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垦加强人才工作的做法及思考

时间:2019-05-13作者:程军 来源:《中国农垦》2018年第12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竞争之本、创新之源、强盛之基。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垦兴垦”战略,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氛围,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投资集团提供强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江苏农垦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的领导,在环境优化中服务人才。

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的原则,这是政治方向和原则要求。江苏农垦传承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党管人才,通过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服务人才建设,为人才成长搭梯架桥。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政治优势,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力量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注重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亲自抓“第一资源”,将人才发展工作情况纳入垦区企业年度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垦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认真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完善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依据新时代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人才建设工作规划》,出台了《关于创新与深化人才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垦区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从宏观、政策层面指导垦区企业加强领导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四支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强化措施保障。江苏农垦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到搞好服务上来。集团和垦区企业通过建设人才公寓、发放购房租房补贴等形式,多渠道解决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通过协调资源,采取合资办学等方式,为引进人才在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开展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首席技师等评选活动,建立江苏农垦科技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及首席专业人才评选激励机制,加大对垦区人才聚力创新和人才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形成了群贤毕至、见贤思齐的良好局面。目前,垦区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达1万余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500多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798人。

(二)注重资源储备,在平台搭建中集聚人才。

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关键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就是储备发展新动能、点燃发展新引擎。集团采取有力举措引进、储备人才,使之逐步成为农垦改革发展的优秀“后备军”。

一是积极“引”。面向高等院校、社会公开选拔引进各类人才。近年来,集团平均每年组织垦区企业集中参加5-6场毕业生专场供需洽谈会。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意向,积极参与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组织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和北大、清华、复旦等专项引才活动。仅去年,垦区企业就引进各类人才1787人,其中引进海外年轻博士2名。

二是适时“调”。集团积极改进后备干部选拔方式,突出“789”干部群体,适时调整了后备干部人才库。2018年集团启动了垦区优秀中青年干部及青年骨干人才库人选推荐工作,对垦区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新调整优化,将分别建立以70后、80后为主体的优秀中青年干部人才库和以90后为主体的青年骨干人才库。

三是主动“建”。对优秀中青年干部人才进行分类建档,明确人才层次、发展潜力和培养方向,推荐各类人才参选、参评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近年来,已有10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333” 工程等中央、省级荣誉。建立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开展“突出人才贡献奖”“江苏农垦技术能手”等评选活动,已有39人次获此殊荣。

(三)强化培养锻炼,在实践摔打中提升人才。

实践出真知,实践也出人才,这是人才成长最根本、最管用的规律。针对垦区部分年轻干部专业知识单一、实践经验薄弱、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集团以教育为先、实践为重,重点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锻炼。

一是实施“充电”式培训锻炼。集团强化经费保证,每年设立干部培训经费120万元,主要用于集中组织领导人员学习培训,每年面向垦区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举办5-6期培训班,参加集中培训近600人次。垦区企业平均每年举办发展战略、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各类培训400场次,近3万人次参加培训。

二是实施“摔打”式挂职锻炼。集团采取“走出去”“放下去”方式对中青年干部和各类人才进行“壮骨”培养。从2014年至今,已选派两批共37名中青年干部分赴北京三元食品、南京卫岗乳业、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及垦区部分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采取“双导师制”“三方联管”方式进行双向培养。目前,正启动第三批挂职锻炼工作。借助省委组织部搭建的培养平台,近年来集团已选派15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了省派驻灌南、灌云扶贫,以及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已有9人得到了提拔重用。

三是实施“淬火”式实战锻炼。集团推行优秀年轻干部一线练兵,主动把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重点工作、重要项目中“淬火”锻炼,进行轮岗交流,有效提升了年轻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苏垦农发股份公司建立了大学生试验生产基地,完成小麦、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35项。一线锻炼,使苏垦农发股份公司61名青年员工走上了不同层次的基层管理岗位。

(四)构建制度体系,在改革创新中造就人才。

深化人才机制改革,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战略之举。近年来,集团积极创新机制,扎实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建立年轻干部跟踪考核机制。突出学用结合,对培训锻炼的年轻干部,要求每期培训结束后,学员必须撰写调研报告或学习心得。对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集团党委组织部每半年进行一次跟踪考核,并指定思想政治导师和业务技术导师进行定期综合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管理措施和鉴定意见。目前,在37名挂职锻炼人员中,已有20人被选进了中层领导班子,6人担任了总经理助理职务。

二是建立年轻干部选任管理机制。集团党委出台了《集团总部人员任用管理办法》《场长助理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打通了人才晋升和退出通道。集团总部机关职级设置了10个等次30个等级,更便于优秀年轻干部进行职业规划,跳起来摘“桃子”。实施总经理助理聘任制、后备干部动态考核,实行淘汰竞争,进退有序。近几年来,近40名总经理助理被提拔为中层干部。

三是建立年轻干部成长帮带机制。实施“师带徒”制及“双导师”制,积极倡导垦区基层单位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东辛农场有限公司通过传帮带,与青年大学生结队助成长,培养出了一批青年人才骨干。大学生朱爱华被集团推荐为省科技镇长团成员,并被省妇联推荐为全国妇代会代表。

虽然江苏农垦人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地缘条件等原因,垦区还存在企业人才吸引力较弱、人才机制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缺口比较大等问题。对此,江苏农垦将树立更强烈的人才意识,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为江苏农垦高质发展提供活水源头。

二、江苏农垦加强人才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引才环境,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要坚持政策引领,优化发展环境。人才政策要以服务发展战略为目标,围绕垦区核心产业、主导产业以及重点领域,加强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要采用环境引才、项目引才、事业引才、感情引才、高薪引才等多种方式,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要建设多样化的人才载体,不断完善优秀职工子女和退伍军人返场就业政策。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对接沟通,避免所在区域范围内的人才政策被“边缘化”。要坚持理念先行,补齐急缺人才。根据垦区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积极推进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探索构建一体化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因地制宜,分层、分级、分类引进重点产业的急缺人才。要坚持平台牵引,推动人才集聚。以农垦现代农业、医药健康、房地产、金融投资等主业为重点,推动优秀人才向优势产业集聚,力争到2020年使垦区人才增长到1.4万人。实施“3116”中青年骨干培养工程,建立“先进后出”、梯次配备、定期更新机制,到2020年,拥有45岁、40岁、35岁等不同年龄段的干部、杰出业务骨干及后备人才290人。

(二)创新培养机制,推动人才竞相成长。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把握并尊重规律是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要探索实践锻炼的成长机制。宰相必取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要继续实施人才能力素质培育工程,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项目跟进、岗位锻炼、挂职交流、评先激励等多种形式,把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针对近年来普遍反映年轻干部偏“软”偏“弱”等情况,探索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增强年轻干部的基层实践历练与磨练。结合中德作物生产与农业技术示范园项目,探索开发海外培训平台,建设一批高端人才素质提升培训基地。结合农垦具有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等优势,推动人才精准招聘与定向培养。要探索人才循环轮换培养方式。针对直线成长起来的干部缺少担负全面发展和协调性强事务的实践历练状况,不断总结挂职锻炼经验,完善技术、经营管理等人才的合理流动政策,积极探索轮岗交流,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流动的“玻璃门”“天花板”,推动垦区各类人才按需流动、合理流动。要探索人才“双阶梯”晋升的路径。针对企业实际,探索管理阶梯和技术阶梯“双阶梯”晋升机制,为专业技术人员打开一条晋升通道,提供与管理人员平等地位、报酬和职业发展机会,有效解决不同类型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三)改进评价方式,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评价既是“方向标”,又是“指挥棒”。在评价导向上,要坚持唯才是举,注重凭能力、凭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坚持干什么评什么,突出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差异性,把工作实绩和社会价值作为主要标准。在评价制度上,建立定期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对垦区各类人才的履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客观评价,为党委选人用人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人才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和有关诉求,从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关心爱护干部人才。在评价方式上,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对垦区企业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人才,围绕中长期目标导向,着重评价技术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对重点产业应用人才,坚持市场发现、市场评价、市场认可,把人才享受的薪酬待遇、创造的市场价值、获得的创业投资等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要探索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让人才根据不同研究类型,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任务目标体系,实行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动态考核管理评价机制,揭掉“永久牌”标签,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