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对于安徽农垦砀山果园场设施大棚园来说,是红红火火的。大棚园内黄灿灿的杏和红艳艳的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享受砀山果园场高效农业的美味佳果。这个设施大棚园就是以砀山果园场一分场职工周仁华为带头人的职工高效设施园。
安徽农垦砀山果园场地处安徽省北部边缘的黄河故道上,是全国四大连片水果产区之一,拥有优质酥梨原产地果园1.5万亩,今年4月初连续五次遭遇霜冻,使正处于盛花期的露天种植果树95%绝收。而与之鲜明对照的是,周仁华的两个杏棚已实现销售收入达到4万多元。
近几年,周仁华抓住砀山果园场着力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力推职均一棚的有力和优惠政策,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技术,生产反季节水果,通过辛勤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摸索出了一条设施高效农业的路子,不但自已发家致富,而且带领一分场部分职工发展设施大棚,共同走上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之路。
克服困难,奋力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度畅销价俏的砀山酥梨身价一路大跌。到2000年,砀山酥梨的生产、销售陷入低谷,职工收入大幅度下降,企业陷入困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职工增收、企业增效是当时全场面临的新课题。要发展,必须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如何调、调什么一直是个难题。周仁华不等不靠、率先转身。通过多方考察,她认定发展设施大棚生产反季节水果是实现高效的有效途径,在丈夫的帮助下,于2001年从淮北引进金太阳杏苗木,从寿光学习设施栽培技术,建设一座钢骨架无支柱的温室大棚,开始了金太阳杏的栽培生产。
建棚难,管棚更难。由于当时在砀山没有现成的管理大棚杏的技术和经验供学习和借鉴,只能在生产中摸索,在管理中总结。2002年她在大棚管理上虽然投入很大的心血,但还是以失败告终,一棚杏仅产几十斤,这无疑给周仁华当头一棒。周仁华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她与丈夫一起研究失败的原因,通过对大棚杏管理过程和技术规程的认真总结和梳理,发现大棚杏的授粉技术要求严格,必须科学、适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在她的精心管理下,通过加大有机肥投入,强化科学管理,生产的金太阳杏个大、味甜、色亮、产量高,一上市就被客户抢购一空,当年一亩地的大棚就产生1.5万多元的效益,收回了大棚的全部投入。
周仁华在大棚杏的生产中尝到了坚持技术创新的甜头。她与丈夫一起研究设计安装大棚卷帘机,不但减轻了拉草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棚内光照时间,提前了棚内水果的成熟期和上市日期,自然也卖得了更好的价钱。近几年来,周仁华的一个大棚收入一般都在2万元左右,最高时达到近3万元。同时,她还积极引进新品种,坚持引进、试验、生产有机结合,刻苦研究和创新种管技术。到2012年,她已发展3个大棚,生产杏、桃和葡萄,成为果园场的致富能人。
无私带动,共同致富
发展设施高效农业,高效益与高投入同在,与高风险共存。带头发展大棚,信任是关键。由于她敢于担当,职工都把她当成信得过的人。周仁华有一种敢作敢为和敢为人先的性格。场内之前也有人建设发展过设施大棚,但一直都没有成功。在她建设大棚的初期,有不少人泼冷水,但她认为,没有不成功的事,只有不敢做的事,只要总结经验,就一定能够成功。她顶着压力带头建棚,还鼓励和支持周边职工发展大棚。在大棚生产的初期,由于技术管理上的经验不足导致大棚杏座果率很低,又有不少人冷嘲热讽,但她坚持不放弃,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和到郑州果科所等地请教专家,终于在2003年获得丰收,赢得了职工的信任。
处处想着别人,别人才与你贴心。周仁华在自己发展大棚的同时,始终心里装的是周边职工,想的是共同致富,职工都把她当做贴心人。周仁华发展高效设施大棚,十分注重规模发展,抱团经营。作为一分场发展大棚的领头人,她与丈夫既是大棚建设发展的实践者,又是大棚建设发展的推动者,在设施大棚的管理上,做到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罩棚、统一管理。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销售上她始终让其他职工优先,价格上她始终让其他职工得利。大棚水果错峰销售,抓的是时节,抢的是先机,一到销售季节,必须是快摘快卖,对忙不过来的职工,周仁华总是发动其他职工大力支援,把各家各户的大棚水果及时销售出去。
积极做好职工致富的带头人是周仁华在发展设施大棚中不懈的追求,她一直在建棚、管理技术和品种引进等关键措施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发展设施大棚,技术是关键,周仁华与丈夫一方面认真钻研、总结大棚栽培技术,一方面她向其他职工传授大棚生产管理技术和知识,自费编印大棚栽培管理措施和水果生产技术规程手册,分发给职工学习和运用,并在自己大棚内做技术演示和指导。对职工在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无论他们再忙,都要到职工棚中现场指导和处理,切实做到让职工应知应会。她还把引进成功的品种推广给其它职工,让他们少走弯路。由于周仁华真心相传,既增强了职工的生产技术,也增强了职工发展大棚的积极性和信心。
多年来,在周仁华的示范带动和场的支持下,一分场已发展设施大棚60多座,全场已发展设施大棚达120多座。在一分场设施大棚园里,周仁华在自家大棚内一边采杏,一边告诉我们:“设施农业不仅高效,而且能规避自然灾害,看一看今年露地果树受冻这么严重,如果每个职工都有一个棚,不但增收,还能稳收,该有多好啊!希望国家多多支持,咱们职工多多努力,发展更多的大棚。”这是周仁华的期盼,也当然是砀山果园场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
周仁华发展设施大棚在砀山果园场创造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先例,让广大的砀山果园场职工看到了高效农业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未来,必将不断推动全场高效农业“职均一棚”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安徽农垦砀山果园场)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