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沙农场:勇立潮头启新程

时间:2022-01-25作者:郑宪均 来源:《中国农垦》2022年第2期

这里,曾经孤悬江中,芦草遍布,螃蜞横行,人迹罕至。

这里,如今大道通衢,车水马龙,风吹稻香,百业兴旺。

在这片曾经的沙洲群上,几代农垦人艰苦创业、传承接力60余年,留下了一串串深沉而闪光的足迹。让我们走进江苏农垦江心沙农场,重拾起那段难忘的燃情岁月和奋斗历史。

艰苦创业 沙洲创农场

江心沙原是长江江苏南通段中的沙洲群,又名“老鼠沙”,1948年露出水面。1960年,在党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号召下,江苏省农林厅和海门县政府决定动员1.2万名民工进入沙岛围堤,共同围垦这片长江江心的沙洲群。创业者克服交通不便、后勤保障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围垦工作,筑堤15457米,完成土方89万立方米,围垦面积25623亩。1961年5月1日,国营江心沙农场正式成立。

1963年5月4日,农场迎来首批南通知青。在此后的14年间,先后有近4000名无锡、苏州、南京、徐州、连云港等地知青加入农场建设者行列。从棉花田里、打谷场上,到桃园瓜田、猪舍渔塘、防汛前沿,他们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为“第二故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9年10月农场建制撤销,组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四师25团,把军队“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带到了农场。兵团战士、知识青年、广大民工在“打好立新坝,天堑变通途”的号召下,一根扁担两头挑、麦糠咸菜当粮食,白天芦虱叮、晚上蚊子咬,戮力同心,迎难而上,使立新坝于1970年1月25日成功合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农业集约化发展,场办工业红红火火,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农场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农场持续推进非农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分离农场办社会职能,农场附属公安、学校、医院等机构转移到地方。养老保险与国家接轨、医疗保险纳入地方政府财政统筹,取得了良好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场改革不断深化。2017年8月,江苏农垦改革推进会在江心沙农场召开,9月海门市江心沙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成为全国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典型,当年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2018年4月,江心沙农场正式更名为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有限公司,不断健全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激发内生活力和动力,为实现公司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久久为功 创百业兴旺

60余年来,几代江心沙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久久为功,农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孕育了“勇立潮头、守正创新”的立新精神。几代江心沙人秉持立新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书写了一部发展壮大、走向兴旺的灿烂篇章。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发展,社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江心沙农场一直是江苏农垦改革发展的先行先试者。经历了本世纪初场办二三产企业关停并转、改革改制的阵痛,随着周边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的凸显,农场积极拓展多元经营,持续注入发展新动力。积极争取省农垦集团公司支持,全力筹备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工作。与南通港口集团合作的东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实现年营收超1000万元;利用收回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中山杉200余亩,大力发展林木经济;加强新江海河等重点区域土地租赁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农场连续六年获得集团公司先进表彰。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发展,农业经营体制不断完善。1961年,在“以粮为纲,以棉为主,粮棉并举”经营方针的指导下,抡起铁锹翻地锄草,挥起大锄开河挖沟,猛攻粮棉单产,获得了农垦部“种子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经历了土地集体化种植、家庭联产承包、租赁经营等农业生产模式后,江心沙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科技支撑农业发展走向“快车道”。苏垦农发江心沙分公司生产基地拓展到32000多亩。其中,港闸基地正全力打造高科技农业引领区,稳步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和农业效益;托管基地充分发挥农垦农业生产优势,以全托管形式参与到正余、悦来等海门区乡镇农业规模化经营中,开创垦地合作种植新模式,助力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两青一瓜”“皓明”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成为江心沙走向更广阔市场的靓丽名片,开辟了江心沙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途径,农场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江苏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江苏省农科院高效农业项目基地”等荣誉。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发展,农场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立新小区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主干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场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宜居。《江心沙农场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功获批,更好地指导农场转型发展。立新公园、立新河驳岸、镇区截污纳管、停车场、立新路及场兴路道路桥梁拓宽改造等项目有效实施,推进了旧镇改造、新镇建设,拉开基础框架,全面提升服务能级。推进城镇管理精细化,争取地方的执法力量支持,设立江心沙城管中队、江心沙警务站;制定《江苏省江心沙农场城镇管理暂行办法》,实行环卫服务整体外包,推行居民积分制管理,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和环境准入标准,筑牢安全生产的底线和红线意识,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管处置力度,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凸显新成效。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场职工“五险一金”全面落实,完成立新小区1-5期房产证办理,职工群众喝上了优质安全的长江水,用上了清洁高效的管道天然气。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道德讲堂、志愿者活动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口计生、民族宗教、残疾人、妇女儿童、双拥等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农场先后获得“南通市文明单位”“海门市文明单位”等称号,多次获得“江苏农垦社区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勇立潮头 再启新征程

60年,既是江心沙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又是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新起点。面对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实的步伐,不断续写江心沙农场改革发展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核心所在,持续涵养政治生态。我们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高质量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后半篇文章,响应省委关于“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建新功”行动,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持续推动党的建设质量整体提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提升经济质效。牢牢把握政策、区位、交通、资源四大优势,充分挖掘存量资源价值,围绕现有产业配置增量,加快把江心沙叠加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逐步构建以农为本、多元化发展产业体系。

始终坚持把综合治理作为关键举措,持续改善城镇形象。以美丽农场建设为统领,不断深化垦地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在民生领域、环境整治、维护稳定等方面通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始终坚持把普惠共享作为优先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开展“我为职工居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持之以恒做好民生工作,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环境更有品质,幸福更有质感。

六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江心沙的昨天已经写在农垦发展史册上,江心沙的今天正在我们新一代农垦人的手中创造,江心沙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在江苏农垦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农业航母“江苏号”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江心沙围绕“拓一、强二、兴三,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聚焦聚力“走在前列”的发展定位,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和“勇立潮头、守正创新”的立新精神,朝着“十四五”擘画的美好蓝图,开启建设“强优富美兴”江心沙的新征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