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亲临零陵知青农场(现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内)考察指导,给农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1965年12月17日,湖南全省农垦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王震恰好来到长沙视察。会议期间,他在省委书记张平化的陪同下,在省军区小礼堂开了个座谈会,接见了参加农垦工作会议的部分代表。王震像拉家常一样,逐一询问到会代表的姓名、单位,农垦工作做得如何等。张平化逐个给他作了介绍,然后再由座谈代表汇报工作。当介绍到前进人民公社(又称零陵知青农场)党委书记刘志民时,刘志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向王部长作了详细的汇报。他说,我们公社是全民所有制的知青农场,农场1963年12月6日成立,到1964年底已开荒8000亩。
王震听了很感兴趣,便和刘志民交谈了约半个钟头。因占用时间较多,还有三个单位没做交谈,他就要求将会议转入讨论。讨论中,王震对与会代表说:“你们要像零陵县前进人民公社那样,把整个荒山荒地利用起来,甚至草山也要充分利用起来。”说到这里,他又向刘志民问道:“你那儿有没有草?”
刘志民说:“有几千亩哩!漫山遍野都长青草。”
王震听了,就向刘志民建议:“草多要好好利用,你们还可以办一个菜牛场嘛!”并当即交代在座的省农垦局局长杨第甫给予重点支持。杨局长立马表态,拨款5万元搞筹建。
座谈会结束后,刘志民见王震对零陵这么重视,就壮着胆子邀请王震前去看看。王震自听了刘志民的汇报后,早就勃发到零陵看看的兴趣,只是一时还抽不出时间,便对刘志民说:“这次去不了啦,下次再去吧!”
1966年7月3日一大早,农场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刘志民拿起了话筒。电话是零陵地委打来的,说是中央有位首长到了零陵,特提出下午要到农场看看。这位首长是谁,电话里没有说,刘志民也不好问,他的任务就是做好组织接待的准备工作。
下午4点左右,几辆吉普车徐徐驶进了农场。车子停稳,只见省委书记王延春、省农垦局局长杨第甫、地委书记宁生等领导簇拥着一位气宇轩昂的首长下了车。刘志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日夜盼望的王震将军吗?他一时激动得竟不知说什么好。王震也一眼认出了刘志民,他微笑着向刘志民伸出了双手,风趣地说:“老伙计,我们又见面了。”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犹如老朋友久别重逢。刘志民感受到将军的手是那样的亲热有力,态度又是如此的平易近人。他想,国家这么大,王震将军的工作又那么忙,可他还仍然记住了我这个基层的“小人物”,记住了我们这个小小的知青农场,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接着,王震同场里其他领导握了手,爽朗地说:“讲话算数,我早就想来看看你们了。”然后,他同在场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太阳火辣辣的,可王震全然不顾。他休息了几分钟,大声说道:“走,先看看去!”说完便大步踏上了农场那一大片开垦出来的“处女地”。
王震一边兴致勃勃地察看,一边仔细地问这问那。当他得知那上万亩种庄稼和果园是由原来杂草丛生的荒地野岭开垦出来的时候,高兴地拍了拍刘志民的肩膀,连声说:“了不起,很了不起!”
在牧场连片的猪栏牛舍前,刘志民告诉王震:“这一切都是按您的指示办起来的。”王震看了满意地笑着说:“这么快呀,搞得不错嘛!”看完后,王震便来到农场会议室,继续听取汇报。
不知不觉两个多钟头过去了,刘志民提出留客人吃晚饭。王震诙谐地说:“你们刚刚白手起家,正在艰苦创业,今天就不吃你们的了。等你们场发展了,各项生产丰收了,那时候再来举杯庆贺。”
临走时,王震对刘志民说:“你明天带几名知青代表到地委来,我们再详细地座谈一次,进一步听听大家如何建设好农场、大力发展生产的意见,若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提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刘志民带着几名知青代表来到了地委机关大院。8点钟座谈会开始,首先由刘志民汇报工作。他说,建场两年多来,我们共开垦荒地8000亩,水田200亩,筑梯田1000亩,养生猪1400头,耕牛已发展数百条。我们不仅用双手改造了大自然,创造了财富,而且锻炼了大家的思想。
王震听后非常高兴,说:“想不到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干出了这么大的成绩,真是不简单!”
这时,省委书记王延春接过话头:“王部长表扬你们了,你们可不要自满哟,还必须加倍努力!”
“对,要防止骄傲自满情绪。”王震接着又说:“你们要牢牢记住毛主席的教导,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座的知青代表见王震如此平易近人,一点也不感到紧张了,大家纷纷争着发言。
当谈到农场的困难时,大家反映主要问题是缺少资金和运输工具。对此,王震当即表态:“我们部里可以给你们作重点解决。”王延春也马上表态说:“省里给你们解决三辆卡车。”
后来,农垦部果然通过省农垦局给场里拨来了85万元。这一笔非同寻常的巨款为农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座谈会结束时,王震提出要农场派人到广东湛江湖光农场参观,认真学习那里的办场经验,取长补短。他说:“在解放海南岛时,已有几个三五九旅的部下留在那里负责工作,我可以写封信同他们联系,要他们把办场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你们。”他当即写了一封信交给刘志民,并嘱咐说:“你们尽量早点去。再过几天,我也要到湖光农场去看看,到那里以后再去看你们。”
1966年7月6日,刘志民一行25人怀揣王震的信乘火车南下,7月7日到达广东湛江湖光农场。在这里,他们和农场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还一道出早操,一道学习毛主席著作。
7月13日,王震果真来到了湖光农场。当时刘志民他们正在橡胶地里锄草。王震专门向场领导打听刘志民他们来到这里后的表现。场领导伸着大拇指夸奖说,这些同志挺不错,能吃苦耐劳,各方面都很好。王震听后非常满意,嘱咐广东同志对他们要多加照顾,详细传授办农场的好经验,让他们回去后少走弯路,把农场办得更好。
会见刘志民一行人时,王震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辛苦了!”他表扬了来参观学习的所有知青,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把湖光农场的经验带回去发扬光大,将来赶上和超过他们。
第二天,场部给零陵的知青送来一封信。刘志民打开一看,是王震用毛笔写的。信的大意是:湖光农场是广东省委和湛江地委组织领导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单位,也是解放军响应毛主席保卫国防、建设祖国、开垦荒地、建设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的先进国营农场。他们也是白手起家的,十余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艰苦奋斗,成为一支能战斗的劳动大军。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出色贡献。你们在湖南省委和当地地县委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创办农场,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这个好的开端是来之不易的。为了扩大垦荒规模,我和湖南省委打算在下半年组织5000名知青到你们那里落户,你们要做好准备。总的原则是先搞好生产再富裕生活,目前国家还很穷,要节省每一分钱,艰苦奋斗,勤俭创业。
从湛江回来后,刘志民按照王震的指示,建了好几个工区,做好了接收知青落户的一切准备。可是没想到,“文化大革命”运动波及到了前进人民公社,王震为之策划的农场建设计划未能实施,给农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沧海桑田,历史的脚步在前进。80年代中期,零陵县知青农场成为中澳柑桔生产合作试验基地,其产品远销国内外。1988年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湘南考察时来到这里,面对眼前果实累累、一望无际的柑桔树,他称赞这是“红壤开发成功的典范”。
当年的知情人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王震将军的深切关怀,就不可能有零陵知青农场的今天!
(作者单位: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政协)
责任编辑: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