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英,江苏省白马湖农场一位普通的退休职工,现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她,是一位癌症康复者,更是一个勇于挑战命运、用羸弱双肩挑起家庭重担的时代女性。这些年来,她一边坚持与病魔作抗争,一边数年如一日的用真心、孝心和耐心,照料公婆无怨无悔,服侍丈夫不离不弃,在病魔和艰难面前,她用坚强不屈、勤劳善良、乐观仁爱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颂歌。
柔弱身躯是家的脊梁
三十多年前,年轻的周兆英和丈夫范广文结了婚,很快有了一双儿女,恩爱的小俩口一直为这个家忙碌着。在周兆英的眼里,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却是幸福的。然而,上天对她却很不公平。1993年,周兆英的丈夫在驾驶拖拉机时出了意外,脾脏被切除,从此便丧失了体力劳动的能力。年长的公公婆婆需要照顾,年幼的子女又需要抚养,还有近四十亩的农田要种,所有的这些重担都压在了周兆英一个人的身上。
对一个女人来说,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并非那么简单,可现实让周兆英没有选择,只能用坚强来支撑自己,这个家不能没有自己。在农场,种田产粮是农场职工每天主要的工作,周兆英家也不例外,给庄稼防治病虫害,这个在别人眼里简单的小事,对于身体瘦弱的周兆英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农忙时,她不得不像其他男人一样,背起二三十斤重的喷雾器,往往四十亩的田地喷洒了一遍药,她人也快累瘫了。而回到家,周兆英还要悉心照顾手术恢复期的丈夫,给年迈的公公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周兆英吃的苦、受的累只能自己悄悄藏在心底。她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这个家,她无怨无悔。
叫公公婆婆一声“爸爸妈妈”,很亲切,从嫁进范家门,周兆英这一叫便是几十年,她认为公公婆婆就跟自己亲父母一样。2002年,年老体弱的婆婆突发脑梗塞,一下子瘫痪在床,孝顺的周兆英不嫌脏、不怕累,为婆婆端茶喂饭,擦身洗衣,无微不至,这一服侍就是四年。在服侍婆婆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周兆英没有睡上几个安稳觉。长期繁重的家务,生活的压力和精神劳累,让周兆英再也支撑不住了。2003年,厄运再一次降临这个原本就很艰难的家庭。一天,周兆英还像往常一样在田间忙碌着,突然晕倒,后来经医院检查诊断,周兆英患上了食道癌,最后不得不住院做手术,可躺在病床上的周兆英还一直牵挂着家里的婆婆,“没有我,婆婆怎么吃到饭啊?!”心急如焚的她在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便坚持回家休养,她说那样便于服侍婆婆。2005年,婆婆终因病重而去世,临终前,婆婆将她叫到床前:“兆英啊,你这样对我,是我一生的福气啊。”就这样,婆婆在周兆英的细心照顾下走完了最后时光。
无声付出是爱的流淌
命运不知是在故意捉弄人还是在有意考验人。2011年,八十多岁的公公又因脑血栓倒下了,瘫痪在床。自从患了癌症后,周兆英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每天都要服药维持,一到晚上,胃酸水在食道里“翻江倒海”,难受得让她无法入睡,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周兆英还是义无反顾地挑起照顾老人的担子。由于公公病情严重,不仅一日三餐都需要她一口一口地喂,就连大小便失禁都离不开她照料,被子和床单常常被弄脏,脏了就及时换上干净的,为的就是能让公公更舒服些。不过,有些事情也让她挺尴尬的,周兆英说,对待公公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可自己毕竟是女人,给公公擦身换衣总有一些不便和难为情,有一次尝试着让丈夫帮一下,可看到他那笨手笨脚的动作让公公很不舒服,最后,周兆英还是决定自己来给公公擦洗和换衣。
平常,公公爱吃周兆英做的肉丸,周兆英就常常做,可吃完的结果就是一天要换上几遍床单。在外人眼里都觉得很麻烦,亲戚和邻居建议她不要给公公吃得太多,少吃点不就少点麻烦了吗,可周兆英没有那么做。只要老人想吃就吃,自己最多就是辛苦点,多洗几次床单,由于长期浸泡在水里,周兆英的双手显得干瘪而粗糙。
“自己身患重病,这么多年还坚持照顾老人,吃了那么多的苦,有时睡在床上想,觉得自己挺委屈的。”周兆英说,可仔细想想谁又没有老的那一天呢?作为子女,为父母养老送终都是分内事,这样做也是为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看我的手粗糙得像玉米棒槌一样。”周兆英边说边伸出自己的双手。
孝老爱亲是活的标杆
“妈妈,以后等您老了,我也会像您照顾爷爷奶奶一样,照顾好您。”儿媳妇卞元翠常常对婆婆周兆英这样说。和婆婆周兆英相处也有十来个年头了,在儿媳的眼里,婆婆是一位大好人,是她学习的榜样,婆婆的精神着实让她感动。卞元翠说,妈妈的举动影响了我们一家人,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特别懂事,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这或许就是榜样的作用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直以来,周兆英一家人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周围邻居无人不晓、无人不夸,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加之融洽的邻里关系,十分令人羡慕,2012年12月,周兆英的家庭被评为淮安区“十星级文明户”。
百善孝为先。“孝”和“爱”,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秉承的传统美德,普通农场女性周兆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美德。周兆英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她的付出是无声的,但她的道德却是有形的。这些年来,周兆英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得到了农场干部职工的传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2年,在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周兆英荣登4月份“中国好人榜”。她还被全国老龄办、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等七部委和部门联合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同年7月,她先后被评为“淮安区第二届道德模范”、“淮安市第二届道德模范”。2013年2月,周兆英被评为“江苏农垦首届文明标兵”。中国文明网、江苏文明网、淮安文明网以及江苏农垦信息网等多家网站对其事迹进行了转载。淮安日报、淮安电视台、淮安人民广播电台、淮海晚报、淮安广播电视报、淮安区报等多家地方媒体对其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和报道。
“中国好人”,一个普通的称谓。“中国好人”,又是一个无价的荣誉。周兆英用她的平凡与朴实感动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说亲情之间的这种付出是感人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则需要更多这样的付出与感动。
(作者单位:江苏农垦白马湖农场)
责任编辑:昝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