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模式促进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0-01-06作者:程涛 梁红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7期

2019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授予拉布大林农牧场养殖示范创新一等奖,呼伦贝尔塞尚雀巢公司授予105生产队奶牛养殖场鲜奶体细胞含量全奶区第一名、授予110生产队奶牛养殖场鲜奶微生物含量全奶区第一名……荣誉的背后,集中体现了拉布大林农牧场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规模化养殖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成效。

市场行情下滑,怎么办?一个字“转”。

前些年,由于乳品行业市场竞争和进口冲击,国内乳业发展处于低位,加之呼伦贝尔地区多年干旱,饲草料价格不断上涨,而且受传统一家一户饲养模式的制约,奶牛养殖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拉布大林农牧场出现了批量卖牛现象。

场长何兆东说:“畜牧业是富民产业,在稳增收、保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养殖已经没有出路,规模化养殖才是根本出路。农场建立规模化奶牛场,就是要保住职工的饭碗,提高职工收入,抵御市场冲击,同时又可以破解‘人畜分离’的难题,从根本上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垦企业形象,是一项大的民生民心工程。”

2015年以来,农场自筹资金建设规模化养牛场8个,各奶牛场均建立了现代化挤奶平台,并配套青贮窖、干草棚、育成牛圈舍、养殖场专用机械等设施设备。按照当时雀巢公司收奶规模和收奶许可,当年四队、105队、110队三个奶牛场投入运营。

采取集中规模化养殖,结合新垦区建设,生产队实现了“人畜分离”,队容队貌焕然一新,职工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105队牛场场长姚国林说:“现代化牛场的投产,使职工看到了希望,稳住了人心,改变了被动卖牛的局面,而且生产队环境从脏、乱、差变成了整、净、齐,大家拍手称赞。”

牛场建成了,怎么饲养、怎么管理、怎么算账?农场提出 “421”模式。

副总经理张其文说,我们在广泛调研和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对规模化牛场实行半托管理,采取统一饲草料供应和饲喂模式,统一防检疫诊疗,统一育种提高繁育和受胎率,统一挤奶、饮水和粪污清理;分户经营、分户核算;自负盈亏的 “421” 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广泛动员鼓励职工入场饲养。

牛场同时配套“三防三提一降一保障”的技术措施,即防火、防疫、防体细胞;提高受胎率、繁殖率,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牛场安全。

这一管理模式和技术模式,将传统散户凝聚成一个整体与市场对接,发挥了集中养殖优势,解决了传统一家一户饲养模式的弊端,提高了市场话语权,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

搭建三个体系保障引领牛场发展。农场充分发挥体制和规模优势,通过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农作物秸秆普及利用等方式构建饲草供应体系;采取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TMR饲喂等技术、长草短喂等方式,建立技术支撑体系;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能,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经营管理、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等技术培训,建立适应规模化养殖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421”模式见成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职工增收。

乳品企业能收这么多牛奶吗?万一牛养了,鲜奶卖不出去怎么办?部分职工对此有心理负担。何兆东指出:作为农场领导,我们有责任为百姓增收着想;大家不用担心,有农场做后盾,咱们是奶源大户,现在的乳品企业离不开咱们。

“职工到手奶资2.8—2.9元/公斤,105队和110队奶牛场的奶价在奶区价格最高。”农场牧业管理部部长张平说。养牛大户孙建军有50头奶牛,他经常说:“采取421养殖模式,一是牛奶质量提升了、能交奶了;二是奶养殖成本降低了、奶价提高了;三是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队环境改善了,四是大家增收了,积极性上来了,包括我在内大家都受益了。”简单而又朴实的语言,真切表达了职工的共同心声。

“421”经营管理模式既保障了先进的技术的推广应用,又有农场种养结合的优势和严格的防检疫制度做后盾,极大提高了牛奶质量和品质,牛奶各项指标全部符合或优于行业标准,赢得了客户的青睐,拉布大林农牧场已成为呼伦贝尔塞尚雀巢公司重要的奶源供应基地。

2018年,3个奶牛场与72户养畜户结算奶资725.3万元,平均每户达到10万元,职工得到了实惠,养殖积极性得到提高。目前,其他生产队规模化奶牛场正在启动当中。

这正符合农场领导对乳业市场的预测和判断。

2015年以来,牛场持续推进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经过几年的推进,收到了阶段性成效。在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呼伦贝尔市奶业振兴规划(2019-2023年)等政策激励下,农场有优势、有能力、有办法提升奶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今年六届二次职代会报告就明确提出:鼓励其他单位职工到牛场养殖奶牛。

农场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当中,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为职工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将想法变成了现实,将现实变成了优势,得到了职工群众的称赞。

第三生产队赵霞,家有奶牛近百头,因所在单位没有奶牛场,农场鼓励她到105生产队牛场进行奶牛饲养。她说:“刚到牛场时只有一小部分牛出奶,当月收入就在2万元左右,改变了原来在家饲养亏损的局面;对于未来,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2018年度,赵霞获得农场个体养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