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陕西农垦城乡统筹发展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探索

时间:2012-10-09作者:徐雄佐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5期

  正确认识农垦企业所独具的社会性、区域性、资源性、产业性的现状和特点,分析面临的形势、矛盾、发展机遇和突破途径,不仅是农垦系统,也是当地政府谋篇布局、盘活区域经济、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本文以陕西农垦国有华阴农场为例,通过对其区位、资源、产业等现状因素的分析,结合地方政府发展的规划、支持政策、利益机制探求国有农场面临的机遇和合作空间及其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创新,寻求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国有农场的功能定位、突破途径、发展模式、产业升级、资源共享、民生惠及、社会事业进步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城乡统筹发展及现代农业建设模式。

一、华阴农场的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华阴农场是陕西省农垦集团直属的国有农业企业。现有职工1600人,在职职工690人,土地面积3.2万亩,生产用地2.4万亩,建设用地3600亩。农场处于华山脚下、渭河之滨,位处外部进入陕西的东大门,距西安87公里、渭南40公里,交通动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郑西高铁、商延榆沿黄高速从农场地域穿越,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华阴农场在现代农业建设方  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以商品鸵鸟养殖、大樱桃种植、设施蔬菜水果生产、种子生产加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的五大产业已初现成效,草滩奶牛养殖项目、地热项目的引进,为形成一个产业板块或产业园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百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200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2007年被农业厅确定为全省小麦良种统繁统供基地,2008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建设单位,2008年 ~ 2010年是农业部国家级樱桃标准化农场创建单位。
  2.面临的问题。一是由于体制原因,地方政府财力配套建设内容和范围基本不覆盖农场。近年来许多惠及农村、农业、农民的优惠政策和改革的成果无法分享;企业承担的社会公益事业,如职工医院、子弟学校等,负担沉重,且服务辐射范围与地方时 有重叠。二是由于与地方利益结合不紧密,导致地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项目很少在农场落地,对农场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非常不利。三是农场自我循环、自我积累的传统发展模式效率较低,自我更新和提升能量有限,有渐渐与地方发展脱节和拉大差距的倾向。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推动和激活,农场拥有的大量土地资源尤其是建设用地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价值,而地方政府目前缺乏建设用地指标是普遍现象,构建一种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机制符合双方利益最大化。
  3.农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和机遇。华阴农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属于西安都市圈一小时半径之内,华山每年固定有200万旅游消费人群,且市区旅游休闲配套设施缺口很大、档次较低,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是华阴农场近年整体基础条件愈来愈趋于完善,路林渠园按标准化设施完备,设施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四季花果环境优美,餐饮酒店服务齐全,完全具备承接华山游客休闲的餐饮酒店服务,并发展为区域性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中心。三是地热资源丰沛,目前已与中石化集团旗下陕西金奥能源公司就地热资源合作开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拟以地热资源综合开发作为切入点,进行清洁能源和城市供热(地热发电)开发、温泉休闲度假酒店开发和热作工厂化育苗设施农业开发,形成以地热为中心的多元化高效产业结构。四是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势及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形成了以美国大樱桃为主的现代果业,以杂交玉米、杂交西瓜、小麦、牧草种子为主的陕西最大种业基地,反季节瓜果蔬菜设施农业,鸵鸟特色养殖业,现代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业。
华阴农场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陕西东大门建设,华山华阴是核心,省市两级投资体量较大,初步估算约500亿,央企中海集团太华湖及华山风景区综合改造项目投资330亿,渭河及南山支流综合治理投资估算100亿,这些大项目的启动,涵盖或对接了华阴农场区域,对拉动和激活华阴农场的土地和产业价值不可估量;二是农业部和陕西省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扶持政策,将对农场建设农产品生产中心、交易流通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中心、休闲度假中心形成良好的软环境;三是华阴市获批全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县(市、区),2012年与陕西农垦集团就合作建设“华阴—陕西农垦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形成了行政管理示范区垦地一体化、开发建设统一规划、产业招商引资园区聚集化、资源要素构建整体化、利益收益共享化等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4.发展战略及发展理念的转变提升。产业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是华阴农场突破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就是要从农垦客观存在的特殊性出发,适应农垦企业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式、特殊的政策、特殊的办法,激活现有资源价值,突破影响农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加强区域行政管理和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借鉴兄弟垦区企地共建经验,如何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土地资源优势、技术人才、组织管理优势,加快当地版块区域经济建设,构建和谐垦地发展模式,形成地方经济社会与农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陕西农垦集团、华阴农场经过考察和充分讨论认为,提议华阴市政府试行企地共建,设立“华阴—陕西农垦城乡统筹发展及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

二、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及路径

  1.示范区建设的目标。
  充分发挥和利用农垦的土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解决政府招商引资落地难,解决农场资金短缺,招商引资合作难;利用政府政策、项目、资金优势,优势互补,实现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企业经济发展,农工、农民就业安居。
突破现行体制束缚,创新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潜能,发挥示范区的统揽协调作用,加强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利用农垦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以企地共建的视野,达成共识,设立华阴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是实现华阴现代农业强势的抓手和平台,是着力打造山水绿色华阴,建设休闲养生之都的具体配套。
以华西镇、华阴农场版块为共建平台,建设华阴现代农业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以华阴市政府的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示范区为实施主体,以规划、整合推进华阴农场、华西镇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以高效农业示范区、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生态旅游观光、蔬菜集散加工、沿路产业项目招商、城乡一体化建设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场经济融入华阴市政府发展规划,打造以现代农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标志的华西重镇,实现垦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受益。
  2.示范区建设的路径。
  优化农业结构与区域布局。引导招商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加快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工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医药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成为华阴农业版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农场场部和华西镇为依托,通过撤并农场作业站、居民点和推动二、三产业项目集聚等方式,实现农民、农工变产业工人,容纳2 ~ 3万人的产业重点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强化功能、相对集中、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强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强化社区管理,将小城镇建设成最适宜居住区。
充分凭借华山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建设,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主题,推动旅游资源共享,发展绿色、生态、观光休闲等特色旅游产业。
  实施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加工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品牌化战略,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把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质、特色和专用农产品,坚持“农业孕育工业,工业提升农业,工农联动,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以项目为龙头,壮大和延伸产业链。
以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种子、种苗,面粉、蔬菜,园林绿化苗木,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加快实现农产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走精品发展战略,用工业化带动产业化,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着力建设农业科研基地、农业展示培训基地、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绿色产品生产基地、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食品产业园、园 艺观赏园,生态宜居城乡和农贸物流中心。             
  实施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等示范工程。场县共建要达成共识,共同招商,共同建设,致力于打造陕西名镇。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强化关键环节标准化作业,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扩大追溯品种、规模和覆盖面,着力构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快示范带动步伐。
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加快养殖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幅提高养殖业比重,使养殖业成为示范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围绕奶牛、生猪、家禽等优势养殖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和结构,促进“林果畜沼”良性互补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加强创建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养殖示范场,推动开展标准化认证。
  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 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和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主导产业、核心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加强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节本增效、疫病防控、防灾减灾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集成推广应用良种良法、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精准农业、健康养殖、统防统治、精深加工、储运保鲜、循环农业等重大实用技术,大规模、高水平开展以推广关键技术为重点的高产创建。建立健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示范区实际的农技推广体系。   
  联合争取将示范区的公路、饮水安全、排污,危房改造、文化卫生、农业技术推广等公益性建设和农田水利、良种工程、中低产田改造等生产性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体系,同等享受公共财政支持,同步组织实施。进一步增加对示范区的投入,提高示范区的软实力。
  加强场市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空间,提高合作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公共服务设施共享领域,加强干部和人才交流,形成场市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开放格局。

三、示范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示范区为陕西农垦集团与华阴市共建示范区。成立示范区领导小组,为决策机构;设立管理工作委员会和投资建设集团,为执行机构。授予管理工作委员会县市一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华阴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示范区范围内的行政事务。示范区开发建设运行模式以企业化管理为主,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开发、招商引资、产业孵化、资本运作(投融资),受陕西农垦集团总公司和华阴市政府双重领导。
  管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改革发展办公室,财务税收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每办室2-3人,业务主要对口于华阴市政府办,计划局,招商局,土地局,城建局,财政局,税务局,科技局,环保局等有关行政部门,人员由相关局委派或由华阴农场派员承担相应工作。
  管委会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编制示范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与政府共同招商引资,项目申报,地税上交、征收,财政返还,企业注册办证等相关业务;负责示范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示范区开发招商用地短期和前期内由华阴农场负责提供,由政府负责解决部分农转用指标,配套的建设用地依法上市转让,除去土地补偿费、青苗赔偿费、拆迁安置补助费和相应的社会保障费用后,土地净收益由政府和农场按一定比例分成。长期内对农民土地逐步实行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兼顾眼前,长远统筹,做好统一规划利用。
  坚持眼前利益、开发利益、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政府与农场、农民、农工的利益关系。示范区内落地的招商引资企业实行税收分成,由管委会财税办直接征税,并将一定比例的税收上交华阴市财政。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壮大区域经济。

四、示范区建设的预期效果

  一是垦地合作资源互补,解决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日渐短缺的问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财税增长点;促进农场土地资本化、资产化、产业化,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和收益。
  二是通过园区化聚集,根据区位、产业、资源、政策、文化、科技、资本等产业要素,构建立体式、多元化、互补性的产业体系再造,融合山水景观、商贸旅游、康体养生、艺术创意、民居建筑、会展度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形成新生产业圈。
  三是通过产业圈和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提升当地吸引力和聚合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产业辐射拉动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收入,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以现代化小城镇建设为主的区域中心形成。
四是坚持开放办农垦理念,践行工业反哺农业策略,围绕以城带乡方针,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农垦可持续快速发展。

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正确把握垦地之间的定位与利益关系,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既要融入和服务地方所需,又要彰显农垦特点和农业主业健康发展,既不能拔苗助长,又不能因噎废食。既要跨越发展,又忌贪大求全。要以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作为合作的立足点。
  二是切忌把其搞成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应当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真正以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的挖掘构建作为着力点,坚持效益性、独特性和比较竞争优势,否则浪费资源,劳民伤财。
  三是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切忌短期行为。尤其在作规划、选产业和招商时有短视行为,虽利在当今,却毁了子孙的饭碗。
四是要本着节约、集约、高效、优化的原则,要严守耕地保护的红线不动摇,珍惜土地资源,进行产业集约集成,把效益好、附加值高、质量优的产业放进园区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责任编辑:昝莹莹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