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六十载 继往开来谱新篇

时间:2019-05-13作者:严忠 来源:《中国农垦》2018年第12期

从1958年建场至今,江苏农垦南通农场已走过了60个春秋。

1958年3月,南通县委县政府组织垦荒大军对沿江芦苇滩进行围垦,正式成立了“南通县国营农场”。196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二十四团” 成立,并接收了1万多名上海、南京、苏州、常州、无锡、镇江、扬州、徐州、连云港及南通地区的知识青年。

1985年5月,南通农场在江苏农垦系统中第一个实行场长负责制。2001年3月,南通农场区划调整到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场域开发提速。2008年,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南通农场将35平方公里土地移交给苏通园区,农场的社会管理单位和职能一并移交。2011年12月,江苏农垦实施农业资源战略重组,成立苏垦农发南通分公司。2013年11月,存续农场整合企业经营性资产,成立江苏农垦集团南通有限公司。2018年4月,江苏省南通农场进行公司制改革,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农场有限公司。

回首:栉风沐雨,硕果累累

60年来,这片土地上演绎着沧海桑田的神话,述说着干事创业的故事,进行着改革奋进的伟业。

我们怎能忘记,60年前,屯垦戍边的垦荒大军头顶蓝天、脚踏荒滩,迸发着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青春风采。他们围垦造田,防汛保坍,战天斗地的闪光事迹恍如昨日;他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开拓创业的崇高精神熠熠生辉;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豪迈与奉献激荡人心。他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精卫填海的毅力,将那片野鼠出没、荒无人烟的芦苇滩,变成了绿浪翻滚、稻麦飘香的万顷良田。

我们怎能忘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上海及省内各地的知识青年,他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辞家离乡,奔赴农场、奉献农场。他们是青春的使者,他们是文化的火种,他们为南通农场注入了源头活水和蓬勃生机;农场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创业的激情,农场充盈着他们愉快的欢笑、惆怅的乡愁;农场有他们历久弥新的珍贵记忆,农场是他们永远的“第二故乡”。

我们怎能忘记,奋斗在农场建设发展各个阶段、各个岗位上的领导者、建设者。一位位老领导以坚定的政治品格、崇高的道德风范,传承接力,带领着南通农场这艘航船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一位位劳动模范以顽强的恒心意志、过人的技艺才华,为南通农场的生产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位位农场职工披荆斩棘、众志成城,推动南通农场的历史车轮不断向前。

我们怎能忘记,来自集团公司、地方政府和兄弟单位的关心和支持。南通农场的发展,离不开江苏省农垦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如此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坚持正确航向,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嬗变。南通农场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无论是在农场的初创时期,还是改革、发展、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都给予了优厚的发展环境与政策扶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南通农场的发展离不开垦区各兄弟单位之间相互扶持,取长补短,立标杆、找差距、求改进,在你追我赶中齐头并进。

成就: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是南通农场人的优良传统,传承超越、继往开来是南通农场人的不懈追求。在振兴农场经济,推进转型发展的“接力赛”中,南通农场人矢志不渝,取得了骄人成绩。

我们欣喜地看到,农场的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南通农场一直是江苏农垦改革发展的先行先试者。经历了本世纪初场办二三产企业关停并转、改革改制的阵痛,场域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扎实推进“二次创业”,再造发展优势,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农垦改革决策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创建,拉开了农场社企分离的序幕,伴随农场二期共计35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权移交园区,社区联合管理委员会和农场所属的9家社会事务单位及人员也一并移交,成为江苏农垦18家农场中第一个彻底完成社企分离的单位。

我们欣喜地看到,农场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利用区位优势,融入地方开发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主导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的成功转变,将商贸服务、电力、房地产、广告等服务性行业作为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农场将资源优势和成熟的管理团队结合,组建新福地房产公司;将区位优势和成熟的市场优势结合,成立大桥广告公司;将资金优势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结合,拟收购福地商业广场项目。目前农场本部以资产经营为主要业务,并拥有全资及控股企业6家,参股企业5家,经营性净资产达6亿元,每年创造利润近3000万元。农场还在开发区核心区域储备了200多亩物流码头、300亩商业用地项目,为转型发展打下基石。

我们欣喜地看到,农场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苏通科技产业园入驻建设以后,外来人口逐步增加,农场区域人口迅速增长到4万多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南通农场区域的社会管理和民生实事,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逐年增加,社区管理人员达到140人,社会事务管理更加规范、便利。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健全,高标准的市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高标准的拆迁安置小区内,健身娱乐、休闲文化设施一应俱全;配套医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农场小学、中学全部重建,农场医院提档升级,南通大学附属学院苏通园区分院落户农场;居民就业渠道拓宽,收入稳步提高,2017年,居民人均收入达42756元;退休职工发放范围和工资水平遥遥领先于周边地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居、老有所安。

我们欣喜地看到,农场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如今这里早已今非昔比,漫步农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环境优美的小区,一条条平整宽阔的马路,一排排高端先进的厂房,一幢幢气势恢宏的大厦。东方大道高架提速升级,苏通大桥联通苏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在场域建设者的辛勤耕耘下,曾经芦苇荒滩的不毛之地华丽变身为通江达海、群贤毕至的滨江新城,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正在这块土地上崛起。

展望:笃行致远,再书华章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实现梦想的新征程。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不断续写南通农场改革发展新篇章,再创南通农场新辉煌。

展望未来,党的领导必将为公司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公司制改造后,农场发展进入新常态,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加强党的领导,是带领职工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源泉。夯实思想根基,狠刹歪风陋习,坚持建章立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推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进一步彰显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兑现 “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庄严承诺,践行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铮铮誓言。

展望未来,资源禀赋必将带来改革发展红利。农场将立足现有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源效应。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深挖节支降本潜力,努力向管理升级要效益;加强市场调研,规范店面、厂房、建设用地等资源资产管理,科学制定租赁方案,有效提高资产收益率;立足主动、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规划布置土地利用方案,统筹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充分挖掘土地 “核心资源”升值潜力;拓展电力、广告等现有业务板块,收购福地商业广场,优化产业结构……“滴水穿石”必将带来“云蒸霞蔚”,一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企业呼之欲出。

展望未来,新兴产业的高品质必将提升农场的本质竞争力。物流码头、300亩商业用地项目,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新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将进一步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促进项目开发提速升级。未来,农场将充分运用资金充裕的优势,布局新兴产业、添置优质资产,整合内外资源,从开发区、园区建设中寻找机遇,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服务、养老健康等配套服务业,进一步融入地方发展规划,构建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再塑南通农场新品牌。

展望未来,政企联动必将有力支撑区域和谐发展。民生实事提升幸福指数。公司制改造后,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农场与江海镇区的配合更加顺畅高效,未来在党的建设、民生领域、环境整治、维护稳定、扶贫助学等方面将有更加深度的合作,让居民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福利。农场将以实际行动支持地方开发建设,物流码头、商办用地等新项目的上马,将为开发区经济增长贡献新的力量;福地商业广场、江景瑞园等新项目的开发运营,将为园区赢得新的瞩目。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机器隆隆,奏鸣在江海大地;稻香阵阵,回旋在广袤田野;重大项目开工的礼炮,欢快在奠基现场;文明乡风,温暖在农场院落……脚下的土地日新月异,农垦事业逐浪前行。新一代农场人将更好地担负起历史使命,与时代同行,阔步迈向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江苏农垦集团南通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张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