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常态 谋划新发展

时间:2015-08-28作者:李光明 来源:《中国农垦》2015年第3期

    2015年2月4日,立春。海拉尔。
    苍茫辽阔,天宇静穆。虽然冰雪还未消融,但依然可以想像出盛夏时的繁盛和深秋时的丰硕。随处可见如山的粮堆,点缀着农牧场的场院和职工的院落,成捆的饲草随处可见,牛羊也恬静安闲。
    在扎兰屯马场会议室,海拉尔农垦集团公司董事长、书记、局长李洪斌,副总经理张志成带领集团机关相关部室负责人与农场干部职工商谈甚欢,从结构调整、农技知识到职工增收、企业发展瓶颈破解……一直谈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原本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从上午9点多一直开到了中午12点多还意犹未尽。
    2014年12月3日,李洪斌调任海拉尔农垦集团公司董事长、书记、局长。从12月27日开始,他在集团14个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不辞辛劳,行程7000余公里,深入到16个农牧场、6个直属单位的90多个工作点开展调研,连续召开了20余场座谈会,处处留下了务实、亲民的身影。他同总公司领导和班子成员、部门部长、个别局直单位、农牧场党政一把手30余人进行谈心和交流,初步掌握垦区情况;他到农场、下连队、进家庭,访贫问苦,慰问干部职工,与基层干部职工话家常、谋发展……
    如今,引领十万海拉尔农垦人绘就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成型。
     “十字”方针指明方向
    “稳农、兴牧、强工、搞活流通”,这是李洪斌带领新班子提出的发展新思路。
    农业是海拉尔垦区的支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广袤的耕地资源,所以稳步发展农业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本着守土有责的原则,保护好我们现在手中可利用的耕地资源。”李洪斌如是说。
    李洪斌指出,海拉尔垦区必须稳定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内外部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如此方能有后发优势。垦区要继续加强农机装备,提升机械化水平,进而优化种植结构;要根据各场资源、区位优势和国家的政策支持,进行科学的合理布局。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实施粮经饲三元结构,做到调高、调优、调特、提质增效。要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借助国家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增产等项目,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35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改造中低产田,破解本地区干旱制约生产的主要矛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北方高寒半干旱地区各作物高产栽培模式,大力规避长残效除草剂的应用,努力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叫响呼伦贝尔有机和绿色的品牌,使垦区的农产品更加适应消费者日益升级的健康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畜牧业是海拉尔垦区的富民产业,具备良好的基础和草原文化的底蕴。面对垦区畜牧经济下行的压力,李洪斌提出,要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借助相关政策和项目支持,加大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使各农牧场优质的奶牛逐步进入标准化养殖小区。同时,加速现代挤奶厅建设,推进科学舍饲,达到标准化挤奶,实现质量体系可追溯,充分调动奶户养殖积极性。积极协调引入内蒙古奶联社进驻,在大型养殖区域的农牧场先行合作联办牧场,充分利用其专业技术团队的行业优势,进一步促进垦区畜牧业提档升级。要总结谢尔塔拉、特泥河、上库力和三河等单位的成功经验,尝试奶牛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展经营,保护奶农利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饲养标准、统一良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售奶”的“六统一”管理方式进行严格科学管理,从而达到单产、品质、效益 “三个提高”,积极推进“人畜分离”,为新垦区建设创造条件。在呼伦贝尔市领导和呼农集团的支持下,积极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乳业龙头入驻。为鼓励、吸引投资者来此投资兴业,筹划由乳业龙头、内蒙古奶联社和农垦三方股份合作,培育建设呼伦贝尔市本土乳品加工企业,生产出源自呼伦贝尔大草原、北纬50°的液态奶,从而有效地推动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奶牛产业的发展。
    工业兴,则经济强。工业企业是垦区经济布局和发展中的软肋。2014年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垦区工业经营状况不佳。针对各企业的情况,李洪斌对症下药。
    合适佳公司是自治区级重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09年起一直承担着国家油菜籽临时收储以及加工、储存任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做出了贡献。李洪斌指出,合适佳公司要加强市场调查,推出不同包装、不同功能的产品以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围绕芥花油产品对于健康的促进作用开展市场推广活动,力争实现以绝对优势占领呼伦贝尔市场;还要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力争早日跻身军需食品供应和大中型企业团购名单。
    在了解麦福劳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后,李洪斌指出,现在马铃薯已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四大主粮作物之一,要充分利用海拉尔垦区的地理优势和种植加工优势,将马铃薯种植加工打造成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新经济增长点。麦福劳公司要发挥好龙头作用,积极引进种薯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搞好马铃薯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销售和加工。李洪斌强调,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原字号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实现全产业链经营。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面对新常态,谋划新发展。李洪斌强调,全局上下各行业、各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必须认清形势、更新观念,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我国经济下行带来的新挑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崭新的思路去谋篇布局,认真研判市场变化,全方位搞好粮食流通贸易、农畜产品市场经销及加工产品(食品)的销售,向社会提供农垦健康安全优质的产品。当前,垦区要花力气积极谋划粮食仓储建设,做好粮食贸易经销,争取早日进入粮食地方储备和国家储备序列;设想在岭南、岭北分别建设1处20—30万吨规模的玉米和小麦仓储库,有效解决粮食销售出口,并通过粮食(小麦、玉米)的国储、地储和贸易,进一步拓宽企业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两增(员工增收、企业增效),努力将其培育成垦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谋划六大产业布局?推进“十大”基地建设
    “在产业发展上,集团公司拟按照乳、肉、草、粮、薯、油六大产业体系布局,并在各产业上打造全产业链,才能挣钱。要不然我们永远都是原料基地,没有附加值”。李洪斌告诉记者。
    乳业方面,要努力打造20万头奶牛基地,100万吨的奶产量。三河牛是垦区的品牌,国家重点保护资源,要进一步加强与雀巢公司的合作,在岭北农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打造稳固的奶源基地。
    肉业方面,垦区有部分肉牛、大量公犊牛资源和66万只肉羊,充分借助呼伦贝尔优质肉牛和肉羊的知名度,并结合“呼伦贝尔品生态”的品牌,与本土肉羊加工企业联手或招商引资,引进外部大型肉业集团入驻,助推垦区肉羊产业发展。
垦区拥有960万亩的草场,资源富集。今后要加大青贮种植,重点以岭北为主,发展人工紫花苜蓿草、提供高蛋白饲料,同时要加强防疫,严格科学舍饲、饲料配方等标准化科学饲养措施。为了促进畜牧业整体升级和饲养标准化水平的提升,计划引进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到垦区与地方联手建立大型饲料厂,充分利用垦区高蛋白含量的油菜菜粕、麦福劳公司的薯渣皮作为饲料加工的原料。
    在调研中,李洪斌提出,要根据16个农牧场和职工中专的地理位置分布,划分成岭南、岭北2个战区,认真研判各战区的土地条件和自然气候特点,进行农作物科学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推进“十大”种养基地建设,即:奶牛、肉羊、肉牛养殖基地,牧草种植基地,玉米生产基地,高蛋白大豆基地,双低油菜生产基地,马铃薯生产基地,高效特色作物生产基地,使垦区成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
    此外,还要通过采取股权多元化等方式,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实力强、行业技术领先的大中型企业入驻,有效拉动农垦工业提档升级,着力做好芥花油、马铃薯全粉、植物蛋白饲料、面粉加工、乳制品企业、肉羊加工、有机生物肥厂、天然弱碱冷泉饮用水等八篇工业文章,全面促进垦区产业提档升级。
建设新垦区 开启新生活
    “垦区经营战略和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提高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这是李洪斌在调研期间常说的一句话。
    他提出,海拉尔垦区要不断加大新型城镇化和基层连队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借助国家农业部公益性建设、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的支持,按照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胡家才总经理的要求,强力推进新农垦建设,逐步实现农场城镇化;保留的生产队建设成以“五四三二一”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垦示范队工程,成为惠及垦区百姓的幸福工程。
春意渐浓,海拉尔垦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大幕即将拉开。

(作者单位:内蒙古海拉尔农垦集团公司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