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万象更新的春天

时间:2019-05-21作者:李书贞等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2期

冬至数九,春天渐近。

连日来,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党校讲座一个接着一个、讨论一场接着一场、心得体会一批接着一批......

“此次培训班突出由行政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变,表明管理局党委在垦区改革之际谋事在前、部署在前、行动在前。作为年轻干部,我们一定全力投入改革发展大潮,争做弄潮儿。”八五二农场组织部长李峰深有感触地说。

在“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中,红兴隆管理局突出垦区体制改革主题,设立由“行政思维”向企业经营转变的重点讨论内容,把增进新思想、新气象、新担当氛围作为目标,举办红兴隆管理局第一期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从全局层层选拔出45名优秀青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

32个专题培训——丝丝春雨润心田

“今后我会知难而上,勇于担当,把困难当做垫脚石,把干劲当作催征鼓,为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管理局农业局副主任科员李红雨说。

在大讨论中,红兴隆针对存在不想改、 不会改、不能改的问题,进行了仔细认真大调研,发现问题根源在于“旧体制余念未根除、新体制思想未树立”。为此,创新“学习+解析+案例+互动”的新模式,设立了“逢学必问,问情况;逢学必报,报成果;逢学必评,评成效”机制。

沈阳豪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文悦的授课在学员的头脑中刮起风暴,引发了关于农垦改革发展的阵阵思潮,学员与曹文悦进行了现场互动,共解答问题24个,交流工作经验9个,提出建设性意见4个。“我要与管理局经济转型同行、与农场企业化改革同在、与职工群众同心,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向管理局、向农场,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管理局商务局副主任科员韩超经过交流后坚定地表示。

培训共开展了32个专题讲座,学员们系统学习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品牌打造以及管理局重点工作等知识,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推动垦区改革的豪情和壮志。

宝山农场宣传部部长肖力力通过学习,在分管职责内全力推广电子商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农场职工赵悦在自己建立的微信服务平台上销售农产品,吸引粉丝超过3000人,将手工挑选的“碗耳”每斤卖到600元,同时通过服务平台销售农场稻米超过15吨,她不仅把农场的木耳全部销售出去,还将友谊农场王宝强生产的7000斤优质木耳销售一空,实现网上销售收入100余万元。

“先进的理论打开了我思想的一扇窗,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成果初步显现。我以后还会不断解放思想,加快推进发展质量提升。”肖力力兴奋地说。

26个现场观摩——缕缕春风拨心弦

“通过去建三江、九三和宝泉岭管理局参观学习,我看到了我们工作的差距和不足,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是肖力力通过现场观摩的感触。

要切实解放思想,就必须做好正反典型案例分析,从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矛盾。

通过交流,学员一致认为当前发展面临“一产偏重、二三产偏轻”的瓶颈,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形不成产业化链条。针对问题,此次培训创新了“培训+现场+调研+交流”的新模式,采取了“走、听、写”相结合的方法。

九三管理局各农场坚持“参股不控股、分红不经营”的理念入股民营企业,荣军农场探索模拟股份制,山河农场靠经营土地、项目和粮食实现年收入3100余万元。这些先进经验得到全体学员一致的认可。

八五三农场旅游局局长张源运用学到的经验,提出了一份“全域旅游”工作方案,明确“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战略,将北大荒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到旅游产业发展之中,重点打造“五个主题形象”精品旅游线路。一是“将军足迹”,包括将军山公园、清河公园、清河广场、王震路,让人们感受北大荒精神发祥地创业历史的厚重。二是“文化摇篮”,包括雁窝岛版画院、北大荒雁窝岛小红花艺校,让人们了解北大荒文化源自于雁窝岛艰苦卓绝的开发建设。三是“发展先锋”,包括农场小城镇、“黎明新村”、现代农机装备园、雁窝岛酒庄、水稻浸种育秧基地、水稻种植科技园区,展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发展的丰硕成果。四是“大荒脊梁”,包括雁窝岛烈士陵园、滨桥烈士陵园、雁窝岛潜水挂钩纪念地、“七一桥”建设纪念地,让人们感受北大荒精神的丰富内涵。五是“圣洁湿地”,包括雁窝岛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展览馆和雁窝岛国家AAAA级景区、将军山森林公园等,让人们感受北大荒人对自然环境的良好保护。通过主题形象的打造,彰显“一日雁窝岛,千年北大荒”旅游品牌魅力。鼓励支持全民兴办旅游社、家庭旅馆、农家乐餐馆,让全民共享旅游带来的红利。全场现已发展“农家乐”餐饮店17家、家庭旅馆32家,推出红烧鲤鱼、炖大鹅、河蚌肉等招牌菜和时令菜肴。“全域旅游”工作方案获得农场认可,组织开展的“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吸引周边游客超过1万人。

七星农场依托物联网技术提升现代农业智能化发展水平,为现代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宝泉岭管理局用支柱型产业项目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龙头引领、产业支撑、集群发展”的产业化格局,呈现了“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形成了独特的“宝泉岭模式”。通过现场调研和对比剖析,学员们纷纷表示,自身存在不敢创新、不愿创新,安于现状、消极等待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意识不强、小钱不愿挣等方面的不足。

培训组织到建三江、九三和宝泉岭三个管理局26个现场开展了观摩。学员们通过反思,感觉到管理局大部分农场在压缩企业支出方面,没有像七星和山河农场那样在减员增效上发力,在林业和粮食等农场二级单位公司化改革方面力度不足;在开拓企业增收渠道方面,没有像山河等农场那样靠经营挣每一笔“小钱”,没有聚少成多的经营理念;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化发展方面,没有像宝泉岭管理局那样在鲜有资源秉赋和地域优势的情况下积极外引产业项目,通过入股项目获得利润分成。

7个专题研讨——阵阵春潮催岸阔

“专题研讨,让我更加看到了绿色食品发展的前景,懂得了开发中高端市场的意义。我要引导大家遵循市场规律,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真正带领职工群众参与市场竞争。”八五二农场第五管理区党委书记段希飞说。

成果转化是培训关键所在。管理局采用“写、谈、研”转化方法,创新了“培训+心得+讨论+转化”的新模式。在《如何打造赚钱的现代企业及如何推进管理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研讨中,学员们系统交流各单位的好验好做法。

在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时,曙光农场交流了建设食品功能区的先进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深刻感悟到稳中求进就是稳质量、稳速度、稳增长,实现区域性突破——

曙光农场虽受资源匮乏短板束缚,但却有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和3000多名富余劳动力的资源优势。为充分释放潜能,农场规划了“四个功能区”和“五条产业链”的经济发展布局,即发展种养融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标准良种繁育区”“富硒产品生产区”“有机作物种植区”“畜禽饲料转化区”四个农业功能区,构建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与康养五大产业体系。农场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域特色,将三大作物种植面积调整为水稻6万亩,玉米5.5万亩,豆类6.9万亩的“三三制”种植结构,通过与农垦水稻所、先锋种业、北京医筋堂、佳木斯富仓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龙垦乌驴等企业合作,实现订单种植6万亩;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推动农产品与市场互通,销售农产品 7000吨,实现交易额近千万元。通过优化结构,全年节本增效超过500万元。全场负债下降3166万元,负债率下降3个百分点;人均可支配收入2.02万元,同比增长0.54%。

培训共安排7个课题,分3个小组深入研讨,要求所有学员必须做到脱稿谈认识、谈意见、谈建议。学员们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垦区重要讲话精神,以‘双控一服务’ ‘一体两翼’和‘三库一中心’为抓手,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把垦区建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以区域集团分公司为主体,强化品牌整合,促进产销一体化”“在软环境上,营造现代企业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70余条意见和建议。

学员们的合理建议得到所在单位的积极回应:部分农场已经组建粮食销售公司从事粮食经营,部分农场正在推进物资公司组建工作,部分农场开始着手推进机构和人员精简工作等,培训成果逐渐显现。

改革风正劲,奋斗正当时。“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在红兴隆的改革大潮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展示新形象新风貌的新时代壮美乐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