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敬亭山茶场制订实施四项有力措施强化党建工作,使茶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强化,实现了以党建工作引领茶场转型发展的喜人局面。
一、狠抓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把握转型改革方向
敬亭山茶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郊,由安徽农垦皖南茶区的敬亭山茶场、麻姑山茶场、周王茶场、青草湖酒厂和九连山茶林场五个场合并组建而成,全场总人口1.2万人,在职职工1073人,离退休人员2145人。下辖周王、麻姑山、青草湖、山南、山北及茶林等六个分场和六个社区。茶场现有党总支5个,党支部23个,党员691名。
近年来,敬亭山茶场党委找准工作抓手,扛起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为茶场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一是始终注重处理好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稳定基础产业,注重茶园良种化改造,到目前为止,茶场累计改造茶园已达5000亩,不仅提升了茶叶品质,还缩短了收益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职工收入。促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基地建设。茶场党委明确了以促进高效农业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开展实施了四大基地建设,即敬亭绿雪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示范园建设、大棚优质蔬菜基地建设、经济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和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建设完成了麻姑山种质资源圃项目,目前共拥有103个茶树品种,该种质资源圃已成为国内茶树品种最多的资源圃之一;积极引导职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调整优化生产结构,打造宣城市“菜篮子”基地。目前全场种植芦笋600余亩,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生态芦笋品牌初步形成,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二是牢固树立茶场和地方政府共赢的开放发展理念,落实“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垦地合作方针。茶场党委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城郊土地资源优势,深入谋划、大胆探索、创新工作,确定了农业产业区、高效农业区、工业园区、城镇建设拓展区四大区域的规划,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招商引资,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合作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2011年,茶场与宣城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共建农垦示范园协议,示范园起步区占用长山分场土地4700亩,发放了287万元青苗补偿费,解决了非职工养老保险,同时征地协议规定第六年起每年税收返还500万元。2016年底,宣城市开发区按协议先期到账300万元返还资金。截至目前,敬亭山茶场所属土地开发项目累计上市商住用地1500多亩,合作建设农垦示范园区4700亩,储备短期及中长期合作开发商住用地2500亩,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净收益近8亿元,加快了茶场产业转型。
三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茶场党委按照美丽农场和示范园公园化的目标,对茶场现代农业示范区结合实际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现代农业的休闲体验功能。2017年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申报工作,以“诗山茶海”为特色主题,以“敬亭绿雪”为品牌,以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园为基础,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业,打造“生态敬亭、文化敬亭、休闲敬亭、时尚敬亭”。通过庄园创建,实现农旅融合,从而实现茶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落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责任,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近几年,随着茶场改革力度加大、企业转型速度加快,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多样化。茶场党委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党员干部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好事,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一是切实抓好民生建设工作,改善职工群众居住环境。“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1000套廉租住房建设和分配任务,并投资384万元完成了场部自来水改造工程,改善了近7700人的生活用水。加大投入实施职工集中居住小区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持续整治场容场貌,切实改善了职工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确保企业职工和居民病有所医。分三年兑现了欠发参保前退休人员1103.3万元生活费,完成了领取独生子女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补助工作。把茶场辖区居民困难救助纳入地方政府管理序列,实现应保尽保,辖区居民享受民政救助政策全覆盖。不断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把职工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积极争取到地方民政救助资金,用于职工救助和帮扶。不断深入践行职工互助保障计划,2016年是茶场启动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第四年,四年来共出险42例,赔付总金额已达13.64万元,实实在在为职工做好事、做实事,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开拓思路、转变方式,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敬亭山茶场党委一直坚持把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通过不断建立上下连贯的服务体系,整合党务政务资源,紧密围绕茶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为群众提供一系列利民、便民活动。
生产方面,茶场党委坚持带领职工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坚持“三统一分”植保制度,统一病虫测报、统一农药供应、统一防止方案、分户实施,以植保为主要内容的月度生产例会进入常态化,推广生物农药的使用,各种农艺防病减虫措施得到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损失。同时,茶场党委积极引导职工群众走致富路,努力探寻职工群众增收渠道。扎实开展“三十佳”劳动竞赛活动,评选出符合条件的种植(养殖)能手,不仅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还让致富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他职工群众走上致富路,促进增产增收。
茶场党委投入资金20万元,建设和完善了场属各党总支、党支部的党员活动室,确保了基层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茶场党委坚持以活动聚人心,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开展了职工广场舞比赛、采茶制茶劳动竞赛、“美丽农场万里行”等活动,开展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歌颂新茶场、发展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有效地加强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使茶场党委真正成为了各项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不仅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保证和促进了茶场的健康发展。
四、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敬亭山茶场党委突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委领导带头示范,不仅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还以上率下,弘扬求真务实作风,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以实际行动引领带动其他党员干部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形成同频共振、上下一心、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6年,茶场先后遭遇了严重的冻灾、涝灾和旱灾,给茶叶和粮食生产带来沉重的打击。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茶场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抗灾减灾、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2016年夏季,宣城地区突遭受两个月持续不断的降雨,全场9465亩农田严重内涝,水深均达0.5米左右,最深处达1.6米;青草湖大棚芦笋300余亩淹没。防汛期间,茶场党委班子成员全体深入到抗洪一线,与地方政府、分场干群携手共同抗击洪涝灾害,开动所有排灌设备,24小时歇人不歇机,连续40多天抢排洪涝。由场党委领导带班,加强圩堤值班巡逻,实行重点防汛部位24小时严防值守,认真排查处置汛情、险情。7月5日,场党委决定对青草湖分场居民进行转移,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立即搬迁,安排分场为搬迁的职工群众提供居住场所、食物和饮水,分场党总支组织党员服务安置居民,稳定了受灾职工群众的情绪。洪水退后,茶场党委第一时间联系国元保险公司开展理赔工作,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逐块田地查看,详细了解掌握职工受灾损失情况,为保险合理理赔提供详实资料。
敬亭山茶场党委班子充分意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茶场改革转型发展的政治保障;党组织是企业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茶场党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围绕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以促发展、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构建和谐茶场社区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机构,强化责任,充分发挥了企业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茶场克难奋进,力争上行、转型发展期间,开创了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系安徽农垦敬亭山茶场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