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是光明食品集团的核心主业,是光明集团食品全产业链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光明食品集团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农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在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集团农业面临的生态、环保压力也不断增大,急需推进农业生态建设,保障光明食品集团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光明集团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和面临的生态压力
(一)集团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光明食品集团下属农场分布在上海市郊的崇明区、奉贤区、浦东新区、江苏盐城、安徽黄山等地,区域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3万亩、林地面积12万亩、水产养殖区域面积10.7万亩。集团下属农场主要业务为:粮食、生猪、奶牛、蔬菜、花卉、水产、禽蛋等。
2016年光明集团地产粮食30万吨、上市生猪110万头、奶牛存栏8.5万头、水产养殖面积10万多亩,集团农业保障市场农产品供给、服务上海市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集团加强农业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品牌创建等工作,提升产加销一体化水平。目前集团共有光明乳业、农工商超市、都市农商社、光明米业、上海鲜花港、上海牛奶集团、上海蔬菜集团、上海良友集团等8家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长江农业、跃进农业、黄海农贸、川东农业、西郊国际、上海梅林、爱森肉食、一只鼎、大瀛食品等20家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集团现代农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目前集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上海市著名商标10个、上海市名牌产品10个。以品牌扩通道、以品牌控资源、以品牌增效益、以品牌创规模的农业产业化商业模式正在形成和发展。
(二)光明集团农业面临的生态压力
在集团农业规模不断增长、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集团农业生态压力和环保问题也不断增多。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土壤物理性状变差、养分失衡、耕作层变浅、有益微生物缺乏等现象逐步显现。据近期集团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数据显示,光明食品集团农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总体偏低。集团下属老牧场环保污染问题突出,这些牧场规模小、环保设施落后,效益差,污染影响大,对周边造成的环保问题较为突出。个别猪场、牛场存在渗坑排放、废水直排河道、粪污直排防疫沟等行为。部分养殖场防疫沟黑臭严重,棚舍陈旧,雨污分流未实施改造或改造不彻底,堆粪棚容积过小,畜粪露天堆放,粪污跑冒滴漏情况时有发生。
二、提高认识,增强农业生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积极贯彻国家生态战略,加强光明生态农业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发展要求。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批纲领性文件,2016年 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举措和要求,强调要加大耕地资源、水资源、森林湿地资源、草原资源、渔业资源等五方面保护力度,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使透支的农业资源逐步修养生息,筑牢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在环境治理方面,重点是开展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治理,强化地下水超采、耕地重金属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推动农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作为光明食品集团现代农业板块,要积极响应贯彻国家号召,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保护好耕地资源,努力建设美丽农场。
(二)加强生态建设,打造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光明食品集团是上海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承担着为上海市民提供安全优质农副产品的重要责任。集团农业是集团食品产业重要的原料基地,安全的土壤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土地保护,才能保证土地质量,生产出安全绿色优质的农副产品,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提升集团安全优质农副产品的生产保障能力。农业是最大的绿色工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越来越成为城市健康发展所需要,都市人不仅需要安全优质农产品,也越来越需要田园风光养眼洗肺,丰富生活。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发展都市生态休闲农业,集团农业可为市民发挥更大的服务功能。
(三)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实现集团农业转型升级
光明集团农业经历了前几年快速发展,现在,必须从量的发展,提升到质的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保障集团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些,光明食品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农业生态环保整治专题大会,要求切实搞好环保工作,建设环境优美的殷实农场。对于生态农业建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统筹考虑生态安全,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及时采取科学措施,大力实施土壤培育、土地整治、土壤环境治理等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土地安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
三、科学谋划,多管齐下,推进光明集团生态农业建设
(一)优化养殖布局,实施好养殖场关停整合提升计划
要针对目前老牧场多、小、差的特点,根据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和上海市环境保护整治要求,坚决关闭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差、生产水平低、养殖规模小的养殖场。保留养殖场要根据规模匹配饲料田,满足牧场畜粪还田和饲料生产需要,防止过度养殖对土壤的破坏。要加强养殖规划研究,合理布局养殖生产。要按照养殖场数量减少、保留场规模扩大、养殖环保设施提升、布局选址更加优化的要求,制定好集团区域奶牛、生猪养殖场关闭整合提升计划。
(二)加强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提高绿色生产水平
要按照上海市化肥减量工作目标,至2020年,集团化肥使用量要减少20%,化肥亩均使用量要降至24公斤/亩以下。要充分利用集团养殖场畜粪资源,大面积推广畜粪制作有机肥和畜粪科学还田工作。大力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缓控释肥料,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推广机械化精准施肥和大型机械化施肥,综合运用以水调肥、肥水协调管理等综合调控措施,实现肥料养分利用的最大化,减少肥料用量,降低面源污染。要按照上海市农药减量工作目标,至2020年,化学农药亩均使用量要从目前的每亩1.37公斤降至每亩1公斤以下。充分利用植保监测技术体系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系统等平台,及时调查、掌握、发布科学防治措施,保证防治及时有效。要根据种植品种,种植时间,品种抗病(虫)性,做好精准预测、科学确定用药数量,杜绝“保险药”现象。100%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三证”不全(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证号、产品标准号)和国家禁用、限用的农药,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科学处置。要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综合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防治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积极推广先进高效植保机械,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减少农药使用数量。
(三)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做好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要扎实开展种养结合工作,大力推进以畜粪生态还田为主的循环农业建设,实现畜粪资源化利用。要建立和完善种养循环农业体系,将牧场畜粪尿经处理后用作有机肥还田,减少畜粪污染,实现变废为宝。要加强农业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完成各项环境整治任务。要加强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100%实现农作物秸杆禁烧,增强土地肥力。加强秸秆制作奶牛饲料、有机肥辅料、食用菌基质等秸杆资源化利用工作,创新秸秆收集利用方式。
(四)加强用地养地结合,合理茬口布局
要增加绿肥和冬季深耕晒垡面积,降低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休养力度。大力推广冬作绿肥种植、冬耕晒垡等耕地养护措施,逐步构建起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粮食耕作制度模式。逐步改变农场一贯的水旱轮作模式,实施多种作物的轮作模式,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性状,改变田间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要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稻田年深松深翻面积占三分之一,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20厘米以上。积极争取政府扶农政策,加强管理,落实力量,科学规划,组织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污水处理、农田林网、农业生态治理等项目建设。按要求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河道养护、河道治理、河道轮疏、田间防护林建设、林业养护等工作,改善农场环境,推进农林水全面协调发展。
(五)加强土壤质量监测调查,保护土壤环境质量
针对农场土地现状,组织开展好《光明集团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检测》和《上海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等项目。实现光明集团土壤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构建集团土壤质量长期定点监测网络体系。以典型农田基础肥力演变和农田污染监测研究为核心,定期开展定点调查、田间试验、样品采集、分析化验和数据统计等工作,加强土壤保育技术研究推广,保护和改善土壤及田间环境质量。开展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水产养殖场等水质及环境监测工作。组织好生态农业技术专家队伍,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明确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对所有农业项目,加强环保评审,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做好环保后评估及问题责任追究。对所有农业单位,签订严格的环保工作责任书,明确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列入对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主要考核指标。要根据生态农业工作要求,加大力量,组织开展好牧场畜粪治理、牧场减排项目、不规范养殖整治、农药化肥减量、农田废弃物清理、黑臭河道治理、秸杆禁烧等工作,保障光明食品集团现代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光明食品集团农业发展部)
责任编辑: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