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时间:2019-05-13作者:傅学军 来源:《中国农垦》2018年第10期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国家推进品牌兴农的背景下,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在抓好老品牌刷新的同时不断打响新品牌,近年来通过借助节庆、展会、媒体等手段,推介好品质、联系好客户、扩大好影响,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品牌兴农之路。

借节庆,推介好品质

湛江味道,农垦“三绝”!这是湛江农垦近年来喊出的口号。这口号“高大上”:高——雄厚央企实力,中央直属垦区广东农垦旗下大型企业集团;大——自有生产基地,直营农地100多万亩,家庭农场管理模式;上——长年时间积累,始于1951年,致力全产业链农产品生产加工。“三绝”指的是湛江农垦三大老品牌:人见人爱“菠萝罐”(三叶牌菠萝罐头);独一无二“海洋茶”(雄鸥牌蒸青绿茶);九死一生“红江橙”(红江牌红江橙)。

湛江农垦是建国初期按照中央决策发展天然橡胶种植而创建的。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实行多种经营。除橡胶、蔗糖、剑麻等主导产业之外,另有水果、茶叶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其中上述三大产品因生产早、品质高、影响大,经常供不应求。尤其是1971年在红江农场发现并培育的红江橙,因果型适中、皮薄易剥、肉色橙红、鲜艳光泽、肉质柔嫩、化渣多汁、酸甜适度、风味浓郁等特点,1986年12月被农牧渔业部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柑橙黄龙病蔓延,红江橙产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曾经具有广泛市场和良好口碑的红江橙,一下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后来在农业部及广东省农垦总局的关怀支持下,红江橙产业慢慢得以恢复,但真正知道的人很少。

为了让正宗的红江橙重出江湖,2015年12月12日,湛江农垦第一届“正宗红江橙开摘节”在台风后如期举行。参加当天仪式的主要媒体有CCTV-7、《农民日报》《中国农垦》《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宣传到位,效果立竿见影,从第二天开始,红江农场及其职工的红江橙园人来车往,销售空前火爆,价格持续走高。

2016年12月10日,第二届“正宗红江橙开摘节”暨红江橙展销中心开业仪式举行,其中红江橙的拍卖环节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新上市的20箱10斤装特级红江橙,最终拍卖成交价1.8万元,即每箱900元每斤90元。而在随后的红线橙拍卖会上,两箱10斤装红线橙被京东·湛江馆客商以1.1万元竞得,即每箱5500元,每斤550元,每个183元,创造了红江橙最高售价。

此事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采摘仪式后,红江橙品牌影响力迅速扩大,社会上一时间掀起了红江橙热潮:一是红江橙展销中心电商发货频繁,最高时一天超过300吨;二是职工橙园空前热闹,经常出现堵车塞路的情况;三是包装盒一度断货,印刷厂不得不连夜加班赶制;四是人们以收送红江橙为幸事,快递源源不断发往北京、浙江、湖南等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2017年12月3日,湛江农垦首套橙类分拣设备在红江农场引进并开始调试,并于第三届“正宗红江橙采摘节”当天即12月8日投入使用。从此,红江橙正式进入“精挑细选”时代,广大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红江橙。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同类设备,每小时可分拣橙子约10吨。整套设备从入果、消毒、清洗到保鲜、分拣、包装等一次性完成,不仅大量节约人力成本,而且有效提高分拣精度。既可以根据“颜值”把不同色度、不同大小、不同重量的橙子进行分类,又可以根据“内涵”把不同甜度、不同酸度、不同水分的橙子进行分类,实现橙子精准识别,充分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和不同人群口味。

“这是我吃过最好的橙子!国宴佳果名不虚传。”在2017年第17届全国生态农产品(上海)采购交易会暨第四届上海国际生态农业品牌展览会上,上海市民黄港明在品尝红江橙后当场在天猫微店下单购买4箱5公斤装贡品级红江橙,每箱318元并另付运费80元。

红江橙曾作为“国宴佳果”用以接待外宾和馈赠国际友人并普受称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后一段时期,红江橙除供应香港、出口新加坡等地外,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华东地区销量较大,口碑良好。早在2004年12月,就被中国绿色食品'2004上海博览会组委会授予“畅销产品奖”。13年后红江橙应邀重回上海参展并获得成功,正如红江农场副场长陈树华所说:“熟悉的味道,不变的情怀。今天,红江橙又回到了大上海!”

湛江农垦“正宗红江橙开摘节”已办三届,循序渐进,步步为“赢”。2015年通过叫响“湛江廉江红江,达三江才正宗”口号,解决了“什么是正宗红江橙”问题;2016年通过建立展销中心,解决了“在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红江橙”问题;2017年通过引进自动分拣设备,解决了“正宗红江橙到底有什么好”问题。

借展会,联系好客户

湛江农垦在坚持刷新老品牌的同时,不断推出新品牌:鹤地红湖、红土金菠、福绿香、三块石、五一芒等,加上原有的品牌已达20个,其中有的是中国名牌、省级名牌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的获评“最具年味”“最受欢迎”品牌等。

其中“鹤地红湖”商标因一枚印、一幅画、一幅字等中国元素构图巧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荔枝等水果的销售,而且有效地拉动了红湖农场的生态旅游。2018年初,CCTV-7“乡土”栏目组专程来红湖农场拍摄美食节目并在春节前播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今年水果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长在水边的水果”“鹤地红湖”牌荔枝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展会是湛江农垦近年来借助的一种主要营销形式,在品牌推广、市场影响、客户联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了解,湛江农垦近年来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参加国内外的展会活动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2016年以来,每年一届的湛江·东盟农博会,为湛江农垦客户引进来、产品走出去带来了良好的机会。

湛江·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为区域性、国际性农业经贸展会。其中2018年湛江·东盟农博会由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共同主办。据统计,为期3天的展会,共有来自32个国家和国内28个省份的1062家企业产品参展,共有超过20万人观展购物,专业观众2.1万人次。

湛江农垦作为本届农博会主办方之一,以中国农垦公共品牌的价值主张“良品生活 源自农垦”为主题,重点突出“湛垦佳农”自有品牌,全程贯穿“央企做农业,安全有保障”理念。组织全国农垦200多个优质农产品一起参展,其中湛江垦区参展产品有蔗糖、剑麻、橡胶、菠萝、茶叶、大米、模压家具、热带鲜果等。

展会期间,400多平方米的农垦展馆热闹非凡。人们对农垦产品、农垦规模、农垦形象、农垦担当等赞不绝口,现场成交火爆。展馆平均每天人流量达5800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约2500份,前来咨询产品相关情况的约1600人,重点接待了约80名国内外专业客商。达成凤梨种植销售、菠萝罐头订购代销、电商城上架推广等合作意向,签订白砂糖、剑麻制品、茶叶、红土金菠、凤梨鲜果、菠萝罐头、碧丽华桌椅、广垦雷州米等一批采购订单。

——菠萝鲜果。“红土金菠”“湛垦佳农”两大品牌亮相农博会,“红土金菠”的金钻凤梨香甜可口,“湛垦佳农”台农16号甜蜜蜜清甜诱人,现场展销的两千多斤凤梨鲜果抢售一空。湛江市区部分酒店、超市的客商纷纷提出采购凤梨意向。

——三叶牌菠萝罐头。许多参展嘉宾试吃、品尝了糖水菠萝罐头和菠萝汁后,连声称赞,并深入了解产品及公司发展情况。展会现场接待了5位意向客商,其中深圳市乐凯撒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有意向长期订购三叶牌糖水菠萝长块罐头,广西丰润股份有限公司有意向采购850GX24、3005GX6糖水菠萝碎块罐头出口到欧洲,并表示愿意长期合作。另外3位客商在积极洽谈当中。

——雄鸥牌茶叶。现场推广海拔低、土壤肥、雾气长的雄鸥牌“海洋茶”,吸引广大市民和各地游客前来品鉴、选购,现场交易额2万余元。针对上年农博会市民反映找不到茶叶销售点的问题,今年在湛江市区增设了海田、海滨大道、椹川大道三个销售点,展会过后市民纷纷电话咨询本地经销店并前往购买。“湖光”品牌首次亮相农博会,其主打产品湖光牌辣木茶深受市民喜爱,现场成交额约2万元。

——太阳牌剑麻制品。剑麻产业是湛江农垦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拥有农业部剑麻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剑麻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要产品剑麻纤维、地毯、麻布、细纱等均是广东省名牌产品,销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下广西万德药业有限公司是高端原料药和终端制剂生产基地,年生产载体激素类原料药(及中间体)100多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以上。作为农博会唯一一家展示剑麻产品的企业,有关客户听了介绍后对剑麻产品很感兴趣,特别是做工精美的剑麻地毯。老挝农业部的官员也慕名而来,有意向在老挝大面积种植推广剑麻,目前正在洽谈中。

——碧丽华牌桌椅。通过这次农博会的宣传,湛江本地经销商纷纷对碧丽华系列产品的防水、耐灼烧、坚固耐用等优点给予点赞。现场接待了伊朗客户2名,老挝客户1名,越南客户1名,中国客商104名,意向客户纷纷交换名片,当场谈妥2笔订单。

据了解,湛江农垦近年来每年营收约70亿元,其中参与各种展会功不可没,尤其是新增客户更是如此。

借媒体,扩大好影响

湛江农垦非常注重借助媒体宣传报道,以扩大产业和产品的影响力,通过社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动,尤其是关键时刻还发挥逆势而上的作用。

《湛江日报》作为本地党委政府机关报,湛江农垦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前两年,主要通过每月刊发两篇“农垦故事”,以人为本发掘先进典型、树立企业形象。总共36期“农垦故事”陆续刊发后在社会上影响巨大,极大提升了湛江农垦形象以及产品信赖度。

如果说“农垦故事”只是点,那么不定期推出的企业品牌专版就是面。湛江碧丽华模压制品有限公司是湛江农垦下属企业,面对重重困难,不断改革创新,不仅摆脱了困境,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了进一步拓宽“碧丽华”牌桌面尤其是学生桌椅的市场,湛江农垦和《湛江日报》合作,利用暑假组织数百名小记者走进车间,感受生产流程,听取情况介绍。除小记者的署名发文之外,还在《湛江日报》推出“课桌是怎样制成的”宣传专版。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及家长对“碧丽华”桌椅的认识,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学校的关注,学生桌椅订单一下子上来了。为了及时完成订单任务,碧丽华模压制品有限公司最后连机关管理人员也派到车间帮助生产。

湛江农垦红星农场优质菠萝生产基地采用农场+职工共同入股的模拟股份制形式,第一期优质菠萝基地总面积380亩,其中金菠萝33亩,“台湾17号”210亩,“巴里”137亩;第二期种植面积扩展到了520亩,其中新种470亩,宿根实验50亩。2016年10月,红星农场决定创建自己的优质菠萝品牌,“红土金菠”于2017年3月注册成功。

“红土金菠”优质菠萝生产基地成立之初就提出要生产“优质、绿色、安全”的水果,摒弃传统的生产技术,采用地膜覆盖保水保肥、施用生物有机肥料、水肥一体化灌溉、电石催花、套袋护果、不使用任何膨大剂、催熟剂等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了菠萝鲜果的优良品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湛江)检测为绿色食品,在市场中逐步形成了“红土金菠:农场果、自然熟”的良好口碑。

湛江市徐闻县是中国菠萝之乡,产量占全国40%以上。今年5月份发生菠萝滞销事件,但同样地处徐闻县的红星农场,因早早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品种、种植和管理、销售等策略,其“红土金菠”牌菠萝价格不降反升,是一般菠萝的几十倍,而且供不应求。

湛江农垦及时把徐闻县菠萝滞销情况告知《湛江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记者,在地方主流媒体作新闻报道之后,先后引起了新华社、CCTV-1“焦点访谈”等央媒的关注。尤其是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长文《农产品滞销困在“改革坎”》,因分析问题深刻,不仅被人民网转载,而且引起了广东省政府领导的重视,指派调查组专程来到湛江农垦红星农场实地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称“红土金菠”是集品种、品质、品牌、品德“四品”为一体的优质农产品,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路。随后,广东省农业厅又为此出台了有关菠萝良性生产的一系列政策。

广东省副省长叶贞琴在接受《农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以垦地合作为平台,开展“金菠萝”“台农16”“台农17”等优稀品种的示范扩种工作,加快调整和丰富菠萝品种结构;擦亮“徐闻菠萝”“菠萝的海”这些区域公共品牌的同时,扶持“红土金菠”等企业品牌,坚决打击少数菠萝销售者坐地起价、以次充好、冒用品牌等不法行为;加大菠萝产业科技攻关力度,推进菠萝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等。

湛江农垦宣传部门不仅及时向各级媒体提供新闻线索,而且在媒体记者来垦区采访的时候也安排熟悉业务的人员协助,被采访单位领导全程陪同,准确介绍有关情况,确保新闻报道真实且有深度。这次“红土金菠”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与湛江农垦积极主动配合市级、省级以及中央媒体并借助其力量是分不开的。

湛江农垦以“三借”促“三好”的经验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湛江农垦正全力整合品牌资源,精心打造“湛垦佳农”区域公用品牌,在传承60多年央企责任担当、坚持全产业链经营理念的同时,按照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宣传处)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