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飞越

时间:2019-05-07作者:王婷婷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1期

第一次看电影,是5岁那年看的动画片《大闹天宫》。那时,连队没有电影院,只在夏季和秋季有电影看。放电影前,大人们帮着在两棵大树之间挂上一幅白色幕布,放映员在不远处摆放好投映机,安装好胶片,时间到了便开始放映。连队职工们搬着自家的板凳,分散坐在放映机和放映员的周围。家里人口多的,就会派个人早早去占好全家的位置。

电影就要放映了,放映机上的胶片盘转动起来,一束强光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周围一下子安静了,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凝视着银屏,好像被蚊虫盯咬也不知道疼了。孩子们或是守在父母跟前,或是扎堆着边玩边看,或是欢喜地穿梭在人群里。而我被那神奇的光影所吸引,悄悄地在白布底下钻来钻去,踮着脚抻着脖探着头的,就想寻出那个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来,想请他帮忙变出好多好东西出来——自然是什么都没寻来,只惹了一身蚊子包。可我却真是喜欢上了电影这个神奇的东西,只要连队有电影,我就缠着母亲要一起去看。

后来,我家搬去的那个连队有一幢二层的砖木结构的大礼堂,是办公、开会和演节目用的,更喜人的是能放映电影。礼堂里一排排整齐的座椅上,用油漆印刷上鲜红的座号,虽然全是木椅凳,但相对于露天电影来说,那可真是好太多了。自那时起,就算是冬天,连队也会有电影看了。

冬天看电影前,大人们炒好了花生、瓜子、玉米和黄豆,给孩子们穿上“棉猴”戴上手套系上围巾,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冻坏了——其实,礼堂里那么多人,根本冻不着。孩子们则把口袋和手套里灌满好吃的,到了影院交换着吃,好像永远是别人家的更好吃一样。要是正好赶上连队来了烘爆米花的,谁带了爆米花去看电影,那才真是牛气极了!

电影屏幕比露天使用的白色幕布大了许多,但还是胶片电影。有时电影放着放着,屏幕上突然像烧着了一般,电影就停了,引得漆黑的礼堂里一阵喧哗议论。没几分钟,那束神奇的光线从后墙上的放映窗口重新投射出来,电影又接着演了,尽管跳过了一些镜头,但礼堂里瞬时就安静了下来……

记不清从哪一年开始,电影屏幕变得更宽了,礼堂门口的电影海报上赫然写着“彩色宽银幕”。这电影看起来真是舒服,宽阔的视野,让人感觉就在电影里一样。人们感慨:电影越来越好看了,科技越来越发达了!

那些年,《月亮湾的风波》《咱们的牛百岁》《血总是热的》,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电影丰富了连队职工们的生活。电影中的矛盾与烦恼、波折与喜悦,既带来了文化娱乐,也带来了精神追求,更带来了人生思考,农场职工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1990年,我就读的师范学校每个月都安排观看电影。尽管还是胶片电影,可偶尔的烧片与缺失,并没有影响思想火花的燃烧。《焦裕禄》《大决战》《最长的青春》等一大批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些农场娃的思想和观念,我们的眼界更宽了、奋斗目标更长远了。

结婚后,VCD影碟机入驻了我家,一张张光盘虽然能轻而易举地看到时下的电影,却没有了电影院里的感觉。成家立业的繁杂与琐碎,更是让我在不知不觉的20多年中再没有去过影院看电影了。

如今,当我再次走进电影院时,恍若刘姥姥了进了大观园。影院竟然是多间放映厅,一厅一部电影,多部电影同步播放,观众可以随意选择。甚至同一部电影一天当中是循环播放的,可以根据播放时间,选择观看多部电影呢!

进了放映厅,找到座位,还没等心情平静下来,柔软的坐椅就让人享受到家的舒适,环绕立体的低音炮、超清数字画面、3D特效无不吸人眼球。一部电影流畅地观赏完,再不会出现烧片的现象了。高科技的电影技术,再一次激起我对电影的热爱。

这两年,《战狼2》《十八洞村》《红海行动》等大片,让我享受了高品质电影的同时,更感受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综合国力的强大。尤其是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杜比数字影院的巨屏上,一个个恢弘的圆梦工程,令我发自内心地赞叹“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是啊,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以后我每月都要去看电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