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的儿子 创新的骄子

时间:2019-05-10作者:吕一鑫 宋正波 来源:《中国农垦》2018年第4期

在黄海之滨的352省道北侧,江苏农垦弶港农场实业有限公司创业园内,有一家业务繁忙的农机企业,每天机车隆隆、马达轰鸣,棒锤敲击声伴随焊接切割声似一部交响曲,一年四季来厂采购加工农机具的人川流不息,一派繁忙的景象,这里就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常用旺创办的龙河农业机械厂。

与“铁牛”结缘

常用旺的祖辈原是当地烧盐的“灶夫”,1956年后,伴随着弶港农场的诞生而生的常用旺,融入了第一代农垦人的大家庭。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交困,父母日出而作、日落方归,仍然难以养家糊口,给从小懂事的常用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特别是垦区农场推行机械化耕作,当时还在小学读书的他,立志将来要为农场做点事。

1975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常用旺被分配到农业分场的机站工作,无论是驾驶机车,还是修理机具,无论是在农忙收割耕种,还是农闲机车保养,他都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他是个有心人,在农机作业和机具修理过程中,对机车的构造、性能、效率、安全系数等进行反复琢磨和研究,多次向领导提出的建议均被采纳,并屡屡被应用到农机具革新的实践之中。如他发明的播种轮胎印消除装置、悬挂式旋转宽幅镇压器、平衡宽幅化除机等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常用旺对于农场、农机的热爱,特别是对于农机具革新改造的执着与追求,对当时农场机站的机械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因此获得“优秀农机操作手”“小改革发明创造能手” “江苏农垦首届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拼命三郎“小诸葛”

1992年,随着农场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农场机站大规模改制,机站职工有的筹款买了农机具,有的转岗包了田,有的外出打工赚钱,有的甚至两眼向上“等、靠、要”。而常用旺怀着与“铁牛”相伴近二十个春秋的感情,在场部所在地龙河路上办起了农机维修部。

常用旺没有学习过机械设计制造,开始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农机具维修改进。后来,围绕农机具如何适应现代大农业生产的要求,常用旺开始学习钻研机械设计制造知识,结合自己的农机操作实践大胆地探索。经过不断的摸索,他开发出适应沿海一带的开沟、播种、施肥、镇压复合、水田平整、水田机械运输、平衡喷药等十几种旱茬和水田作业机械。这些新型机械机具,为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农场的规模化种植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常用旺响应省农垦集团公司提出的“二次创业”号召,筹资100多万元购置各种设备,在场创业园区内新建了龙河农业机械厂,招聘了8名工程技术人员,吸纳下岗职工和残疾人30多人就业。机械厂集农机具研制、开发、加工、操作培训到售后服务一体化,近年来除为江苏垦区各农场提供各种先进的农机具外,先后为垦区外的洪泽湖、大中、川东、方强、海丰等十几个农场以及周边县(市)乡镇服务。近十年累计制造加工销售各种大型农机具达3000台套以上,国内远销东北、黑龙江等省,生产的旱地播种机和水直播机销往柬埔寨等国。

由于他制造的农机具科技含量高且实用性强、售后服务优良,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大家也习惯地称常用旺为“小诸葛”。

提升拉长“产业链”

多年来,常用旺通过创建农机经济实体的实践,深深地感悟到,发展是硬道理,创业是助推器,创新是生命力。坚持心中梦想,就一定能飞翔。

2012年,机械厂被江苏省农垦集团命名为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后,他从产品的市场调研、论证、研发到申报注册商标和国家专利,坚持把改革和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

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制造的主要产品“唯道”牌农机具,分为场头作业、水田平整、联合播种、施肥开沟、植保化除等5大系列50多个品种,其中研制的电控抛肥机、多功能水田机械、开沟施肥旋耕播种一体机、打埂播种一体机、宽幅水直播机、农用运输车、粮食翻晒机等7种农机具荣获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发明证书”。另有水旱两用植保机、反旋耕多功能复式播种机、自走式打药抛肥一体机等三种农业机械正在申报国家专利。已获专利的电控抛肥机配置了智能电脑装置,坐驾驶室里操控,施肥的精准度达99%以上,填补了国内和国际空白;多功能宽幅水稻直播机播幅达8米,并附带开沟平地功能,功效比常规机械提高4倍以上,日直播水稻500-600亩,为国内首创;反旋转多功能复式播种机直接进行开沟播种施肥等作业,减少操作人员,节省燃油50%以上;开沟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一机多用、复式作业,亩均节约成本23元。

从产品单一到多品种,多功能再到复式化、智能化;产业链由单一传输到复式旋转再到提升拉长;销售市场由农垦系统到覆盖全国各地再到走出国门;企业由小到大再到做强……是改革推动了发展、创新激发了活力,更是常用旺对于现代农业和农机事业的回报。他于2008年荣获“第一届江苏省农垦系统劳动模范”,2009年荣获“江苏省农垦十佳创新能手”,2011年荣获“江苏农垦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奖”,2011年当选为“东台市第三届政协委员”,2017年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上阵还须“父子兵”

在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常用旺除注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外,而更注重的是站在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他每年用于研发农机的费用就达百万元。近年来企业积累了千万元资金,但是他没有就此满足,而是预感到在今后发展中,市场、技术、人才竞争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特别是人才。

他的儿子从苏州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后,被苏南的一家大型企业高薪聘用,他反复做儿子的工作,希望他回来发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年近花甲,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这份事业更需要一个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承传下去。明事懂理的儿子不但答应了父亲的要求,而且还劝通了学习财会管理专业的女朋友一起回场,担当起农机制造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父子俩精心谋划,又一次投资300多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现代农业所需求的科技含量更高的各种农机具,为垦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垦弶港农场实业有限公司工会)

责任编辑:张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