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业园 走出脱贫新模式

时间:2019-05-10作者:葛忠昇 来源:《中国农垦》2018年第2期

扶贫产业园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扶贫攻坚和生态民生工作的战略举措,对于提升产业水平,改善就业环境,增加百姓收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2017年以来,辽宁省建平县热水农场紧紧围绕“建园区、扶产业、扩基地、增效益、带农户、助脱贫”的工作思路,以扶贫产业园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切实把扶贫产业园项目建设成为一项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收获可喜成绩。

搭建“党建+旅游+扶贫”脱贫模式

热水农场先行先为,创新方法,积极搭建“旅游+党建+扶贫”模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产业扶贫园工作模式,为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全面开展奠定基础,形成以点带面、连点成片的扶贫工作新格局。

热水农场紧紧围绕“厚植绿色、推进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实干、担当、创新、奉献”精神为引领,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破解精准扶贫工作瓶颈,确定了“党建+扶贫+旅游”的工作思路,成立扶贫攻坚产业园区,整合农场资源、项目资金、优秀人才,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引导贫困户作为产业扶贫的参与主体,锁定扶持重点贫困户,既加强了党建+扶贫工作,又推动了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扶贫产业园结满“脱贫果”

花开花飞花满天,扶贫结果果香甜。扶贫产业园区现有千米文化长廊、旅游采摘观光园、蒙古风情园、热水皮影城四部分。园区对原有476亩低产安果梨进行嫁接改造,其中安果梨100亩、苹果梨200亩、早熟梨100亩、锦丰梨76亩。据测算,这四种梨树两年后进入盛果期,每棵树产果45斤,每亩地55棵,亩产2475斤,按每斤1元计,亩产值2475元,去除每亩1000元成本,收益70万元。对1500亩低产山杏林中的460亩进行嫁接改造,嫁接辽梅260亩、食用杏200亩,其中食用杏二年后进入盛果期,每棵产30斤,每亩50棵,亩产预计1500斤,按每斤1元计,每亩收益1500元,总收益30万元。两项合计,扶贫产业园年收益100万元。

二三五机制为贫困户谋“钱”途

围绕资源优势,打造产业集群,进而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是扶贫产业示范园的建设思路。“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热水人民全面迈向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热水农场党委书记王丙光的期望。农场党委制定“二三五”产业园扶贫政策,即脱贫攻坚产业园区及特色乡村游收入所得按2:3:5的比例进行分配。第一个“二三五”是指产业园区及特色乡村游收入的20%用于增加各分场集体收入和经费支出,30%用于回收农场投资,50%分给贫困户;第二个“二三五”是指将分给贫困户的50%的部分,把20%分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30%分给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50%分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使这些贫困户无需劳动就能获得收益。扶贫产业园区不仅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了劳动就业岗位,更有效解决了无劳动力贫困户生活上的难题。

“撸起袖子加油干”,扶贫产业园区的党建主题广场上醒目的大牌子时刻提醒着农场干部职工,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向着美丽、生态、文化、富庶的新热水一路前行。下一步,热水农场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扶贫产业园的实施力度,同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思路,找准扶贫产业示范园项目在加快发展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和扶贫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增效的平衡点,使其发挥更大的扶贫效益。


(作者单位:《中国产经新闻》报社)

责任编辑:王盼盼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