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龙感湖 耕好绿色样板田

时间:2019-05-13作者:黄智敏 来源:《中国农垦》2018年第7期

2018年4月24日-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经济运行情况,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龙感湖农场(管理区)切实将湖北省委、黄冈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钉牢在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坚持“四个着力”,奋力谱写龙感湖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着力思想大转变,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扎紧绿色篱笆

抓学习。引导党员干部领会绿色发展精髓。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目标考评机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树立绿色政绩导向。

广宣传。引导人民群众认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教活动,让群众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体会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切身利益,进而成为绿色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行动者。

守红线。坚守生态安全这条经济发展红线和政治高压线,积极做好生态保护的减法,“规范一批、治理一批、关停一批、转型一批”;积极做好生态保护的加法,高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替代产业。

明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摈弃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以“两型经济”引领转型发展,立足本地历史产业基础和原始资源禀赋,大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深挖内生增长潜力,走出一条纺织产业、生态农业的高质量产业道路,合乎实际、行之长远。

二、着力动能大转换,

点亮产业品牌,寻求差异化特色优势

资源环境的硬约束、生态红线的硬制约,决定了龙感湖必须从生态资源的原生比较优势上谋出路,做活“一只虾、一袋米、一匹布、一群鹅”结合文章。

做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现代农业“虾稻共生”形成规模,聚力招商,筹划引进龙头企业,构建小龙虾“繁养加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做强“龙感湖小龙虾”和“龙感湖虾稻米”品牌,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龙感湖全产业链生态农业模式。

做强纺织面料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纺织产业集群,定向引进纺织及配套项目,支持企业开展技改和扩规扩能,抢抓国家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湖北省布局现代纺织生产基地的历史机遇,围绕打造中部地区纺织面料生产基地的远景目标,优化营商环境,把更多资质优、技术好、实力强的产业项目请进来服务好,并对落后产能关闭准入口。

做优新能源集成示范基地。支持大唐风电二期装机容量5.3兆瓦项目、华电技术改造的新上干湿发酵项目、秸秆发电启动提高生物质热能技改项目、龙感湖塞湖办事处中央预算内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加快天然气分布式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利用项目,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将龙感湖建设成为全国农村新能源集成示范基地。

三、着力结构大调整,

瞄准质量兴场导向,打赢供给侧改革硬仗

坚决打赢供给侧改革硬仗,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为壮大经济提供持续增长动力。

优化存量固底板。推进环保整改并在同一地理空间实施产业替换,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有效举措,也是化“危”为“机”的重要路径。铁腕去产能。依法依规集中拆除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7家企业,腾退土地600亩;分类整治实验区内14家企业;“腾笼换鸟”,引进5个新项目出清5家僵尸企业,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置换出更多时间空间。全力去杠杆。化解高企的杠杆率,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大力排查互联网金融和其他非法集资风险,化解房地产领域民间融资风险。聚焦抓环保。建立管理区、办事处、生产队三级河湖长制,开展“碧水保卫战”,完成畜禽养殖区拆除整治划分,推进秸秆露天禁烧、综合利用和“绿满龙感湖”行动,退田还湿还湖、发展生态产业,让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

培育增量补短板。立足本地地理区位和空间特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足“三农”短板。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健康种养业、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高标准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补足现代服务业短板。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规模结构、强化政银企对接,增强金融服务地方能力。推广“旅游+”模式,扶持发展一批农旅结合项目。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整合邮政、商务、交通、农村淘宝等渠道资源,加快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和电商平台拓展,支持商贸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推进电商下乡、农产品进城。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坚持城乡一体、协同推进,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通盘谋划实施,重点推进交通设施、供排水设施、信息设施、能源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配套完善,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盘活总量拉长板。政企分开提效能。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深化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创新土地管理添活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加强农场耕地保护,严肃查处擅自改变农场土地用途和非法侵占农场土地的行为,基本完成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生态功能有增强。放管服改革助营商。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放管服改革,落实联审联批制度,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降低看不见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看得见的税费成本,推动生产要素、政策资源、政府服务向实体经济聚集,让企业不仅生存得好,而且有实力做大做强。

四、着力融合大发展,

打通城乡瓶颈,构筑协同双赢格局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弥合城乡“二元鸿沟”,实现城乡互补、互利共赢。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获得感加码。从科学规划入手、从整体实施突破,以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城乡一体的良性互动。编制完成龙感湖城乡总体规划、城乡远景规划和特色集镇规划,落实“一城四区”功能定位;推进道路桥梁改造工程,畅通城乡交通网络;并以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新建、改造、修复排涝泵站涵闸和圩堤,增强抗旱涝能力,营造城乡共享互联的宜居环境和发展空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谋划扶贫攻坚事业,为公平感加分。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脱贫一批。发展现代农业促增产增收,实施安居工程促新农村建设,优化诊疗服务促医疗扶贫,在全市率先实现整区脱贫,让贫困人口在致富路上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为安全感加力。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结合,实行党委政府主导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统一。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核心作用。推进村务公开,鼓励村民参与,强化外部监督,建立领导有方、执行有力、干事有为的基层战斗堡垒,形成良法善治局面。培育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分层次分领域培育一批高素质新型农民人才。从机关事业单位和镇村筛选一批技术骨干、种养能手、经营大户,以先进带后进。采取内外互动,出台农村人才配套支持政策,引进一批对口急需人才,同时组织本地人才外出实地学习,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湖北农垦龙感湖农场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