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增收致富“快车道”

时间:2019-05-13作者:董艳波 王晓峰 来源:《中国农垦》2018年第10期

大兴安岭素来被誉为“中国寒温带天然药库”。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位于绵延千里的大兴安岭东南麓,依托地域优势,依托野生中药材资源,倾力打造“道地药材,北药之都”。垦区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还带动了蜂蜜产业等多元经济发展,形成“苦”与“甜”产业相互促进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一个产业,源自小家小户;

敢为人先,“一亩园百亩田” 效益可观

垦区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与北京首欣医药公司、鄂伦春北方药业战略合作,通过成立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等方式,形成职工互帮互助机制,倾力打造“北药之都”。目前已经有500多个种植户加入这一产业致富链条。

2017年,大兴安岭垦区人工种植中草药3000亩,主要品种有赤芍、黄芪、还魂草、白芍、白术、五味子、枸杞、桔梗、大粒子、防风、独角莲、白鲜皮等20多个野生道地中药材的人工培育种植。垦区计划,到2020年中药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多年生1万亩(如黄芪、白鲜皮等),当年生每年稳定种植1万亩(如蒲公英、反魂草等);到2030年争取中草药面积控制在5万亩左右。到那时,这里将成为我国东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大兴安岭农垦地广人稀,很多职工家都有3-5亩前庭后院,据不完全统计,职工房前屋后可利用的耕地有4000多亩。垦区把带领职工增收脱贫的目光聚集在发展庭院经济上来。

甘河农场的许永平夫妇就是依靠庭院经济增收的典型。许永平说:“我4亩地的菜园里用了42车农家肥,种植赤芍、党参等好几种特色作物。以前有人用楼房换我的平房我都没舍得。”2016年干旱之年,大田农业欠收,而许永平夫妇种植两年的1.6万株赤芍还未收获就已经有客商来预定,效益超5万元。2017年,他家试种的5棵党参,每棵卖了500元,这为他今后发展中药材种植增添了信心。

目前,垦区的职工已经意识到在结构调整方面要研究种植高附加值作物,围绕“特”字做文章,利用房前屋后菜园等小块零散耕地尝试种植中草药等特色作物,这样不仅解决就业问题,最终还将形成一场一品,带动多元产业共同发展。

如今,垦区种植的黄芪,仅种子一项亩效益就能达到6000-8000元,苍术种植亩效益可达万元。这些中药材的亩效益是大豆的十倍甚至几十倍,真正让职工群众看到了“一亩园百亩田”的发展前景。

一席盛宴,源自同心协力;

提档升级,抱团取暖走上快车道

凭借大兴安岭盛产道地优质中药材的天然禀赋,垦区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因户施策、因地选育的策略,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为促进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垦区组织专业人员成立技术指导组,督导种植工作。

冬闲时节,正是职工制订种植计划的阶段,农场几乎每天都组织职工到当地中药材种植大户进行学习。古里农场50岁的任淑华是大兴安岭地区第一批尝试中药材种植的人,经过14个年头探索,已基本摸清道地中药材的生长规律并掌握了种植技术,每年纯收入超过40万元。2013年,她牵头成立合作社,目前,任淑华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垦区及周边乡镇已有种植户824户,每年产销各种药材4000多吨。

今年,垦区把任淑华树为兴垦富民带头人。有个打算种植中药材的职工上门求艺:“我很看好中药材种植,但技术上我不懂,您能给我提供技术指导吗?”任淑华慷慨地回答:“这个没问题,技术方面,合作社无偿提供服务。”现在,任淑华每天除了管理自己种植的地块外,还给来学习技术的职工传授种植经验,忙得不亦乐乎。

几年来,大兴安岭农垦累计投入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以扶持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量逐年增长,区域规模生产已具雏形。

大兴安岭垦区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以及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对中药材种植进行生产管理,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有效提升了中药材品质。为了规范中药材市场,垦区8个农场均组织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大家抱团经营,共同致富。在效益上,也为种植户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快车道”。

职工信心十足,国家好政策接连不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的通知》,提出要凝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共同推进精准脱贫,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脱贫。2017年底,大兴安岭农垦出台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垦区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政策、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垦区出面为种植户贷款提供担保,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收购季节,垦区提供运输服务。      

2017年,垦区与北京首欣医药公司、鄂伦春北方药业合作共同打造“北药之都”。大兴安岭农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致力于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成为垦区精准脱贫的好项目。

一业突起,联动多业发展;

康养文化,助力“健康中国” 战略发展

盛夏时节,扎兰河农场种植的白芍正值花期。接连几日,每天都有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拍照,一时间扎兰河农场芍药花海火爆微信朋友圈。

大兴安岭农垦提出,发展中草药的同时,要同步发展康养、旅游文化,利用房前屋后园田地种植养生型中草药,如枸杞、人参等;利用空闲、绿化地种植观赏型中草药,如白芍、鸡冠花、石斛等;利用小开荒地或可利用退耕还林地种植药用型的中草药,如赤芍、白鲜皮、返魂草等。让每一家、每一户都了解中草药、种植中草药,利用中草药进行养生,培育康养文化。有条件的家庭建立中草药养生园,搞农家乐,让旅游者品尝药膳、健康理疗,观赏花卉,把中草药加工成健康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康养文化。

扎兰河农场将中草药列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的首要种植作物,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300多亩芍药形成了三处花海景点,每处都各具特色,吸引了大批游人的同时,也有药材收购商上门洽谈合作事宜。

特色蒙古包餐厅经营者杜红霞和蜜蜂养殖户鲁树泉是这场花海之旅的最大受益者。在15天的花期内,杜红霞共接待食客200多人,收入1万多元。白芍花开期间,鲁树泉向游客销售出200多斤成熟蜜和新巢蜜,收入2万多元。      

“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乘此东风,大兴安岭农垦将以中草药种植为支点,撬动大健康产业在垦区的新发展。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公司)

责任编辑:张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