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垦区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提升的思考

时间:2012-12-07作者:何时盛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7期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效,同时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它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循环农业是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十二五”时期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垦区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高标准打造成种养业(甘蔗+养猪;橡胶+养猪)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甘蔗、橡胶、生猪养殖三大产业并建立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养猪→有机肥→甘蔗种植→制糖→沼气(+生物肥)→生物质发电”;二是“养猪→有机肥→橡胶种植→橡胶制品→沼气→生物质发电”。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低碳经济,争取化肥施用量减少20%,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窗口,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2011年,湛江垦区实现有机肥、生物质发电、食用酒精三大项循环农业附产品经济总量2.54亿元,其中延长产业链循环经济增值1.28亿元。展望未来,湛江垦区循环农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湛江垦区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湛江垦区地处广东省西部的雷州半岛,拥有土地面积172万亩,其中耕地113万亩。现有甘蔗面积40万亩,橡胶面积12万亩,剑麻面积9万亩,水果面积18万亩,林地面积11万亩,下设40个企事业单位。湛江垦区产业化程度高,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示范作用强的是蔗糖、畜牧、橡胶三大产业。
  1.蔗糖业。蔗糖业是垦区的支柱产业,常年甘蔗产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通过产业化带动当地农民种植甘蔗约80万亩,甘蔗产量约350万吨。垦区拥有全资和控股糖厂12家,为产业配套服务有广垦良种繁育中心和广垦机械、广垦农机、广垦物流、糖业销售、生物有机肥厂、赤眼蜂放养站等公司和单位,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垦区循环经济代表了国内蔗糖业的较高水平,甘蔗健康全茎种繁育,甘蔗—菠萝轮作,机械化全程耕作,土壤改良与测土配方施肥,地埋式滴灌,生物防治虫害,甘蔗自动装载机等均为全国首创技术,并形成完整的蔗糖业循环产业链。
  2011年,垦区12家制糖企业共榨甘蔗520万吨,产糖52万吨。其中自营7家榨量328万吨,产糖32.8万吨。采用蔗渣发电12480万度,燃烧蔗渣利用率85.2%;生产制糖附产品滤泥14.55万吨,其中直接用于农作物肥田10.55万吨,采用滤泥等原料生产复合微生物肥2万吨,滤泥制肥深加工率为27.5%,该肥全部用于湛江垦区主产业的农业生产;生产食用酒精2.35万吨,年排酒精废沼液15万吨。蔗叶回田于甘蔗、剑麻、橡胶、茶叶作物面积5.1万亩,蔗叶回田量5.1万吨,回田利用率9%。丰收糖业公司生物防治站对甘蔗园放养赤眼蜂9.5万亩,实现减少化学农药投入190多万元。甘蔗—菠萝轮作面积达4.5万亩,推广种植甘蔗健康全茎种率达60%以上,主产业甘蔗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达2.53万亩。
  2.畜牧业。畜牧业是垦区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湛江垦区的广东省湛江农垦畜牧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养殖业为主的专业化国有股份公司,现下辖中美合资广垦沃而多原种猪场、广垦海鸥原种猪场、五一种猪场等3家种猪和海鸥、湖光等两家生猪(肉牛)出口注册场以及幸福等6个商品猪场,一家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动物疾病检测站和广垦物流公司,年可出栏优质原种猪2万头,商品猪10万头,出口肉牛1200多头,是目前粤西地区最大的养猪企业之一,2011年获批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排猪、牛畜牧粪便86.4万吨,畜牧粪尿水144万吨。畜牧粪肥沤制后直接回田农作物。
  3.天然橡胶。垦区橡胶产业由广东农垦橡胶集团公司统一经营,是国家天然橡胶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现有1个省部级橡胶优良种苗繁育中心,年繁育能力50万株。种植橡胶的农场有11个,橡胶总面积12万亩,其中开割面积9万亩,是国家天然橡胶生产的重要基地。拥有1个万吨加工能力的乳胶加工厂,年排制胶初加工废水80万吨。
  4.其他热作产业。湛江垦区剑麻产业有剑麻种植面积9万多亩,纤维平均亩产高达300公斤,居世界第一,年产纤维近3万吨,占据全国60%的市场份额,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生产纤维附产品麻渣24万吨,麻渣废水45万吨。利用麻渣废水制成医药,每年盈利1700万元。热带水果面积18万多亩,总产32万多吨,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菠萝加工和出口基地。
  二、湛江垦区发展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
  1.附产品资源高效利用研发力度仍显不够。甘蔗制糖的附产品滤泥年生产达14.55万吨,用于制生物肥的滤泥只有4万吨,滤泥加工率为27.5%。2011年湛江垦区丰收生物肥厂生产复合微生物肥2万吨,而该肥厂年生产规模达5万吨,可消耗制糖滤泥近10万吨,因而滤泥制肥高效利用远远没有达到。究其原因,丰收生物肥厂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肥受本地区土壤、气候等因素限制,微生物肥中的微生物(解磷菌)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其肥效表现一般,职工还没有普遍接受。另一方面,大量的农家肥猪牛粪肥便只是简单肥田利用,没有进一步加工处理,充分发挥其肥效。
  2.废弃物资源利用机械化程度不高。2011年垦区蔗叶粉碎机研制成功,在华海糖业公司推广使用,蔗叶就地机械粉碎回田面积为5.1万亩,其他农场则推广使用较少。目前蔗叶用于回田橡胶、剑麻较少,主要是蔗叶移位回田采用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
  3.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技术缺乏。剑麻纤维生产过程中,从排放的麻渣水中可提取价值极高的医学药品,但湛江垦区缺乏该项提取技术,只能承包给拥有提取技术的承包商,垦区只获得少量的利益。剑麻纤维经化学处理软化后,可用来纺织布匹,作为生产高档服装的原料,市场前景看好。但湛江垦区缺乏硬质纤维的软化技术,独自开发软化剑麻纤维产品十分困难。制糖的废糖蜜用来生产食用酒精,每吨废糖蜜增值只有500元,增值幅度不大,而采用废糖蜜结晶制成果糖,其价值可翻几倍,但湛江垦区缺乏糖蜜结晶果糖技术。
  三、湛江垦区循环农业提升建议
  根据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积极实施广东农垦“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跨国大集团,建设美好新垦区”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支撑保障体系,打造国家级种养业(甘蔗+畜牧;橡胶+畜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总目标,争取到201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亩,主导产业良种化率达到10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产业化率达到80%,城镇化率达到85%,实现垦区农业现代化。围绕这一总目标,在实施湛江垦区循环农业各个项目过程中,建议湛江垦区循环农业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结合滤泥肥与畜牧粪肥互补优势,改进生物肥配方,研发新型高效微生物肥。针对湛江地区冬春干旱、砖红土壤类型与作物冬管冬春种需肥的特点,充分利用制糖滤泥与畜牧粪肥作原料,改进生物肥配方,研发新型高效微生物肥。该生物肥经大田试验示范证实,有增产增糖显著效果。只有被广大职工所认识接受,才能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2.结合农田水利要求,利用循环农业链中的各类废液资源,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按照湛江垦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利用猪尿水、酒精沼液、制胶废水、剑麻加工废水等,高标准建设与水资源供应面积相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为农业增产、品质提高打下水利基础。各类废液资源,必须经过取样化验分析,田间淋施试验示范,验证可行,增产显著,方能建设水利设施利用。
  3.结合各类作物覆盖蔗叶特色,研发蔗叶机械收集打包机,提高蔗叶收集与运输效率。蔗叶收集采用人工作业,劳动强度非常大,工效也低,加快研发蔗叶机械收集打包机显得十分重要。这有助于提高蔗叶收集与运输、覆盖工效,为蔗叶移位覆盖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作物蔗叶覆盖面积。这将成为垦区循环农业的一大亮点。
  4.深度开发循环农业产业链产品资源,提高循环农业产品附加值。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与技术单位和专家合作,深度开发循环农业产业链产品资源。2012年1月,湛江垦区的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湛江市永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利用糖蜜水结晶果糖项目,该项目已完成了建设前期工作,5月份进入建设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将年产1万吨结晶果糖。湛江垦区也正与有关技术单位进行洽谈,合作开发剑麻硬质纤维软化产业化应用项目。这些深度开发循环产业链产品项目,将大幅度提高循环农业产品附加值,为垦区“十二五”循环农业大发展夯实项目基础。

(作者系广东农垦湛江农垦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