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打造高端热作产业若干思考

时间:2019-08-05作者: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2017年第3期

黄国成  肖  靖  郑益智


摘  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产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展的态势与存在的问题,围绕打造高端热作产业,提出热带作物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热带作物;转变发展方式;对策措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的有效途径。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一、在供给侧改革中推进热作产业持续发展

福建省发展热带作物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自1986年国务院提出开发利用热区农业资源以来,热带作物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具有优势的各种水果、茶叶、蔬菜、花卉等作物已形成主导产品,成为热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福建省各种热带亚热带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达到1327.92万亩、1204.60万吨和272.93亿元,约占全国的8.67%、5.90%和8.27%,占全省37.40%、37.33%和16.86%;热区农民热作年收入提高到了2000多元,人均热作收入占热区人均农业生产收入的52.5%。

2016年,福建省热作产业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围绕改革创新新动能,依靠科技提质效,热带农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为:热带作物产品稳中有增,品种、质量更加契合消费者需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和主要农产品质量检测总体合格率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出口额同比有所增长;“一区两园”建设成效显著,热区创建30多个示范园地,带动实施标准化示范面积占热作总面积18%;12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和256个市县级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模式创新发展,带动基地面积120多万亩;农业对外合作不断深化,发挥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和台湾农业创业园作用,借助台湾热带水果品种、技术、资金,促进热区果业发展等诸多新亮点,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未来发展高端热作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福建热作产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树立“战略热作、绿色热作、产业热作”的发展理念,创新行业发展管理方式;以转方式、调结构、拓链条为驱动,以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但由于供给体系不健全、土地资源制约、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链不长、供给质量不高、生产成本攀升及国际市场进口冲击等因素,逐渐成为热作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如何突破瓶颈,实现热作产业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推进热带作物供给侧改革

现代农业是从传统农业转变而来的农业发展新阶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推进热带作物供给侧改革,打造高端热作产业,通过供给侧改革解决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转变热带作物发展方式,着重推进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注重“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精准性模式”转变;由“个体分散生产”向“集体专业经营”转变;由“主要依靠人畜作业”向“使用机械耕作”转变;由“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借助装备防控”转变,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相适应。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推进热作供给侧改革,当前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以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常态。

(一)调结构

热带农业由“粮、经”二元结构转向“粮、经、饲”三元结构方向发展。树立“大热作”观念,实行以“胶麻”二元热作向“果、茶、花、菜、菌、药”等多元产业发展。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实现早、中、晚品种比例与鲜食、加工品种比例更加合理。引导西番莲、辣木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抓好“一区两园”建设,培育和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推动高端热作产业持续发展,力求特色产业在合理规模下,取得生态、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二)创品牌

南亚热区是福建高优农业主要分布区,主产热作产品已成为国内外市场抢手货。品牌作为农产品生命线,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引领热带作物名、优、特、稀、新产品开发,注重培育各具特色地方品牌,制定与完善热作生产管理规程,提高热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三)提质量

按照福建省热作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加快发展壮大热带、南亚热带作物产业,巩固提高在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大力推进先进适用配套技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热作产业综合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热作产业和热区农村经济发挥的活力和动力。

(四)降成本

在农业资金、化肥、农药、劳力等成本价格不断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情况下,农户增收困难加大。可通过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手段,促进农村有限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流向热带作物产业,努力降低热作经营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附加增值,推进高端热作产业更好发展。

(五)补短板

乡村基础设施不足已成为制约热作产业和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瓶颈,亟需加大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农田工程等建设,组织开展精细的农田土地使用区规划;扶持中介服务机构,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为供给方提供预警信息;加大对热作产业链扶持力度,加强药用、保健功能产品开发、废弃物的再利用研究,并向第三产业延伸。

(六)增效益

现阶段,应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热带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市场紧缺农场品生产,更好满足人们对供给产品的需求。大力促进热作产业与观光、旅游等乡村休闲产业有机结合,实现热作产业双重价值取向。

三、推进热带作物供给侧改革对策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农业承担的健康营养和安全保障任务越来越重。按照农业部提出的发展“战略热作、绿色热作、产业热作”的发展理念和培育高端热作产业的总体目标,结合福建热区实际,充分挖掘潜力,在生产、经营、示范、保障和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热作产业高效健康发展。

(一)综合农业资源要素,促进特色热作产品发展

发挥福建热区热带农业具有的多样性且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的优势,综合果、茶、花、菜、菌、药、木薯和辣木等农业资源要素,加快新产品开发,将特色热作产品做强、做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特色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示范园转型升级

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修复保育功能,保护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要加快全面改善热作园地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力薄弱环节,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示范园地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的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抓技术、促管理,抓服务、促流通,提升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功能作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拓展热作产业链,促进有条件地区示范项目向农产品加工、流通流域延伸,提升热作产品加工转换水平。

护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要加快全面改善热作园地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力薄弱环节,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示范园地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的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抓技术、促管理,抓服务、促流通,提升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功能作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拓展热作产业链,促进有条件地区示范项目向农产品加工、流通流域延伸,提升热作产品加工转换水平。

(三)引导中小经营主体,打造公共品牌产品

目前福建省热作产业经营主体数量大、体量小,投放市场的供给品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要在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的同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为主体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一体化经营,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将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带动热作产品深度开发,提高公共品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热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优势产业果、茶、花、菜、菌、药、木薯、辣木等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把标准化贯穿于热作产业化经营的全过程。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热作生产从产前、产中到产后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全国一流供给侧热作产品。

(五)推进科技兴热,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实行科技兴热,提高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为科技创新服务热作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方便;在资源配制上,采取倾斜政策,组织科技力量开展协作攻关;支持科技人员到主产区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发,让科技成果等紧贴生产实际;对市场需求的热带作物产品重大科研和推广项目实行农、科、教协作攻关,推进热作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热作科技功能与效益的作用。

(六)搭建互联网平台,助推热作产业发展

互联网+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必然趋势。打造热作电子商务平台,可借助科技公司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农业定制平台,为农产品提供网上展示、宣介、预订、销售和结算等服务,满足消费者在线购买、线下消费的需求,提升行业线上线下的营销能力。

(七)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促进热带作物供给侧改革

现阶段农业政策在确保热区农民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热作产品价格稳定。应支持因地制宜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项目开发,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拓展热作产业附加值项目。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热作科研、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贷款,对“走出去”的企业在信贷、税收、财政贴息和保险贴息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福建省省情的热作产业保险体系,尽快将主要热作纳入国家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热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