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峰农场位于湖南省石门县西北部,地处湘、鄂、渝三角核心要塞,东倚“洞庭明珠”岳阳,南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西邻“高峡平湖”长江三峡,北靠“湖南屋脊”壶瓶山,与长江隔山相望;同湖北鄂西南交界,省道S308横穿全境,距石门县城125公里、鹤峰县城128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东山峰属武陵山脉,平均海拔上千米,集镇海拔1250米,年均气温13.6℃,年日照1624.9小时,无霜期254天,年均降水1900毫米,年雾雨日在180天以上,平均相对湿度82%。土壤、气候、生态非常适宜茶叶、野生猕猴桃、蕨类等原生态作物生长。
湖南省东山峰农场始于1958年石门县政府建办的农林垦殖场,1982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属国营东山峰农场,成为全省13大农场之一。全场总面积5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3公顷,茶果园565公顷,林地2907公顷。从上世纪70年代大规模人工栽培茶园,历经大国营、大改革、大开放的过程,茶业成为农垦支柱产业。全农场年产干茶50000担,年产值10188万元。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200多米之间常年云雾缭绕的重重山岭,好似“茶树长在天上,采茶是在云中”,成就了全省海拔最高、最集中、生态环境最美、品质最优的高山云雾仙茶。早在1990年东山峰垦区成为全国、全省第一个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和出口基地,近十年来先后成为“全国农垦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农场”、“湖南省百万担品牌茶生产基地”、有机茶出口基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东山峰农场在致力于生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保障经济运行安全的同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本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核心,努力构建良好的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加工业体系、生态小城镇体系,实现绿色发展。美丽的东山峰在于天的纯蓝、水的甘甜、林的茂密、空气的清新。美丽东山峰的实现,归根结底还是要从环境、资源的保护做起。
抓好三大绿色产品基地建设,构建生态农业体系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东山峰农场已经建立一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培育成绿色农产品产业体系。重点抓好三大绿色产品基地建设:
打造中粮“东山秀峰”茶叶品牌基地。与中粮集团旗下的中茶公司精诚合作,由中粮投入1亿元整体开发和营销东山秀峰茶叶。支持中茶公司利用东山峰茶厂加工基地和万亩优质高山茶叶资源,将东山峰作为“中茶-武陵绿”品牌的核心基地和首发点,将“东山秀峰”培育为“中粮产业链-中国好绿茶”武陵绿的优秀代表。同时做好2000亩良种茶叶示范园的建设,形成一个独具观赏特色的生态产业长廊。
着力建设梅花鹿繁殖观赏基地。发掘“东山神鹿”文化内涵,促进梅花鹿产业可持续发展。东山峰具有全国最早最成功的海拔最高的长白山梅花鹿“北鹿南繁”基地的优势品牌,通过挖掘鹿在艺术中美的化身以及历史上有关鹿的神话、童话故事来提升“东山神鹿”文化底蕴。同时设立养殖观赏台、鹿文化鉴赏馆、游客与鹿互动观光区、科普培训区等。游客来到东山神鹿大世界,可以学习鹿文化、了解鹿产品保健知识,并能品尝地道原生态的鹿血、鹿茸酒、鹿茸含片。
逐步建设原生态蔬菜基地。引导原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进行产品升级,发展无公害的多年生山野蔬菜品种,逐步淘汰化肥农药施用量大、污染大的反季节蔬菜。对水源核心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逐步恢复原有的高山湿地,使农垦区恢复到以往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平衡状态。
立体开发泛旅游,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旅游是一项新型绿色产业,传统农业的开垦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东山峰实行的转型是在生产方式上从以开垦种植为主的传统农垦产业转向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型生态产业,产品结构上从单一的农业产品衍生为附加值更大的旅游产品,经济增长上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向服务业带动各产业共同发展,延伸东山峰产业链条,丰富东山峰产品内涵。转型也是深化东山峰农场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旅游撬动、中心突围”的必然选择。在转型中逐步建立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矿山企业进行淘汰的机制,恢复山青水秀的本来面貌,重建破损山体的自然生态系统。
着力科技创新,提升生态农业的内生力
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包括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社会化服务、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二、三产业,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处理好农业产品废弃物。特别是针对当前商品化萝卜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边角料、不合规格产品,或开发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小吃、特种食品,或转化成绿色肥料,减少在废弃过程中形成的污染。
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和生物有机肥。与各级茶叶研究单位合作生物防治技术,在设立实验小区的基础上,总结生物防治经验,进一步扩大生物防治面积,不仅让农垦受益,也让垦区周围农村受益。同时加快有机肥的推广。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三品一标”认证统领品牌建设,加强产品与体系认证,品牌创建和标准化实施示范;对农场生产的特色产品,全面推行“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在主要路口发布《关于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部分农药的通告》。抓好有机及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行有机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做好示范带动。
抓好生态民生工程,建设美丽幸福农垦
围绕把东山峰农场打造成“城市后花园”、石门生态产业精品园、湖南农垦转型示范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工作目标,全力抓好“三个扎实”:
扎实抓好东山峰旅游总体规划和农场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善落实,大力提升整体规划的建设水平。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考虑东山峰独特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展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地域人文特色风貌,提升东山峰的空间品质和文化品位。坚持突出重点、搞好配套,完善农场生产生活的各项基础设施。
扎实推进农垦特色的国家级生态区建设工作,大力提升群众宜居宜业水平。充分利用农垦系统的垦区危旧房改造项目,严格按照“粉壁黛瓦、紫东灰裙、红线白框”的风格要求对1022套危旧房进行“穿衣戴帽”。同时抓好200套公租房建设,利用建设区域原有果树、茶园、山塘溪流、坡地等自然景观,顺境而建,保持最佳原生态,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风情小镇。创造性采取由环卫人员定期对全场范围内白色垃圾按1元∕公斤的价格收购,并进行分散焚烧填埋,有效地减少白色垃圾的污染范围。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房前屋后多种树、种好树。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搞好周边生活环境卫生,实现净化、绿化和美化。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对全场户以挂“环境卫生整治宣传牌”的形式,加强其对“门前三包”制度的落实。教育广大群众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农场,不断提高东山峰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湖南农垦东山峰农场书记)
责任编辑:贡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