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垦,生日快乐!

时间:2023-09-13作者:宋燕 来源:《中国农垦》2023年第9期

有一种红酒名叫“莫高”

有一种牛奶来自“庄园”

有一种辣椒意在“兴农”

……

它们属于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品牌

但是拥有一个共同的logo

甘肃农垦!

祁连山洁净的雪水

哺育了河西走廊

滋养了古丝绸之路

也润泽了甘肃农垦

在这里拥有数百万亩土地的农场和牧场

敦煌农场的哈密瓜

饮马农场的枸杞

黄花农场的小茴香

黑土洼的高原夏菜

黄羊河的甜糯玉米

宝瓶河、鱼儿红的牛羊肉

……

甘甜可口的瓜果

自然纯鲜的蔬菜、牛奶、肉产品

从甘肃农垦的一个个农场和牧场

走向全国各地千家万户的餐桌


甘肃农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53年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

在全国组建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

发展现代农业

示范引领农民走社会主义大农业道路

甘肃首个国营机械化农场

——甘肃省国营黄羊河机械化农场的成立

正式拉开了甘肃农垦的创业序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支边青年、转业官兵、

知识分子和当地农民

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

汇聚成十余万垦荒大军挺进陇原戈壁大漠

住地窝、干打垒

抗风沙、战严寒、斗酷暑

……

第一代农垦人在难以想象的艰险磨难中

用血汗与生命写下了

甘肃农垦历史可歌可泣的第一页

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在贫瘠与荒凉中灌溉出绿色与希望

从1953年开始创建到1974年

是甘肃国营农场快速发展时期

建场数最多时达122个

这一时期

甘肃农垦开荒造田、兴修水利

相继完成了从创建农场到形成农垦体制

从农垦划归军垦管理体制的体制变革

又一批支边青年、转业官兵和大中专毕业生

投身农垦

给垦区带来了科技、知识和文化

兴办了近百所学校、医院

有力地促进了农垦初期的建设和发展

构建了甘肃农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

70年代末

按照中央关于国营农场“搞好多种经营,

建成农工商联合企业”的要求

甘肃农垦创办了几十家厂矿企业和场办工业

这些工矿企业有的发展成为了

农垦的骨干企业

以流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也得到较快发展

随着二、三产业的出现

垦区逐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并举、农工商

综合经营、企事业单位共存的发展格局

为开发甘肃、建设甘肃贡献了积极力量

完成了农垦总体经营格局的构建任务


甘肃农垦,

砥砺奋进,积聚势能


1978年开始

甘肃农垦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中

与时俱进、顺势而为、阔斧改革

1983年由甘肃省农垦局

向甘肃省农垦总公司的改革

在经营管理上打破了“大锅饭”

大力兴办家庭农场

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2002年到2004年

由省农垦总公司向省农垦集团公司的改革

使农垦发展定位更加清晰

农垦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全面加速的崭新阶段

2006年到2008年

农垦整体公司制改革

完成了18家农场的公司制改革

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

2010年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

完成省农垦农业研究院等

6个事业单位的移交工作

标志着甘肃农垦管理体制总体完成

政企、事企分离全面实现企业化转型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创新

甘肃农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势能加速积聚

经济运行稳中有序

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民生保障大幅改善


甘肃农垦,

垦之要者,为国为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作为省属国有企业

以及甘肃最大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集团

从70年前诞生之时起

甘肃农垦人一刻也没有忘记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责任和使命

一路走来、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持续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数量

稳步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

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2022年全垦区落实种植面积115万亩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3.5万亩

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

土地资源统一经营面积70万亩

农资统一经营数量5.4万吨

农产品统一经营数量173.9万吨

分别占集团播种总面积、农资总用量、

农产品总量的63%、61%、82%

较上年年均增长5%以上

出台苜蓿、玉米等27个作物标准化栽培规程

大产业、大条田、大农机、水肥一体化

“三大一化”不断夯实

单块100亩以上大条田面积达到45.5万亩

服务垦区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

拥有农用拖拉机9064台、农机具8531台

农机总动力34.27万千瓦时

约54万亩耕地实现大农机作业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建成节水农业面积62.8万亩

55.6万亩实现水肥一体化

占到已建成节水农业面积的89%

节水节肥率达到30%以上

保生产供应、保产销对接

全省“菜篮子”、“奶瓶子”

“肉盘子”、“粮袋子”的保障中

也有甘肃农垦的一份得力担当

不止如此

甘肃农垦通过向周边农户

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社会服务

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带动、产业带动等方式

服务“三农”

是全省现代农业的“示范器”

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过去的一年带农增收近18亿元

今天

甘肃农垦的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

均位居全省前列

发展事业涉足食品、医药、化工、电力建筑、

新材料、商务服务等诸多行业

主栽作物基本全部实现全程机械化

形成了集红酒、乳品、啤酒、医药、

辣椒、食葵等多个

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培育了3个国家级

1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建成了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1个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打造了“莫高”“黄羊河”“条山”“普安康”

等4个中国驰名商标、20多个省级著名商标

控股亚盛集团、庄园牧场、莫高股份3家上市公司

并作为承接主体

全面推进“甘味”品牌推广运营体系建设

集中力量用品牌为企业赋能

从1978年到2022年

甘肃农垦营业收入由6600万元增加到80.2亿元

利润总额达到1.16亿元

工业总产值22.12亿元

职均收入由590元增加到6.95万元


甘肃农垦,

勇毅前行,阔步新程


从70年前

在茫茫戈壁滩上

划下垦荒的第一犁起

一部激情燃烧、血汗谱就的

创业史、发展史、奋进史

就此开篇

一曲波澜壮阔、百折不挠的

创业壮歌、发展壮歌、奋进壮歌

就此奏响

回望来路

峥嵘岁月稠

70年的岁月中

一代又一代农垦人

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

勇担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光荣使命

他们攻坚克难

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他们披肝沥胆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们宵衣旰食

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绿色丰碑

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屈的精神

挺起了甘肃现代农业的脊梁

构筑起了甘肃农垦事业大厦的基石

面向今后

干劲十足诚可期

肩负历史使命的当代甘肃农垦人

阔步“3111”新征程

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勇毅笃行

用不懈奋斗实现现代化新农垦梦


栉风沐雨七十秩,

实干为笔书新篇。

风华正茂向未来,

直挂云帆济沧海。

甘肃农垦,生日快乐!


(作者单位:甘肃农垦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