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娥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
与往年相比,2011年受1月份严重寒冷阴雨天气影响,我国南方各地荔枝成熟期普遍推迟,整个荔枝上市时间压缩。各地区以及不同品种的荔枝上市供应较集中,尤其以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甚,对荔枝的市场供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是产品市场供需状况最直接的反映指标。基于中国荔枝价格信息平台的监测数据,可以分析2011年荔枝产业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趋向和表现特征。
(一)2011年荔枝销地价格总体走势分析
自5月11日至8月2日,中国荔枝价格信息平台对北京(华北地区)、上海(华东地区)、重庆、成都(西南地区)、广州(华南地区)和长沙(华中地区)6大城市的荔枝市场价格进行监控,汇总整理出妃子笑、桂味、黑叶、白糖罂、白腊、糯米糍、三月红、鸡嘴荔等13个荔枝品种的市场价格走势图。在此,我们仅对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白糖罂和黑叶等五种我国主栽荔枝品种的批发市场价格走势进行分析。
图1 2011年我国主要荔枝品种批发价格走势图
总体上看,在上市之初各品种荔枝的批发价格都较高,但是其后价格下降趋势明显,部分品种下降幅度较大。具体来看:①妃子笑的批发价格在上市至6月中旬有明显的波动下行态势(由5月11日43.2元/公斤波动下降至6月12日11.2元/公斤);之后价格在9元/公斤附近保持较稳定状况,增跌幅在1.2元/公斤;至7月下旬价格波动跌至6元/公斤,在6月中至7月底期间的最高价为12.4元/公斤,最低价为5.8元/公斤;②白糖罂批发价也呈现平滑下行态势,先是由5月16日最高价41.2元/公斤波动下降至6月12日12.2元/公斤,之后稳定在9.2元/公斤左右,增跌幅在1.2元/公斤,7月下旬至最低价5.8元/公斤;③黑叶的批发价格在上市期间呈波动平稳的态势,除了刚上市当天(6月13日)为最高10.4元/公斤,不同阶段的价差并不明显。以5.8元/公斤为中间值上下波动,振幅在1.4元/公斤,最低价格至4.6元/公斤;④桂味的批发价格在整个上市期间呈先降、平稳、回升的三阶段,不同阶段的价差并不明显,6月19日最高价为17元/公斤,7月2日降至11.8元/公斤,后以10.6元/公斤为中间值波动,振幅在1.8元/公斤左右,最低价为8.8元/公斤,至末期回升到13.8元/公斤;⑤糯米糍批发价格上市期间呈现明显的先下降后回升走势,由6月24日的30元/公斤下降到7月15日8元/公斤;之后收市回升至10元/公斤。
(二)2010和2011年各主要荔枝品种销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2010和2011年中国荔枝价格信息监测平台持续监测了北京(华北)、上海(华东)、广州(华南)和重庆(西南)4大城市市场上荔枝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将4大城市数据进行整合后,我们可以对比分析这两年荔枝销地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由于今年各地荔枝上市时间普遍延后约20天左右,两年中相同日期的价格比较意义不大。按照荔枝上市节奏,我们选取同品种荔枝两年中相近上市节点,将其拟合成上市第1天、第2天……进行比较分析。
1、妃子笑销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年4月28日至7月1日与2011年5月11日至7月14日(共计65天)时间段,对比分析两年中妃子笑的销地批发市场价格。由于上市时间推迟,市场需求显然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积蓄。因此,2011年妃子笑在5月中旬上市初期,销地平均批发价格超过35元/公斤,也远远超过2010年相同上市节点的价格。但随后价格下降趋势非常明显,在上市的约前20天内,平均每天持续下降幅度超过5%。至上市第26天,妃子笑2011年批发价格开始降至与2010年同一节点上的相近价格水平,降幅开始趋缓,自第29天开始逐渐低于2010年同一节点上的价格。
2、黑叶销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年5月26日至7月8日与2011年6月16日至7月29日(共计64天)时间段,对比分析黑叶的销地批发市场价格。2011年的黑叶以高于去年的批发价开市,但随即价格下滑至第10天的5.4元/公斤,并维持在5元/公斤附近平稳运行,直到第32天才开始缓慢反弹至6.6元/公斤。与2010年黑叶中期批发价波动剧烈相比,2011年的黑叶中期价格较稳定,但比去年价格要低1~2元/公斤。2011年的黑叶前期和后期的价格走势与2010年相似,但波动较小于去年的波动。
3、桂味销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年5月30日至7月10日与2011年6月19日至7月30日(共计42天)时间段,对比分析桂味的销地批发市场价格。2011年桂味的批发价与其他荔枝品种相比波动更为明显,但与2010年同一节点的桂味批发价相比,其波动幅度有所减小,走势相对平稳。2011年桂味的批发价初期价格与2010年基本一致,随后直线下滑,由17元/公斤快速下降至10.5元/公斤,并在11元/公斤附近小幅波动,直到第40天才平稳反弹至13.7元/公斤,这种走势与2010年同一节点的走势一样,但总体的批发价低于去年的批发价。
4、糯米糍销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年5月29日至6月23日与2011年6月13日至7月8日(共计27天)时间段,对比分析糯米糍的销地批发市场价格。2011年糯米糍以30元/公斤的高价开市,但随即快速下降至13元/公斤,在前6天里降幅达23.3%,虽然在第7、8天出现反弹但幅度不大,之后价格维持在9元/公斤上下平稳运行。2010年糯米糍的批发价在前11天都是维持在40元/公斤以上的高位,约是2011年糯米糍同一节点的价格的2倍,其后期价格波动较大,但都能维持在15元/公斤以上。与2010年糯米糍同一节点的价格相比,2011年糯米糍批发价在整个上市期间都低约10元/公斤。
5、白糖罂销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年4月28日至6月18日与2011年5月14日至7月4日(共计52天)时间段,对比分析白糖罂的销地批发市场价格。尽管上市时间推迟积蓄了一定量的市场需求,但白糖罂高价上市的好时光并未持续几天。在保持了10多天略高于去年同一节点的价格水平5元/公斤后,自第15天,白糖罂2011年批发价格降至与2010年同一节点上的相近价格水平,并保持几乎完全相同的平缓下降态势。但自第31天开始,价格下降趋势相对明显,降到2010年同一节点价格水平之下。最后以低于去年同一节点价格水平9元/公斤的价格收市。
自5月11日至8月2日,中国荔枝价格信息平台对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和四川等6个荔枝主产区产地价格进行监测,汇总整理出妃子笑、桂味、黑叶、白糖罂、白腊、糯米糍、三月红、鸡嘴荔等13个荔枝品种的产地价格走势图。在此,我们仅对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白糖罂和黑叶等五种我国主栽荔枝品种的产地市场价格走势进行分析。
(一)2011年我国荔枝主产区荔枝市场价格总体走势分析
图2 2011年我国荔枝收购价格走势图
总体上看,除黑叶在整个上市期间收购价格保持平稳微降态势外,其他各品种荔枝收购价格都呈现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明显。具体来看:①尽管上市初期糯米糍收购价格数据缺失,但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信息揭示糯米糍的收购价波动幅度较大。从6月中旬16元/公斤到7月中旬的2元/公斤,降幅达77.67%,月平均降幅达38.83%,日降幅为13%;②妃子笑收购价格呈现平稳下落状态,下降趋势明显。在5月中旬达最高价格28元/公斤,6月下旬达最低价格4元/公斤,7月份价格开始回升出现翘尾现象;③白糖罂的收购价格走势图与妃子笑收购价格走势非常类似。从5月中旬25元/公斤降至6月底3.33元/公斤,日平均降幅2.39%,此后呈现平稳波动,平均价格维持在4元/公斤;④黑叶收购价格保持稳定,大多数时间在2.5~3.0元/公斤,其最高价格为5.5元/公斤;⑤桂味收购价格波动较大,最高价格25元/公斤,最低价格3.15元/公斤。
(二)2010和2011年主要荔枝品种产地价格对比分析
1、妃子笑产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5月中旬,海南妃子笑率先上市。6月份广东的茂名、湛江、惠州等地以及广西钦州等地的妃子笑也相继上市。由于我们并未监测到海南产区的荔枝收购价,所以此处妃子笑的收购价主要是指广东与广西产区的收购价。我们选取2010年5月19日至6月18日与2011年6月3日至7月3日(共计31天)时间段,对比分析妃子笑的产地市场收购价格。相对于2010年同一节点的价格水平,2011年妃子笑产地收购价波动较大。在6月上旬,2011年妃子笑的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一节点的价格,而进入中旬,妃子笑收购价格开始与去年同一节点价格持平,期间虽有波动但价差不大,但自下旬起妃子笑收购价开始低于去年同一节点的价格并持续下跌至4元/公斤,之后虽有反弹走势但不明显。
2、黑叶产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年5月25日至6月14日与2011年6月10日至6月30日(共计21天)时间段,对比分析黑叶的产地市场价格。与去年一直保持稳定甚至略显上行的价格走势不同,今年黑叶的产地收购价显现出明显的波动下行态势。2011年的黑叶收购价开门红,比去年同一节点的黑叶收购价要高2元/公斤左右。但随着供应量的增加,第5天开始黑叶的收购价急剧下降,一天之内跌幅达36.3%。之后在平稳运行6天后开始持续下行,最后跌至2.54元/公斤,以去年一半的价格收市。
3、桂味产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年5月27日至6月19日与2011年6月17日至7月10日(共计24天)时间段,对比分析桂味两年的产地市场收购价格。2011年的桂味收购价表现为高开后快速低走。上市之初比去年同一节点的价格高约10元/公斤,但上市第4天即开始急剧下跌,在第5天(6月22日)开始低于2010年同一节点的价格,并持续下滑至第16天的5元/公斤才保持稳定运行态势,之后出现翘尾,反弹至约10元/公斤收市。
4、白糖罂产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年5月19日至6月18日与2011年5月28日至6月27日(共计31天)时间段,对比分析白糖罂的产地市场收购价。2011年的白糖罂收购价高位运行,在前10天里的平均收购价比去年同一节点要高5.23元/公斤。但自第10天开始呈明显下行走势,下滑至第16天的6元/公斤,跌幅高达57.1%,之后桂味的收购价开始低于2010年同一节点的价格,期间虽有反弹,但仍然呈下行走势直至收市。
5、糯米糍产地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年5月29日至6月15日与2011年6月19日至7月6日(共计18天)时间段,对比分析糯米糍的产地市场产区价。糯米糍2011年产区价格在整个上市期间都在低位下行,每天价格平均低于2010年同一节点价格在10元/公斤以上,其最高价为24.5元/公斤,最低价为5元/公斤。
三、2011年荔枝市场供需状况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通过销地和产地荔枝价格分析,以及产地生产者和销地经销商调研我们可看出:①由于2011年荔枝上市时间推迟,市场需求得到了一定的积蓄。因此在上市初期,荔枝市场价格高于去年同一节点的价格水平;②随着荔枝大批量上市,最初积累的市场需求已得到有效释放,价格水平开始持续走低,降幅高于去年同一节点;③自6月中旬起,荔枝市场供给量相较去年同一节点供给量增幅加大,而市场需求相对萎缩,大多数主栽荔枝品种销售价格继续走低,以低于去年价格收市。
进一步分析今年荔枝价格低迷、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原因如下:
(一)天气影响
气候条件不仅影响荔枝的生产,也直接影响荔枝的市场销售。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各地的气候出现异常,华东等地区持续阴雨天气,不仅给当地荔枝的批发零售带来操作上的困难,也降低了消费者对荔枝这种岭南水果的购买意愿;二是华北和华中等地区连续干旱高温,给荔枝保鲜带来困难,荔枝货架期缩短,零售商进货积极性下降,而消费者对于不够新鲜的荔枝购买欲望不强。
(二)运输成本影响
在荔枝上市初期,出于抢先争市的考虑,经销商纷纷从产地空运荔枝到各大销地城市销售,运输成本甚至会高于产品收购价格。随着荔枝批量上市,经销商改用大货车来运输荔枝。据成都驷马桥水果批发市场的经销商介绍,在市场刚刚进入大车运输阶段,每车荔枝销售毛利润(批发价减去收购价)可达5~6万元,但其中运输费用占比高达60%左右。高昂的运输费用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从而影响了经销商经销荔枝的积极性。尽管国家出台了农产品绿色通道等惠民措施,但显然运输成本仍然是制约荔枝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包装与保鲜技术问题
当前国内荔枝从产地到销地的物流过程中,主要采用简易冰镇式保鲜方法。即在产地进行简单地冰水预冷后装箱(一般为白色泡沫箱),在箱底放置大块非密闭冰块,略好些的措施是在箱内加放两个封口的、内置冰块的大支可乐瓶。这种保鲜方法不仅导致荔枝运到销地后的货架期很短,零售市场上卖相较差,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物流成本。
(四)荔枝流通中不同环节的协作性差,降低产品流通效率
出于方便性或者增加重量的目的,产地果农采摘的荔枝携带大量枝条;收购点组织大量人员对所收购的荔枝进行人工初捡(剔除较大枝条和坏果)和装箱,装箱时挑选品质相对较好的大果覆盖在箱体表面,而下面遮盖住品质较差的果或者小果。而产地的相关行为给销地经销商的业务运作带来较多不便。部分经销商反映其必须对产地来的荔枝进行二次分检,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而荔枝作为一种相对娇贵的水果,流通中每增加一道工序都会带来较大的数量损耗和品质降低等问题。
(五)产品认知不足或存在产品误读导致主动消费需求不足
去年进行的一项消费者调研表明,即使是在有着荔枝消费传统的产地城市广州,居民对于荔枝的品种、营养功效、功能成分的认知也远远不足,而“一把荔枝三把火”的错误观念却深入人心。甚至,每到荔枝上市季节,各种媒体都会刊出要消费者适度品尝荔枝的“善意提醒”。在这种情况下,荔枝的市场消费需求显然受到严重制约。
四、几点建议
随着投产面积的增加和生产环节先进技术发展,荔枝的市场供给量逐年上升,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开拓市场提高消费需求、理顺流通链条使其货畅其流成为荔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面对今年荔枝较为严峻的供需形势,各产地相关部门都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本地产品销售。具体包括:①多方联系邀请外地客商到本地收购荔枝,为外地客商在本地的收购活动提供各种便利;②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利用连锁超市在全国的销售网络销售荔枝;③鼓励本地较大规模的果园或者销售大户,联合运销荔枝到外地市场;④有组织地到各大销地批发市场,联合当地经销商推广本地荔枝;⑤利用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发布本地荔枝供应信息并推广销售荔枝。
但从长期来看,要想切实解决荔枝市场供需矛盾或者说促进荔枝市场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达到供需平衡,显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加大宣传,增加消费者产品认知,淡化“上火”偏见
应通过多种方式对消费者进行荔枝科普知识的传播教育,增加其对荔枝品种、功能和营养价值的了解。同时,利用权威媒介和权威人员来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到“荔枝上火”只是少数人的偶发现象,而并不具备普适性,从而打消消费者购买荔枝时的健康方面的顾虑。
(二)实行荔枝分级制度,进行分级包装和分级营销
长期以来,荔枝鲜果的销售都主要采用粗放式的营销方式。荔枝高雅的岭南佳果形象并未得到有效支撑,荔枝的市场形象模糊。按照产品大小、品质,甚至果树树龄,对荔枝鲜果进行分级分捡包装,不仅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也有利于荔枝市场形象的塑造。
(三)积极打造并壮大产区本土经销商队伍,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逐步转变产地在产品流通中的被动地位
由产地调研可知,当前产地本土荔枝经销商队伍力量薄弱,荔枝销售主要依赖于外来客商。产地并未掌握荔枝流通中的价格话语权。因此,各产地政府应该积极打造本土多元化的经销商队伍,推进荔枝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从而提升产地在荔枝产业流通中的议价能力。
(四)加强荔枝品牌塑造
通过区域性或者组织性荔枝品牌塑造,利用龙头品牌效应带动整个产业市场的发展。
(五)大力发展保鲜技术和完善冷链物流
大力发展保鲜技术和完善冷链物流,保证市场销售荔枝的新鲜品质并延长其货架期。
(六)加强荔枝加工业发展
加工业对于荔枝鲜果的消化,可以缓解荔枝鲜果终端市场的销售压力。当前,我国荔枝加工业发展滞缓,鲜果消化能力较低,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市场拓展不足。荔枝主产区政府应大力扶持当地各种形式的荔枝加工业的发展,积极拓展荔枝加工品的市场空间。这不仅能缓解荔枝鲜果集中上市期的市场销售压力,也能提升产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