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龙江大地,到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和出席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现场交流会的代表一起来到三江平原,参观考察了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红兴隆管理局和佳木斯富锦市的现代农业建设情况。
在七星农场北大荒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回良玉详细了解试验示范、成果展示等情况。89岁高龄的“寒地水稻之父”——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徐一戎正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回良玉走过去与他亲切交谈,询问他的健康状况和水稻科研情况。
回良玉说:“大家讲,南有袁隆平,北有徐一戎。我们对你在寒地水稻科研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
徐一戎握着回良玉的手说:“感谢回副总理对北大荒的关心,对我们科技人员的关心。”
接着,徐一戎向回良玉仔细介绍了在水稻叶龄诊断技术上的突破,此举大大提高了寒地水稻的单产。
回良玉高兴地称赞:“你研究水稻60多年,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论文写在农民的心坎儿上。你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北大荒变成了大粮仓。农民感谢你!我们期待着你的新成果。”
上午9时许,当地的温度达到了34摄氏度左右。回良玉顶着烈日,来到七星农场北大荒精准农业展示中心。这里运用全球卫星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导航、精准作业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回良玉饶有兴趣地通过视频回传系统,同正在25公里外驾驶农机给大豆喷洒叶面肥的七星农场职工舒大庆通话。
回良玉问他:“你几点起床作业,一天能喷施多少亩地?”
舒大庆回答:“凌晨4点半开始作业,一天能喷施4000亩地。”
回良玉又关切地问:“这台机器花了多少钱,几年能收回成本?”
舒大庆自豪地说:“机器总价120万元,国家补了30多万元,自己掏了40万元,其余是贷款。5年可以收回成本。”
回良玉高兴地说:“感谢你为国家粮食生产作的贡献。天气炎热,注意防暑。”
“谢谢首长关心。驾驶室是有空调的,很舒适。”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掌声和笑声。
随后回良玉参观了无人驾驶拖拉机作业示范,并仔细了解了世界最先进的自走式玉米去雄机的技术参数。这种去雄机可自动感应,每小时作业120亩,能提高亩产300斤。回良玉非常高兴。他还参观了农垦飞机喷洒农药作业示范现场。
在胜利农场水稻信息化节水灌溉现场,回良玉走进稻田,了解节水灌溉的情况。
当了解到通过节水控制井水增温灌溉系统的应用,每亩可节水104立方米,增加有效积温56摄氏度,亩产较常规灌溉增产41公斤时,回良玉对他们运用智能化、数字化监控管理技术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要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保持农机装备高水平,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为祖国争光,做现代农业的样板。
进入伏季的天气,说变就变,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在富锦市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里,玉米已长得有一人多高,两架小型遥控直升机正在作业。回良玉冒雨走到玉米田边,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片示范田有2.8万亩,由128户农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交给漂筏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保证了集中连片地块精耕细作、集约生产。通过这种方式,预计该村今年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回良玉边听边点头,他说,大合作才能产生大效益,希望你们加强示范带动,引领农户走上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
站在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的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田边,回良玉仔细查看了大豆长势、滴灌效果。当他得知滴灌的成本每亩每年只有20元时感慨地说,提起现代农业,都知道友谊农场,当年第一台拖拉机就是在这里投入使用的。在北大荒农机博览园展示厅,他饶有兴趣地登上一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600马力橡胶履带拖拉机,坐进驾驶室进行体验。他说,这些先进的农机设备,连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参观者都赞叹不已,这说明我们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拥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典型,我们要借此机会,学习龙江现代农业建设的先进经验,因势利导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