国家。蔬菜花卉研究所将在保加利亚收集当地蔬菜品种资源,通过对蔬菜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符合市场需求的蔬菜优良品种,并开展新品种测试和选育工作。

保加利亚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与天津农科院、天津农学院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基地的土地资源为平台,积极引进中保双方科研机构,成为农业科技交流的研发、实验、推广和产业化基地。

五、贸——拓展国际贸易大平台

首开玉米进口先河。保加利亚公司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与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多次沟通,2013年8月,中保两国签订了《玉米输华贸易协定》。2014年10月,成功将保加利亚玉米运到中国,首开中国进口保加利亚玉米的先河,实现了保加利亚输华玉米零的突破。在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前夕,保加利亚农业部部长在接受中国《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天津食品集团在保加利亚农业领域成功投资并积极拓展业务,为两国农业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树立了样板。

打造农产品物流平台。在天津食品集团的大力扶持下,搭建实体贸易链和网上贸易平台。建设总库容为4万吨的平房仓库,发展大宗农产品物流。将集团和国内的优质产品打入保加利亚及欧洲国家,将保加利亚及欧洲特色农产品引入中国,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广阔市场,积极发展中保双边贸易。

六、共建共享履行社会责任

几年来,保加利亚公司在天津食品集团的指导下,秉承“勤劳、创新、共建、共享”的企业文化,积极履行中国国有境外企业的社会责任。

不断推进人员本土化进程。保加利亚公司高度重视生产与管理的本土化,聘请保籍农业专家担任执行经理,聘请培育、种植、加工、病虫害防治的农艺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以农业院校、种植专家、科技机构相结合的中保方人员参与的技术管理团队,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层岗位由保加利亚人员担任。同时不断加强中方管理人员与基地保方负责人、农业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将中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保加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实现了资源、技术等多项优势互补,农业种植、田间管理的经验共享与提高。

扶助学校和基地村活动。为践行“一带一路”目标,把“共建共享”落到实处,几年来保加利亚公司每年都应基地所在村政府的请求,为基地所在村或学校组织的活动提供经济资助,形成了中保两国人民共建企业,企业支持当地政府工作和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

展望未来,保加利亚公司愿做“一带一路”倡议与农业“走出去”战略的践行者、“16+1”合作的推动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