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末夏初,江南诗山敬亭山景色如画。在山外的宣城楼市“嫩绿”一片之中,却有一处叫作“优诗美地”的楼盘销售火爆,它以其新颖的规划设计、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精准的服务理念赢得开门红。6月18日,购房者早早地在售楼部排起了长龙,首期176套房源当天售罄。时隔几个月,二期72套同样被认购一空,销售金额过亿元。
“优诗美地”是安徽农垦通和房地产集团在宣城开发的项目。2016年,通和集团累计销售各类物业共2011套,营收7.88亿元,令业界刮目相看。
与之媲美的是,安徽农垦投资金融业也羽翼渐丰,2016年实现效益6000万元,同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它们与安徽农垦的主体——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共同构成了垦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去年,安徽农垦战胜了多重严重自然灾害,抗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利润2.09亿元,职均收入31287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2.1%,大灾之年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体两翼战略正在谱写安徽农垦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调结构——强健现代农业主体
现代农业是安徽农垦立垦之业和主体支撑。近年来,安徽农垦根据各农场的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加快区域性资源整合,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设立了农垦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奖补专项资金,支持旱改水、生态种养、高端设施农业、优质产品开发等方面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大田农业、高效农业、高端农业、服务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形成了多品种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经济构架。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功能,实现生产、生态、休闲、文化多功能并举。
——围绕生产功能,建设产业基地。在沿淮农场形成了28万亩小麦、水稻、大豆产业带,在沿长江农场形成了20万亩棉花、水稻、油菜产业带,在皖南丘陵形成了5万亩的茶叶生产带,建设了13个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设了规模化的淮南农场800亩蘑菇和1000亩葡萄生产基地、方邱湖农场280个温室大棚600亩蔬菜基地、水家湖5300亩草莓基地和正阳关农场600亩果蔬基地。垦区目前已形成皖南茶区以发展景观苗木、无性系良种茶园为主,沿江沿淮城郊型农场以发展蔬菜和水果为主,沿淮行蓄洪区农场发展畜禽养殖为主,淮北砀山果园场以发展优质设施水果为主的高效发展模式。优势产业带的建设,提高了垦区农业区域化、优质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以粮食加工、茶叶、水果、酒类、禽蛋等为代表的垦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业绩突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农垦优质安全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皖垦种业公司再次被中国种子协会授予“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荣誉称号。倮倮米业多个产品和包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证书。雁湖面粉公司被评为2016年度国家“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部分产业已在全省发挥领军作用。
——围绕生活功能,发展体验农业。垦区各农场依据本场的自然条件,确立发展“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观光农业;“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欣赏农家民俗”的乡村农家乐体验以及“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农业科普教育旅游项目,努力提供“可欣赏、可展示、可参与、可体验、可食宿”的体验产品。目前,安徽农垦以“农场乐”为主题的休闲体验涉农旅游业已初具规模,重点打造了以敬亭山茶文化、水家湖草莓文化、皖河回民文化、龙亢农业科技文化等为代表的农场旅游点,其中敬亭山茶场、水家湖和龙亢农场正在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庄园。
2012年以来,位于蚌埠市的龙亢农场先后与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北京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中国联通安徽分公司等单位进行合作,年平均投入建设资金300万元,用于农业物联网建设,完成了首期3000亩农业物联网工程。布设高清摄像头109个,传感器38组,研发车载土壤成分快速检测系统一套,建设小型气象站2座,为21台套农机安装了智能监管系统,并配套建设了500平方米的物联网演示与控制大厅,初步构建了由远程视频监控、大田数据采集、农机作业监管、“我的农场”“庄稼医院”“网上供销社”等6大物联网应用系统。农场被批准为农业部大田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安徽省大田物联网重点示范场(县),作为科技型农场,每年吸引近3万人次前来观赏体验和学习。
敬亭山茶场开发兴建了“绿雪苑”“绿雪原生园”“绿雪泉”“绿雪姑娘亭”等景点,还与省城旅行社及有关中学合作开展春季中学生春游社会实践活动;位于合肥北大门的水家湖农场每年举办草莓文化节活动,吸引前来休闲采摘游客5万人次;地处黄河故道的砀山果园场,近年来每年配合地方政府举办“梨花节”,接待游客数万人;安徽省文联还确定敬亭山茶场为安徽省文艺家创作基地。
——围绕农业的生态功能,抚育绿水青山。在安徽农垦百万亩面积中,山地林地和水面占到了20%,大多农场都地处城乡结合部,不少农场依山傍水。长期以来,垦区一直注重加强生态保护,守护天蓝、山青、水秀,在良好生态环境里开展“美好场镇”建设,不断提升“农垦颜值”。
敬亭山有一座子山峰,其北麓杂草、灌木葱茏,是发展名优茶园的绝佳之地。为了保护利用好这处资源,敬亭山茶场严守绿色生态,在陡峭的山坡清理杂树、杂灌、乱石,硬是靠职工肩扛手抬一点点运下山,几百亩的良种茶园替代了杂草荆棘丛,如今敬亭山北坡早已郁郁葱葱,一片新绿换旧绿。敬亭山茶场又修起了一条盘旋而上的水泥路,山顶建起了凉亭,将茶园和“敬亭绿雪”生态观光旅游融为一体,引得节假日来此游园观光、骑行的人络绎不绝。
——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在农业功能转型中,垦区农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大农业“接二”力度。“接二”,就是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以食品加工为主导打通农业产业链,围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同时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通过农业众筹、预售、聚土地等多种创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开通旅游观光、土地租赁、农产品销售等网上服务,实现农产品按订单生产,有效降低农产品销售风险。业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皖垦农产品电商平台网上商城生意兴隆,正是整合了全系统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基地的生鲜、蔬菜、水果等资源,推广营销,从而形成了独具农垦特色的“互联网+农场+追溯+生鲜”电商体系。
“连三”,就是大力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把农业当成旅游产品来开发,建设一批体验农庄精品,重点发展垂钓、餐饮、休闲、娱乐和葡萄采摘、游观光等项目,并做好商务需求配套的文章。近年来安徽农垦在省会合肥开设了四个大型农垦产品商超,推动“放心农垦农产品”进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社区、超市和部队,同时以皖垦农产品公司为经营龙头和纽带,以垦区各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农场为依托,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以安全优质高效农产品为主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建设。
龙亢农场发展的近千亩“开心稻田”,由于采取“看得见+有机+电商众筹销售”的运作模式,大米每斤销售价20元左右,亩均收入达到8000元,同时每亩养殖麻鸭12只,每亩再增收益600元。
皖垦茶业集团投资兴建的宣城市第一家都市生态田园——亚龙湾开心农场,总面积近3万平米,每份菜地面积25-30平米,园内实行全监控封闭式管理,免费提供各种农具和有机肥,浇菜用水全部安装到地头,每位入园业主空手而来,就能享受到农耕的乐趣,同时又能收获新鲜、安全的绿色蔬菜,到目前1000份菜地已被认购一空。
与此同时,安徽农垦创新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15年初,安徽农垦集团积极整合系统内农服资源,发起创立了安徽农垦占比45%的安徽省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家以农垦为主导、以农服为主营的省级现代农业服务商。省农服公司组建两年来,发挥龙头作用,以完善技术、资金、农资供应、仓储烘干服务为重点,不断完善“331”服务模式,周边多县区政府农业主管部门领导先后考察调研安徽农服公司,洽商合作与服务事宜。2016年,来自全省的500余名农业经营大户与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核心订单服务面积已达50万亩,辐射面积突破100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安徽农垦农业转型发展的崭新亮点,有力推动了垦区农业由生产经营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
转方式——锻造经济腾飞双翼
房地产业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三高”型行业。“十一五”初期,为了摆脱垦区经济对农业的过度依赖,安徽农垦面向市场,大胆聚合人财物组织化的优势,组建了农垦通和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泥腿子撸起裤管进城,从躬耕种田到盖高楼大厦,安徽农垦房地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通和集团始终如履薄冰,不断地寻找阶段性市场差异,以提高差异化竞争力取胜。为了谋求快速发展,通和集团有效地利用整合农垦资源,不断发挥垦地合作和资金、人才优势,在巩固合肥市场的同时,向农场所在的县市进军,先后在宣城、滁州、淮南等四线城市确立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二级市场联动的开发平台,走出了一条具有农垦特色的房地产发展之路。
几年来,通和集团运用“互联网+”营销模式,积极探索房地产营销新渠道,围绕开发“用户思维”,探索建立网络营销平台。目前,微博、微信、APP等移动互联终端平台已成为通和房地产营销新模式的利器,“通和”品牌价值正在快速提升。2016年,通和旗下宣城公司的“优诗美地”项目创造了全年销售住宅326套、数次开盘即售罄的骄人业绩,成为区域有较大影响力的热销楼盘;通和天长公司开发的“易居天韵”项目持续热销,全年销售各类物业699套,成为天长市域销售龙头。
投资金融业是安徽农垦近年来新增主业和经济发展重要动力。2012年6月,安徽农垦发起成立皖垦小额贷款担保公司,4年多来,为农垦贡献利润总额1.04亿元,2016年预计实现利润2208万元,占到集团同口径利润总额的13%,投资与金融板块效益初显,在融入和支持安徽农垦现代农业、房地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桥梁纽带作用。皖垦小贷公司连续三年取得省金融办AAA级最高信用评级和合肥市政府金融企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通报表彰,被评为向大股东借款等创新性业务首批试点单位,标志着皖垦小贷在艰难前行中闯出了一条路。
“十二五”以来,安徽农垦还参股发起中垦融资租赁、中垦流通,参股国元保险,参与中垦农场联盟,投资收益明显,还成功发行中期票据,促进了垦区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与徽行、农行等开展了战略合作,实现了垦区融资手段从间接融资向直接和间接融资并重的跨越。
转型,带来了垦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喜人景象。《中共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贯彻实施意见相继出台后,安徽垦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浪潮。乘着改革的浩荡东风,2017年安徽农垦提出了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增长13%,利润总额2.3亿元、增长10%的发展目标。
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安徽垦区雄心勃勃,正全力打造全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