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寒料峭。
走进黑龙江垦区,一股浓浓的春潮袭来,千里沃野之上,一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役正徐徐拉开序幕;文化馆里,一场场弘扬北大荒精神报告会正在进行,那朴素的语言,感人的事迹,像一阵阵悄然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居民区里,以“弘扬北大荒精神 做合格志愿者”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到处传递着温馨的祝福……如今,在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北大荒精神已成为凝神聚力之“魂”、奋发进取之“魄”,深深扎根于北大荒人们心中,引领价值导向,焕发出了强大的动能。
突出“三个强化”——增强北大荒精神认知认同
在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70年的峥嵘岁月里,北大荒精神带给了北大荒人巨大的凝聚、激励与导向作用。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努力,垦区已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比较健全的独特优势,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经过70年的开发建设,粮食总产量已连续6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中华大粮仓”。如今,垦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赋予了打造农业领域航母的神圣使命,面临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形势和任务,可以说,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不亚于70年前北大荒开拓之初。在此形势下,垦区在深入细致调研基础之上,因地制宜突出 “三个强化”,增强了人们对北大荒精神的认识和认同。
——强化“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弘扬北大荒精神的关键路径。2016年,垦区继续把“继承弘扬北大荒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全局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贯穿全年,并开展了以“北大荒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为主题的理论研讨活动。活动除了组织垦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积极参加外,还邀请了省社科院、八一农大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大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弘扬和发展北大荒精神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理论研讨,撰写了一批接地气、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形成了共识。在理论上认识和把握北大荒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有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次理论研讨活动交流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23篇、共10万字,并将这一理论成果汇编成书,以《北大荒精神新论》为题出版发行。
——强化教育引导。在青少年方面,广泛开展“弘扬北大荒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组织编写了以北大荒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做到乡土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进班级,将北大荒精神教育、爱垦区、爱农场教育有机融合。垦区各地学校以“寻根之旅”为主线,开展了寻场史、寻家史、寻影史、寻故事、寻人物、寻歌谣、寻精神等系列活动,培植青少年对北大荒精神的情感。围绕北大荒精神大力开展了学雷锋见行动、行为习惯培养、主题读书、劳动实践等活动。目前,开展各类引导式教育活动500多次。2009年,《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北大荒精神教育垦区青少年》的经验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批示。2016年,“两史”教育又得到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重要批示。在领导干部方面,将北大荒精神宣传教育列入垦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内容,不断加强学习,仅2016年,垦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近2000场次。举办“北大荒讲坛”5期,有关专家学者对弘扬北大荒精神进行了深入阐释,通过三级视频,垦区近1.5万名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上,依托网络课堂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讲党课等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交流互动学、线上线下学、专题报告学。近两年来,垦区基层单位通过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和理论骨干培训班、成立宣讲小分队等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宣讲360余场次,27600余人次参与学习。
——强化典型示范。近年来,垦区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战略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鼓舞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垦区、奉献事业、互帮互助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垦区乘势而上,努力营造“抱起团儿来做好事”的浓厚氛围,牢牢树立起“从善如流”的鲜明导向。每两年一届“感动北大荒”“十佳公仆”年度人物(群体)评选、每两年一届“六个十佳”和谐机关(家庭)评选,每年一届“最美北大荒人”“时代楷模”“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目前,已开展“感动北大荒”评选四届,并举办颁奖晚会。目前,已开展评选活动四届,共评选出“感动北大荒”人物41名,群体2个;提名奖35名,群体4个。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传递了正能量。垦区宣传部门坚持创新思路、创新理念、创新方法,通过建立上下联动的典型选树机制、建立典型储备库、营造形式多样的典型成长环境,使各类先进先进典型人物(群体)层出不穷。现已建立650名典型人物的资源库,其中身边好人237名,先进典型271名,重大典型142名。并按照统一模式建立了电子资料档案,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感召力、凝聚力、带动力。
搭建“三个载体” ——推进北大荒精神入脑入心
弘扬北大荒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参与面越广,社会基础就越深厚。垦区因地制宜,搭建好践行平台和载体,创造性地组织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积极践行。
——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在行动”集中活动周和实施“爱心6+1”志愿服务敬老工程。搭建志愿服务活动载体,垦区各地搭建了“党员3+7医疗”“孤山情暖”“宝山一家亲”等新载体,创建了“孔德春爱心团队”“裴林枝志愿者服务队” “龙门福地”“爱心敲门”“志愿服务+”等10多个志愿服务品牌。在“孔德春爱心团队”志愿服务品牌的影响下,兴凯湖农场先后成立孔德春爱心团队服务组织15个,队员达2000余人,在省志愿服务平台注册人数1700多人,与困难群众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120余个,为群众提供综合服务1000余件,服务时间达3000多小时,孔德春爱心团队在 2014年被管理局确定为“志愿服务示范点”“学雷锋活动标兵单位”,被垦区确定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裴林枝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人数达157名,参与计生服务、政策咨询、科技宣传和卫生保洁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近千人次。其中,“桦兴业余歌舞团”吸纳在职及社会上的文艺爱好志愿者60余人,组织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凝聚了人心,拉近了机关党员与社区群众的感情。在黑龙江省第三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命名表彰活动中,红兴隆管理局二九一农场个体经营户王黎明被授予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克山农场场直志愿者薛景新被评为最美志愿者。
——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铁道兵开发建设北大荒60周年和复转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50周年为契机开展纪念活动。农垦广播电视台推出《走进老兵》专题节目;发挥王震纪念馆、抗联纪念馆、远征军纪念馆、垦荒纪念馆、文化名人馆以及各农场场史馆等文化场馆和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入挖掘、整理、展示北大荒历史文化资源。切实抓好群众性文艺创作,组织垦区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搞好创作,引导和鼓励作家、画家、音乐家、书法家、摄影家等,强化使命担当,创作一批以“弘扬北大荒精神、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航母”为主题,讴歌时代、赞美垦区、具有浓郁黑土芳香和北大荒风情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今年,抓住北大荒开发建设7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激励文学艺术创作。各文联专业协会围绕“纪念北大荒开发建设70周年”举办书法、绘画、摄影艺术精品展,编辑出版《北大荒书画摄影精品集》《名人笔下的北大荒》等系列图书。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创建文明城镇为目标,积极推进“文明乡村”建设,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活动日”发挥垦区各农场各单位和职工群众的作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解决了城镇“脏、乱、差、低”等问题,取得了明显实效。组织开展了以“文明瞬间,就在身边”为主题的“文明随手拍”活动,收到微视频、微电影等作品213件。举办了“好家风好家训”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200余篇。今年,继续开展“传立家风家训 弘扬大荒精神”活动,组织“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和宣传展示活动,通过集家书、议家书、传家书、晒家书等形式,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积极开展“垦区首届文明家庭”评选,拟评选出100个文明家庭,并举办授牌仪式。深入挖掘新时期弘扬北大荒精神的各类典型,开展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在基层广泛设立好人榜,举办先进人物、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互动交流活动,运用巡讲、“故事汇”巡演、举办事迹展览等形式,充分展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弘扬崇高精神。
注重“三个融合”——促进弘扬北大荒精神引领践行
将北大荒精神做为激励和引领干部职工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精神旗帜,做为统一和凝聚垦区人民思想意志的力量源泉,坚持把激发动力作为切入点,着力加强三个融合,推动弘扬北大荒精神深入践行。
——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对黑龙江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相融合。习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的讲话中两次谈到了北大荒精神。他指出,“黑龙江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北大荒精神,加强垦地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可见,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北大荒精神,不仅是北大荒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垦区各级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把弘扬北大荒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有机融合;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融合;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东北精神互融合,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以践行新时期北大荒精神为着力点,推动党员干部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创新活力,为推动垦区深化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动能。
——与转方式调结构相融合。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聚焦垦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战略,广泛宣传垦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先进典型,共刊发稿件120余篇。九三管理局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了“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主题宣讲活动,选树此方面的典型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陆续深入农场开展巡回宣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为垦区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切实做到变“要我调”为“我要调”。去年,垦区重点推广水稻大棚二次利用种植食用菌、水稻侧深施肥、振捣提浆机插、超早钵育机插、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鸭稻”“蟹稻”、旱作免耕种植、樟子松嫁接红松、核桃楸、平欧大榛子、红树莓、中草药,貂(貉)、大鹅养殖、燕麦青贮、苜蓿半干贮和“互联网+农业”等19大类296个示范项目,农业典型示范面积281.7万亩,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2016年,垦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7.3亿元,同比增长6.1%;垦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21元,同比增长6.6%。
——与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相融合。发扬北大荒精神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垦区各地各职能部门开展了行政审批效率不高专项整治,重点解决“流程不优、下梗阻”等问题;教育、工商、金融行业开展了诚信高考、诚信经营、不良贷款清缴等活动;交通部门深入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刹车”严打行动;机关干部开展了“转作风、提效能”等活动,树立了良好风气;垦区各管理局和农场机关设立了群众来访接待室,开展“领导接待日”活动,实现职工群众诉求渠道多元化。通过优化环境,去年以来,垦区各地引进重大项目5个,重点扶持了120个新建项目投产运营,对134个项目进行了逐条梳理落实。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踌躇满志。在垦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宏伟征程上,北大荒精神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焕发出熠熠光彩!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