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资本运作力度 做大做强天然橡胶产业

时间:2014-12-09作者:林进挺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6期

    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垦集团)自2010年10月正式同海南农垦总局分开、独立运作以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公司规范运作的管理体系,推进企业改革创新,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形成了以天然橡胶为核心,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及旅游地产、金融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大并购重组力度,迅速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并且在核心产业天然橡胶领域的资本运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重大成果。2013年,橡胶销售总量147万吨,创历史新高,完成营业收入255亿元,是2010年67亿元的3.8倍。2013年7月农垦集团首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440位,上市子公司海南橡胶集团进入财富中国500强,排名第345位。

一、推进海南橡胶集团上市,为做大做强天然橡胶产业构筑平台

    经过不懈的努力,农垦集团旗下的“海南橡胶”股票已于2011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融资47亿元,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农业板块市值最大的公司,有效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橡胶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上市不足半年便入选代表优秀企业的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中证100等四大成分股指数。2013年7月,海南橡胶集团还进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成为上证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和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企业信誉度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展现了以海南橡胶上市为重要标志的海南农垦集团现代企业的新形象。继海南橡胶成功上市之后,农垦集团又集中精力梳理和孵化上市企业资源,培育新的上市公司,启动了新加坡R1(2012年农垦集团并购的全球最大天然橡胶贸易公司)等公司的上市工作。

二、实施产业升级、走出去发展、科技与人才兴企三大战略

    (一)实施产业升级战略
    海南橡胶集团按照由资源拥有型向资源控制型转变、由传统生产型向现代经营型转变、由产品低端单一向高端差异化转变的发展思路,以内涵式发展为支撑,以外延式发展为突破口,通过由天然橡胶种植、初加工单一产业向橡胶深加工、研发、金融贸易、物流、橡胶木加工、林下经济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转变。并拓展市场销售区域,在国内外树立了多种知名产品品牌,形成了以上海龙橡公司为龙头,以上海、广东、青岛、天津、温州、云南等6大区域为销售前沿的全国营销网络体系。2009年又在新加坡成立贸易公司,积极构建原料国际化供应渠道,实现供应渠道与销售渠道对接和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接。目前普利司通、米其林、双钱集团、佳通轮胎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轮胎终端和制品终端企业已成为稳定的客户,进一步拓展了资源控制渠道,提高了行业市场份额,实现了企业规模和效益的稳步提升。
    (二)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由于国内主要植胶地区海南、云南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相比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受台风、寒害等气候影响,橡胶保苗率低、亩产低,国内自产胶占全球生产总量比重仅为6%左右,而需求量达到了30%以上,再加上区域性劳动力紧张,人力成本不断提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内天然橡胶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农垦集团从确保国家橡胶战略物资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以合作为模式的总体思路,加快了“走出去”控制橡胶资源的发展步伐。
    近年来,农垦集团在巩固海南本岛橡胶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在橡胶种植及加工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和在资金、团队方面的突出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到云南、东南亚及非洲拓展橡胶事业。2009年设立海胶集团(新加坡)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新加坡辐射东南亚。与马来西亚知知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投资建设泰国南部标胶与复合胶的A1公司。2012年完成了新加坡R1公司股权收购项目。2013年6月,农垦集团正式挺进非洲,旗下的海南橡胶集团与非洲的塞拉利昂共和国政府签署合资协议,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农垦集团为控股股东),将在塞拉利昂发展200万亩天然橡胶和水稻种植及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年产橡胶20万吨、水稻18万吨,年收入40-50亿元,直接吸纳近2万当地人就业。另外旗下的海南橡胶集团还储备了知知集团项目、老挝项目、柬埔寨项目等橡胶项目,待条件成熟后启动实施,进一步掌控更多的天然橡胶资源。
    (三)实施科技与人才兴企战略
    一是加大中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先后从多家知名企业引进法律、金融、投资、橡胶深加工等专业管理人才600余人。重视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从2010年起农垦集团启动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目前已选派77名干部赴国内20多所知名高校参加EMBA和MBA培训学习,为国际化发展储备了人力资源,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二是海胶集团在岛内筹备建立五大职工培训基地,满足内部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和职工技能培训的需要,每年可培训6千人次左右。三是海胶集团利用与终端客户的业务对接机会,选送近200名工厂生产人员赴赛轮公司、泰国A1公司等客户学习交流,培养急需的橡胶初加工、深加工高端技能性人才。
    积极开展橡胶产品研发与技术推广,通过研发高新产品,向科技要效益。联合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海南大学等单位,成立了海南省先进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提升集团橡胶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天然橡胶方面的科技研发水平,以及在天然橡胶复合材料、新型弹性体材料方面的开发与应用。协同桂林曙光院,建立了空军航空橡胶科研生产中心,军用航空轮胎专用橡胶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投产后,将填补国内军用航空轮胎橡胶的生产空白,打破目前我国军用航空轮胎橡胶完全靠进口的局面。

三、以并购重组为路径,迅速做大做强天然橡胶产业

    (一)并购全球最大天然橡胶贸易公司新加坡R1公司
    2012年4月农垦集团完成并购新加坡R1公司75%股权的交割工作。2012年及2013年橡胶市场剧烈震荡,但新加坡R1公司凭借良好的运营和风险控制能力,销售收入和利润仍维持稳步增长。2012及2013年累计销售15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79亿元,净利润1.9亿元。并购R1公司后海南农垦获得了强大的天然橡胶贸易网络和渠道以及较好的投资回报,公司朝跨越式发展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不仅做大了海南橡胶产业规模,而且增强了海南农垦在天然橡胶国际贸易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
    (二)并购中国化工集团橡胶轮胎板块项目
    2013年6月份,农垦集团利用中央企业要求做强主业、剥离辅业的机会,与中国化工集团正式签署了股权无偿划转合作协议。根据议定,农垦集团将无偿承接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51%股权和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1%股权。通过本次股权无偿划转,农垦集团不仅将增加100多亿元营业收入,而且有利于海南农垦集团天然橡胶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实现从天然橡胶种植、研发、初加工到贸易、轮胎生产、期货的全覆盖,彻底打通天然橡胶产业链,显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为做大做强天然橡胶产业提供支撑
    2011年12月农垦集团财务公司正式揭牌开业,成为中国农业系统第一家财务公司;2012年6月农垦小额贷款公司正式揭牌开业,成为省内首家国有独资小贷公司;2012年12月海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正式开业;2012年出资2.66亿元入股海口农商行并持有股份1.36亿股。正在研究探讨橡胶产业并购基金以及农业相关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案,以借助产业基金的资本运作平台整合国内外橡胶资源,实现对全球橡胶资源的控制及自身的发展与扩张。

四、做大做强天然橡胶产业,提高橡胶战略物资国家可持续掌控能力

    在市场化条件下实施国家战略布局,可考虑以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为平台,大力推进实施以资金为纽带的联合联盟联营战略,并以并购重组为路径,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迅速做大做天然橡胶产业,提高橡胶战略物资国家可持续掌控能力。
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由于国家不能直接在境外投资橡胶行业,通过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间接控制橡胶资源,能很好地体现国家利益,国家政策支持才有效。
    以政策为导向。橡胶“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国家给予“走出去”投资项目以优惠贷款、税收减免及费用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境外投资面临当地政治、军事、治安等方面的非经营性风险,需要国家出面协调,提供保障。
    以市场为依托。新加坡和日本不是橡胶的主产国,也不是主消费国,却拥有橡胶的定价权,关键在于它们形成了统一的橡胶商品交易市场。中国目前橡胶消费市场在全球最大,却没有橡胶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主要缘于中国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橡胶商品交易市场,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橡胶商品交易市场,形成规范、有效的市场管理机制,才能获得在全球的定价权、话语权。
    以合作为模式。橡胶“走出去”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单靠某个企业就能完成,必须联合国内橡胶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形成橡胶“走出去”企业集群,在政府有效支持下快速推进。农垦集团旗下海南橡胶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在行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有实力组织相关企业,共同推进国家橡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作者系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