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垦区深入贯彻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大决策部署,按照“快乐农业、幸福农工、美丽农场”的规划蓝图,坚持“人口向总部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农业向现代化转变,构筑新型城区、现代园区、旅游景区新三元结构”的发展战略,迈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扎实步伐。
一、打造“一个全国样板”,取得“两大阶段成果”,实现“五个提档升级”
2013年,江西垦区着力在重点环节、重点工作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打造了“一个全国样板”,取得了“两大阶段成果”,实现了“五个提档升级”,彰显出蓬勃发展的魅力和示范带动的巨大效应。
(一)一个全国样板
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策部署,江西农垦系统积极探索、勇于开拓,打造了红桥、罗铺、五星等一批颇具影响和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样板,一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危房改造为主体、以土地开发为载体、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逐步清晰,人口要素、经济结构、空间布局、公共服务、生活质量城镇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预计2013年底,全系统城镇化率达到65%。
2013年9月15日至19日,新华社连续刊发了13篇要闻、5组图片和3条视频,全面深入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江西农垦样板”。
(二)两大阶段成果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预计2013年全系统实现生产总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工农业总产值516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增长52%;出口商品总额31亿元,增长17%;利税总额25亿元,增长14%;人均纯收入9430元,增长13%,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垦区建设亮点纷呈、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红桥垦殖场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创建示范点和江西省十大和谐村庄,云山垦殖场被评为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区,恒湖垦殖场荣获全国农业先进集体和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场称号。
二是民生改善力度不断加大。至2013年,全系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统筹实现全覆盖,“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已经变为现实,愁养老的“后顾之忧”、怕看病的“揪心之痛”成为历史;全系统累计实施危房改造任务14.47万户,累计落实国家财政补助资金34.16亿元,累计撬动各类社会资本260亿元,累计完成危房改造任务10.57万户,累计拆除危房面积605.9万平方米,累计新建住宅面积816.4万平方米,近35万农垦人乔迁新居喜圆安居梦。
(三)五个提档升级
1.农业生产提档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预计总产达56万吨,同比增长5%;生猪存栏数64万头,增长10%;生猪出栏95万头,增长1%;造林4500亩,森林覆盖率达70.3%。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率67.7%,机收、机耕率分别达76.3%、91.4%,机播(插)机管率达43.4%,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3个,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逐步深入,粮棉油高产创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工厂化育秧、生猪养殖标准化、畜牧高产攻关、现代渔业标准化、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和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全系统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个、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场1个、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场)3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6个。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共有各类农工专业合作组织646个,入社成员2.7万人,成员人均纯收入2.73万元;家庭农场达到5832个,经营总收入3.1亿元,经营耕地面积18.8万亩。
2.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69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15亿元,增长28%;工业品产销率达88%。园区经济支撑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以纺织为核心的现代服务加工园区、以中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制药园区、以食品为核心的现代食品加工园区、以冶金为核心的现代矿产加工园区、以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农垦现代园区不仅成为农垦经济的重要支撑与平台,而且成为属地的财税大户;共青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增幅达30%以上,中国驰名(中国名牌)商标达到5个、江西省著名商标达到14个;云山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增长20%。主导产业规模效应进一步凸现,纺织服装服饰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累计完成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90%以上。
3.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旅游品牌进一步树立,哪里有农垦哪里就是旅游风景区、江西农垦风景独好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不仅庐山、井冈山、三清山等著名景区依托或发源于农垦,而且铜钹山、大鄣山、华林山、黄岗山等新兴景区也是以农垦为平台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农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预计旅游产业营业额达136亿元,连续两年突破100亿元;旅游产业吸引投资达33亿元,连续两年突破30亿元。旅游产业转型全面升级,基本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积极发挥综合功能转变。经过专家评审和专业委员会审定,云山、上十岭、共青、大茅山4家垦殖场被认定为2012年度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4.招商引资提档升级。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全系统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98个,项目总投资2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10.8%,涉及汽车、化工、建筑、旅游、电商等众多领域。云山垦殖场与浙江金华商泰签约30亿元,其中电动汽车项目20亿元、硅能胶体电池项目10亿元;万龙山垦殖场引进总投资8亿元建设的萍乡市标志性人文景区西海温泉度假村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并运营。招商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亿元以上项目共47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4个,投资上规模、质量上水平已成为农垦招商引资的鲜明特色。
5.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网络建设结出硕果,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位一体网络信息化平台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了数据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共青鸭鸭天猫旗舰店“双11”日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再创佳绩,迄今江西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单位累计达到17个、创建单位达34个,追溯基地面积达60万亩,位居全国前列。
二、高举“深化改革”旗帜,着力推进“三大改革”、实现“四个梦想”、走好“五条道路”、推动“六项工作”
2014年,江西垦区将高举“深化改革”旗帜,着力推进“三大改革”、实现“四个梦想”、走好“五条道路”、推动“六项工作”,力争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0%、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出口总额增长15%、利税总额增长20%、人均纯收入增长15%的发展目标。
(一)推进“三大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创新土地流转思路,推动土地经营权改革。以市场为平台,以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为目标,积极引导、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2.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经营机制改革。绷紧农工利益这根“弦”,尊重农工“三资”(资源、资产、资本)这个“权”,把握农业劳力转移这个“势”,找准统分合作这个“点”,搭建经营服务这个“台”,借好政策“多予”这个“力”,大力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经营水平。
3.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服务机制改革。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工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
(二)实现“四个梦想”,凝聚强大力量
1.实现农垦人的富裕梦。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富裕是硬指标”的新观念新思维,发挥改革效力,激活内生动力,释放创新活力,深入推进“四化同步”,是实现百万农垦人民富裕梦的关键所在。
2.实现农垦人的和谐梦。坚持群众路线,畅通诉求渠道,创新社会管理,用平安农垦建设支撑平安江西建设,是实现百万农垦人民和谐梦的重点所在。
3.实现农垦人的秀美梦。更加凸显生态这一最大优势,更加唱响绿色这一最大品牌,更加秉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践行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和绿色消费观,是实现百万农垦人民秀美梦的核心所在。
4.实现农垦人的幸福梦。把“民生大于天”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把“民心重如地”落实到社会建设各方面,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是实现百万农垦人民幸福梦的根本所在。
(三)走好“五条道路”,提升新型城镇化
1.重视规划设计,走集约、生态之路。在“三向”战略的指引下,实现农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在“三区”战略的推动下,实现农垦城镇化建设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发展。
2.盘活优质资源,走整合、双赢之路。把城镇化与土地开发项目结合起来,着力破解资金难题;把城镇化与危房改造项目结合起来,加快垦区旧貌换新颜;把城镇化与现代园区结合起来,开创互惠互利的发展格局。
3.坚持产业带动,走扎实、持续之路。积极引进服装鞋帽、旅游度假、化工制品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培植一批能够支撑城镇化就近聚集人口、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以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农业示范区等现代园区为中心推进城镇化建设,做到依托园区、产业先行,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大力发展水稻、良种、水禽、水产、水果、蔬菜、纺织服装、生物制药、工艺制品、文化旅游等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在优化布局中增强城镇化建设的活力。
4.促进农工市民化,走融入、共享之路。破除户籍藩篱,加速农业户口向非农业户口的转变;实施危房改造,全面提升职工群众“住有所居”水平;通过筑牢保障体系,进一步让农垦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5.构筑新三元结构,走创新、升级之路。加快构筑新型城区、现代园区和旅游景区交相辉映、互动交融的城镇化新三元结构,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四)推动“六项工作”,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引向深入。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农垦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三是加快农垦推进昌九一体化建设步伐。四是加快垦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开创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新局面。六是扎实推进各类重大项目建设。
(作者系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贡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