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农垦担当

时间:2019-12-11作者:陈玲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5期

清晨,和煦的阳光铺满迪庆香格里拉5500亩连片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上,映照在小中甸镇192户精准扶贫户喜悦的脸上。这里,正通过改善和培育优质种薯,提高基地种薯的质量与产量,带动扶贫户增收,实现科技脱贫致富。此时,离香格里拉960公里的昭通,4通道苹果分选线正在运转着,一辆辆大型运货车有序停靠,等待着一箱箱分拣好贴有“沁果昭红”字样的苹果整装出发,准备运往昆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销售。

中午,上海市一位上班族在全自动智能咖啡现磨冲泡机前扫码支付了12元,一杯香浓醇厚的咖啡随即到手;同时,远在云南保山建档立卡的一位咖农就能通过“云豆入沪精准脱贫”对口帮扶合作平台得到2元补贴。

傍晚,老挝的天气还是那么闷热,一群老挝村民从橡胶林工作返回。而就在几年前,这片橡胶林还是罂粟种植区,正是境外“罂粟替代”种植产业让他们人均年收入从最初不到2000元人民币增加到7万多元。

……

这一个个暖心的惠民项目都和一个词相关联——“农垦特色产业扶贫样板”。而这些农垦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正实现着千家万户贫困家庭的脱贫梦,记录着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脱贫攻坚战的坚实足印。

一份厚重的责任

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最为牵挂的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而对于省属唯一国有大型农业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云南农垦集团来说,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深刻认识国企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责任,充分履行好国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祖军认为,云南是全国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挑战非常巨大。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农垦集团必须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极端重要性,把脱贫攻坚视为头等大事,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努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责任重于泰山。政企分开四年来,集团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战略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举措,按照《云南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集团“三项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发挥人才优势,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精准识别贫困居民,掌握第一手资料,强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发挥资金优势,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惠民政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防止帮扶措施单一化、简单化、表面化;发挥平台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以就业为导向,产业扶贫和职业技能提升相结合,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

同时,集团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制定了《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包帮”“转走访”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细化目标任务,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项项举措的背后,是集团用实际行动诠释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与担当。

一份特殊的产业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建立内生动力,让贫困人口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

政企分开四年来,集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产业扶贫号召,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上推陈出新,充分发挥集团国有企业优势,创新发展以“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为主的农垦扶贫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示范+市场”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走出了“借一方宝地、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活一方经济”的精准脱贫之路。

不仅如此,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创造了 “江城模式”“镇雄模式”“挖铜模式”“香格里拉模式”“马关模式”“武定模式”和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养老扶贫、金融扶贫等具有“农垦特色”的扶贫模式和运营方式,把产业扶贫做实做细,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真正为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变化。

在集团定点挂钩帮扶的普洱市江城县曲水镇田心村和怒那村,通过以产业扶贫为主,多种扶贫方式为辅的形式,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保障了田心村和怒那村全部帮扶对象2018年按计划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景洪、西盟、孟连、红河等地区,把发展橡胶产业和垦地共建有效结合起来,带动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西盟公司带动天然橡胶种植产业20余万亩,为当地4镇2乡3000多户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结合地方实际,从林果栽培、蔬菜种植、劳务输出、生猪养殖、蜜蜂养殖、自烤酒产业、教育扶贫等七个方面促进增产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孟连公司以“就业脱贫、帮扶脱贫、境外脱贫”为抓手,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每年投入5万余元用于通往缅甸佤邦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红河云象公司签订精准扶贫协议42户,惠及建档立卡户3500户,增收近300万元。

同时,集团在迪庆香格里拉开发近55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覆盖香格里拉农户1100户,其中192户贫困户年均收入达8000元;在昭通镇雄县投资1000万元,建成一条年产1800吨的现代化全自动马铃薯生产线,带动种植户5718户24533人;在楚雄市挖铜村投入138万元,建成“滇菜原料(黑山羊)供应基地”;楚雄农业投资公司投资200万元,使当地建档立卡户283户实现就业,户均增收4200元;组建云垦茶业集团,为江城农场、勐海八角亭茶业、嘉木茶业等地的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年产毛茶2310吨,产值1.385亿元;与长三角咖啡行业协会、上海自贸区咖啡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来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云豆入沪精准脱贫”对口帮扶合作平台等让农户直接受益,进一步彰显了农垦集团在打造“绿色食品牌”中的责任担当和良好形象。

此外,农垦集团积极创新扶贫思路,探索出橡胶期货+保险的金融扶贫模式,江城公司出资6.2万元积极推进期货+保险工作,全年“期货+保险”理赔53.3万元,红河云象与金平县政府、人保财险红河州分公司、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海通期货四方签订4000吨“期货+保险”合作协议,争取到1000万元扶贫贷款,为胶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承载着国有企业和农垦人的智慧和力量。

一份坚守的信念

扶贫还在继续,扶贫仍在路上。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这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农垦集团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使命和责任。

成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策。为扎实推进农垦集团下阶段脱贫攻坚工作。10月19日,农垦集团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这是在参与我省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集团通过回顾总结四年扶贫工作经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宽思路、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再次表明集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关键一年,脱贫攻坚已经到关键时刻。集团各企业和部门要对标任务标准、对表时间节点,补齐工作短板、强化工作弱项,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结合‘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路径和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部署,下步重点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发展集团优势产业如橡胶、咖啡、茶叶、花卉等高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链条,更好提高脱贫质量和脱贫实效,坚持脱贫攻坚与后续巩固无缝衔接,注重远近结合,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和保障性扶贫,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通过参与和开展‘互联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建设,改善定点挂钩帮扶地区的人居环境。因地制宜通过发展‘一县一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等,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一个个庄严承诺的背后,是集团造富于民,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建设幸福乡村的重点和方向。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这个啃“硬骨头”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集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农垦人将继续用国企气概和担当精神,全力以赴、全面发力、加速冲刺,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坚守着这份信念,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定会向省委省政府和贫困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作者单位:云南农垦集团党委工作部)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